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22255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教案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品文档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童话课程理论、童话教学理论、儿童童话学习心理发展理论、童话的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大量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提出的两条对策,对于改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一、童话教学(一)童话概念概述 纵观童话理论及相关研究,“童话”的定义尚未明

2、确统一,各有说辞。由此可见,以简约化的定义来呈现童话这样的文学样式,是十分不易的。综合各家之言论,本研究从多版本的定义中概括出童话的基本特质。 第一,童话属于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 第二,童话是虚幻的故事,是在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但是童话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愿望,却是人类真实的情感和愿望。它能引导读者在虚幻的世界里,释放现实生活中郁积的喜怒爱恨,并且找到心灵困境的出路,塑造高贵的内心。 第三,童话展现奇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夸张、拟人、象征。艺术形态突出表现为幻想。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合理的幻想来反映现实生活,它是真实生活的投影。 第四,童

3、话所展示的是儿童独特的价值观,展现的是儿童普遍的精神世界,而非成人的。童话的幻想是以儿童意志为主的幻想,而非成人意志为主的幻想。其思想内核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儿童,从儿童的原始欲求出发解放和发展儿童。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通俗的说,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以适宜儿童阅读阅读的作品。本研究中的童话主要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童话课文),这些文本多半经过改编选进教材。(二)童话教学概念阐述“童话教学”在查阅的相关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定。本研究的童话教学,从属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起主导作用。小

4、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大多经过改编选进教材,教师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其间蕴含的童话精神内化进学生的心灵,并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语文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指小学教育中,师生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童话课文),如何进行教与学的问题。(三)儿童本研究中童话教学的主体,是特指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不包括学前儿童及其它阶段的儿童。儿童与童话有着天然的契合,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没有童话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他们在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特点如下。1.小学低年级儿童特点在语言能力方面,以“说”为主,对话语言占主导,书面叙述以词为主,复述能力以记忆性复述为主。在思维力方面

5、,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没有批判思维能力,对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在注意力方面,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广度仅达到字词,对变化着的学习形式感兴趣;直观的图画、动画更容易吸引他们。2.小学中年级儿童特点 语言能力独白言语发展起来,复述能力以概括性复述为主。思维力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开始会产生怀疑,批判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有意注意能力增强,对比较新颖、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3.小学高年级儿童特点在语言能力方面以书面语言赶上口头语言,复述能力以创造性复述为主。在思维力方面,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

6、展,批判思维能力增强,能深入分析童话主旨、理清复杂的童话脉络,进行独立思考;童话选文应具有挑战性。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为主,注意广度达到句子、句子间的联系,但仍以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为主要对象。二、小学生童话学习现状调查(一)对小学生喜欢童话现状调查本文采用问卷小学生童话学习调查问卷,对小学生童话学习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2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这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呈中等水平,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能够代表和反应大多数小学学校的童话教学水平。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以这两所小学6个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再从各个年级中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

7、9份,回收率99%。问卷共11个问题,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多选题和单选题共存,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童话课文的学习情况。 你喜欢上童话课文吗?人数和比例项目特别喜欢喜欢没感觉不喜欢非常不喜欢人数47581013比例3949813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童话课文。但是,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童话作为儿童天然的精神食粮,历来深受儿童喜爱。却有“12%感觉”、“不喜欢”、“非常不喜欢”的总和)的学生不喜欢童话课文。“12%”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不足。(二)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调查 这部分运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访谈提纲,对内蒙古自治区、杭州市各1所小学的1位

8、语文教师,共3位老师的童话教学进行访谈。三位教师教学资历不等,分别在乡村、城镇、较发达城市的小学任教,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童话观、教师的儿童观、教师的语文观、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指导情况等方面,共12个问题。1、您对童话这种体裁有些什么认识?2、您对童话的认识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的?3、您认为童话理论的学习重要吗?4、您怎么看待儿童与成人的关系?5、您认为对于儿童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6、您认为童话课文的学习对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有特别的价值吗?7、您会给学生复述、改编、创作童话等的足够的自由空间吗?8、在童话教学中,您认为语文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哪个更重要?9

9、、您认为课外童话的阅读有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有,体现在哪里?)10、您会自己或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童话吗?11、您会向学生推荐课外童话吗?12、您会对学生进行课外童话阅读指导吗?(如果会,您是怎么进行的?)(三)总结问题1.理性大于感性。理性分析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分析课文、教师精讲、道德说教,都是理性教育的体现,是以成人的意志控制儿童的言行。“字词学习一一认读课文一一分析课文一一得出一个道理”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小学童话教学长期使用的模式,一直没被打破。童话教学多对故事人物形象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评判。儿童感性思维的培养不被重视。这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相矛盾,因为儿童更擅长感受、体验。卢梭

10、曾“儿童时期是理性的睡眠。”太早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对于儿童的成长弊大于利。2.认知重于情感。“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几乎不受重视。教师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加上教师自身对童话文本的成人化解读的局限,教学时更偏重童话的认知功能,无暇顾及其它。如很多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都致力于把孩子的心思牵引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同情小女孩的可怜上去,对于儿童可能产生的感动、温暖的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熟视无睹。3.牵引胜过尊重。在课堂中,是教师主动牵引,儿童被动顺从的力证。教师牵引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儿童对童话文本的独特理解、个性体验被压抑,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更严重的是,长久下去,儿童独自解

11、读文本的能力都会麻木,变得没有感受。4.说教替代唤醒。因为其特殊的文本特点,加上教材编写者有意借童话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大多哲理性的童话课文,到最后必然告诉学生一个统一的道理。受此局限,教师不自觉地习惯于“用教材教教材”,先分析故事,再得出道理,愈发使课堂呈现出鲜明的教化意味。教学艺术停留在“道德知道”的层面。由于儿童特殊的心理、思维特点,有效的道德教育应是以唤醒儿童的道德情感为主要手段,才能真正被儿童接受、领会,变成自身的道德实践。空洞的说教,只能是事倍功半。三、解决小学童话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教师提高相关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童话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自觉地进行童话理论的系统学习,注重童话理

12、论的吸收、更新;加强自身的职后的继续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要始终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学习的途径可以参考以下几种:第一,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经典的童话作品;第二,大量阅读童话相关理论书籍,了解最新的最有价值的童话理论等。提升教师童话理论素养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童话观。童话对于儿童的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故事,与教材中其它文本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快乐儿童的人生叙述”,“是他们精神上的最自然的食物”。它诉说着童心世界的美妙、原始生命之美,芬芳着童年的记忆,为孩子们构筑了童年的梦想。它能够开启儿童想象之门,丰富儿童的审美情感,塑造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健康心理等。教

13、师对童话的这些价值都要有深刻的认识。童话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童话对于儿童的价值最大化。(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进步,要求成人改变居高临下俯视儿童的姿势,蹲下身来以平等的姿态和儿童进行平等的交流,尊重儿童独立人格,关注儿童的童年精神需要。这对于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不可懈怠的教育任务,不可逆转的教育方向。这个教育理想的实现,必须基于对儿童的了解,即“发现儿童”。早在二十世纪五四运动时期,“发现儿童”,就己作为“人的发现”的重要成果,得到社会认可。所谓研究儿童,就是极尽可能地,去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儿童的内在需要、儿童的所思所想等,以便为他们争取和创造真正合适

14、的教育教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正当选择。”教师必须树立“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发起新的挑战。儿童以感性思维为主,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性化资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就应以感性教育为主。(三)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课堂1.创造“童话式”的课堂改善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必须让童话课堂富有童话精神,在童话课堂中融入吸引儿童的童话精神元素,用童话的逻辑教童话,让童话课堂充满童话味道,创造“童话式”课堂。想象式教学教师从童话教学一开始,就设置想象的整体基调,盈造想象的整体氛围,带领儿童自发进入童话神奇的意境中。师生借助畅想这座桥梁自觉成为童话的一部分。以

15、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诱使”儿童把自己变成童话中的“鸟儿”,直接以鸟儿的身份进入故事情境中,身临其境,想鸟儿所想,言鸟儿所言。这样一来,儿童不是以旁观者、读者的姿态被动想象,而是忘掉了自己是现实的人,直接主动地进入自己畅想的意境中,去经历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只学生如此,教师也要自动“放弃”现实中的教师角色,“成为”童话中人物,作为童话中的一部分,和学生共同组成完整的童话。文本的语言成为师生的语言,故事人物的经历成为师生的经历。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加深儿童对童话故事的而记忆和理解。就好比演员精彩的表演背后,是对剧本的熟练掌握和深刻认识精彩的表演之后,又必定对剧本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更深入的认识。童话课堂变成了“童话”。儿童在虚幻的畅想世界中,“亲身”经历童话中人的喜怒哀乐。当他们走出虚幻的课堂后,内心的颤动依然真实地存在,童话教学的终极目的就达到了。用虚幻的想象制造真实的体验,这是一种想象的催眠,是课堂环境创设的艺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让想象活动贯穿童话教学的整个过程。游戏式教学童话课堂的游戏化教学,是指根据特定的童话文本的学习内容及特定阶段儿童的心智特征,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将游戏精神渗入到教学环节中,鼓励和肯定儿童的自由精神,使儿童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