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910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精品(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第一节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之间的关系有机农业农业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的农业资源,而不利用农业意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生产方式上主要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四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NY/T391394标准),分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绿色食

2、品依据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秩序。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并获得认证证书,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使用农产品。第三节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联系与区别(一)土壤耕作方面有机农业主张尽量不要动土,或只限于表层松土,或者采用少耕免耕。其目的是减少对土壤体系的破坏和增加地表残茬,保护土壤免遭侵蚀,保持土壤水

3、分,减少能量和物质投入。(二)种植制度方面有机农业注重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合理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以增加作物品种多样性,培育地力,防止病虫草害。(三)土壤肥料方面有机农业主要靠有机肥和种植豆科作物及绿肥来提供作物养分和回复地力。其主要理论是:土壤是有生命的,施肥是养育土壤而非养育作物,通过促进土壤微生物过程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四)病虫害防治方面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药物,主要通过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多样种植等农业防治措施和生物、物理防治以及一些植物性农药、无机杀虫菌剂和抗病虫品种的应用等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第四节 有机农业种植的基本要求一、基地规划与管理(一)基地规划详细调查基地的农业生产气候

4、条件、土地情况、周边环境、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地区行政管理方式,有机食品生产及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转换遇到的问题。(二)基地管理1)制定当地有机生产计划,并对生产技术进行指导与咨询,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2)建立有机基地管理机制,保证基地完全按照有机农业标准进行生产,防止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混淆,保证有机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中不受污染。3)设专人管理有机食品基地,并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全过程建立合格的文档记录。4)组织选拔技术骨干充当内部的检查员和咨询员,从而保证有机生产顺利进行。(三)基地人员的培训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一)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实行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夏收作物与秋收作

5、物、根系深的作物与根系浅的作物等进行的轮作,(二)选用抗病、优质的品种(三)土壤培肥技术尽可能多地轮作豆科绿肥,以增强土壤肥力;系统内尽可能建立牧场、家畜养殖场,多积累一些有机肥返田;制作基地堆肥,利用草木灰或煤土灰、人畜禽粪便、厩肥堆肥等;忌烧毁秸秆,应将秸秆还田;按土壤监测指标,为土壤补充元素。(四)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抑制专性寄生病虫害的发生。一般采用麦-杂粮(玉米、油菜、甜菜等)-豆;麦-豆-杂;麦-麦-豆-杂和麦-豆-麦-杂等轮作制度,对于减轻大豆病虫害有一定的作用。2)选用抗病虫的种子。通过种子精选,淘汰病虫粒,3)用物理方法处理种子,如温水、盐水、石灰水浸种,

6、能有效杀死病菌和虫卵。4)加强垄作与施肥技术,减少病害发生。入控制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在施足底肥和垄上精量点播的基础上,还应在玉米生产后期,及时追施高氮类有机肥。5)翻地灭茬,减少病虫害来源。秋翻将植株残体翻入地下,可大大减少田间越冬菌源,减轻病害发生的成都,又可将土壤内越冬的害虫翻转到地面,破坏害虫越冬的环境,促进害虫死亡,减少二年虫源。6)适期播种,不能盲目早播。7)掌握播深,能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加速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播种要掌握深度,不宜过深。8)有些害虫直接寄生于杂草,采用苗前除草、中耕除草的方法,能有效破坏病虫寄生的条件,直接杀死一些害虫。9)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引诱、捕杀、驱除害

7、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如用防虫网或机动的吸虫机可捕杀叶蝉、飞蛾;用脉冲放电的方法,可以消除地下的钻蛀害虫;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杀茶园、果园内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几十种。10)利用天敌相克的生物防治的方法。(五)杂草的防治方法1)防止杂草种子的传播。播种前,清除作物种子中夹杂的杂草种子。2)作物种植前清除杂草。通过深翻地,杀灭多年生杂草的根系,并将地表杂草翻入地下。3)利用轮作减少伴生性杂草的繁殖与蔓延。4)采取播前镇压等手段,诱发杂草种出土,再采取播前耙地整地等措施.5)应用堆肥作为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施用有机肥是通过高温沤制或腐熟发酵的方法,能有效杀灭有机粪肥中的杂草种子。6)采用机

8、械除草的方法,减轻杂草的滋生。7)有机地快较小,也可用人工田间除草或人工拿大草的方法。三 有机农业种植中应注意的问题1)有些地区为尽快取得有机食品标志,在有机食品基地的选择上采用无计划的开垦荒地的方法,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2)有机食品的检查、认证程序是相当严格的,技术手段也较高,不仅严格要求基地的档案记录,更注重田间的实地检测,强调全程的跟踪监控。第二章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养分管理第一节 植物营养一、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人们习惯上把N、P、K成为大量元素,Ca、Mg、S为中量元素,Fe、Mn、Cu、Zn、B、Mo、Cl为微量元素。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不同营养元素进入叶片的

9、速度不同,叶面喷施尿素进入叶片的速度最快,在16小时之后就有50%尿素被吸收,而K、Zn、Ca、Mn等就要14天,叶面喷施磷肥,需要610天才有50%被吸收。尿素有软化叶片表面角质层的作用,可以胁迫其他养分离子的吸收,所以在叶面喷施中尿素是经常采用的配方成分。三、植物的营养类型可将植物的营养类型分为以下四种:1.直线型 随着植株营养体的逐步生长,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也在稳定地增加,如菠菜、生菜一类蔬菜作物原则上只施基肥,收获时,土壤中应残留有一定数量无机氮作为后期不缺肥的诊断指标。2.单峰型 作物的营养特点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不断增加,到达一峰值后逐渐减少。大多数农作物,入小麦、玉米、

10、水稻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其施肥特点是基肥与追肥并重。3.多峰型 这一类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特点是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多次结实,多次采收,养分吸收呈锯齿状的多峰型。番茄、黄瓜等都属于此类型,施肥原则是以追肥为主,保护地种植时,基本上是收获一次施一次追肥。4.半峰型 结球叶菜和块根、块茎类作物在生育周期末未完成的情况下采收,形成了养分吸收的半峰型。这类作物的施肥特点介于直线型和单峰型之间。 第二节 土壤与土壤肥力一、土壤 土壤是生命长链的中枢1.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地、结构和孔隙度等。土壤质地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大小不同矿质颗粒(粒径2mm以下)数量间的比例。按照国际制土粒分级,大于2mm为石

11、砾,2.00.2mm为粗砂粒,0.20.02mm为细砂粒,0.020.002mm为粉砂粒,小于0.002mm为粘粒。在实用上可把土壤按质地分为三组:砂质土组:砂粒含量在50%以上,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而通气透水性强,耕作容易,但作物生长后期容易脱肥。早春土壤容易升温,出苗早。壤质土组:壤土中各级土粒分配比较均匀,砂粒一般在50%以下,粘粒一般在30%以下,均无过多之弊。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等性能适中。干时土壤不结块,湿时不不粘稠,是较好的土壤质地。粘质土组:该组土壤粘粒含量超过30%,砂粒含量小于50%,过分粘重而不易耕作。粘质土壤保肥力强,但通气透水性差。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团聚体形式

12、聚集在一起的程度。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物质组成。就土块或土团即土壤机构单位形状而言,分为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在机械结构类型中,以粒径为0.2510mm,而且质量上又具有机械稳定性、水稳性的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最佳。一般来说,良好的土壤容重在1.21.3g/m3之间。土壤孔隙度可分为毛管空隙和非毛管孔隙两种。毛管空隙充满了水分,非毛管空隙充满了空气。2.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pH、离子交换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土壤pH主要受H+与碱性阳离子(Ca2+、Mg2+、k+、Na+)的比值控制,强酸性土壤中H+占优势,微酸性及中性土壤受Ca2+、Mg2+、K+及H+控制,而Na+的大量存

13、在就使土壤呈碱性。大多数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壤pH6.57.5的范围内。在中性(pH6.57.5)土壤上,各种养分的有效性最大。碱性土壤上,微量元素Fe、Mn、Cu、Zn、B容易因活性降低而导致植物缺素症,有效磷会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钙沉淀而失去活性。酸性土壤上,微量元素Mo的活性降低,Mn、Al等活性增加又会导致植物中毒,有效磷则会形成闭蓄态磷酸盐而失活。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是土壤中无机胶体(粘粒)和有机胶体(腐殖质)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能力。粘粒表面带负电荷,表现出阴离子的许多特性,吸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H4+、K+、Mg2+、Ca2+等等。腐殖质吸附带阳电荷的离子,而阴离子大多数存在于土壤水中。

14、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交换量(CEC)表示,交换量大的土壤对钾、铵、钙、镁等阳离子有较大的吸附量,表示土壤保费能力大。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土壤中氧化还原的方向和强度的一种尺度,它决定着许多土壤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有效性。如水稻田土壤还原性强,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铵根离子不能转化为氧化态的硝酸根离子,而在旱作土壤里,氧化还原电位较高,铵根很快被氧化成硝态氮。二、土壤肥力第三节 有机农业的施肥技术有机农业施肥原则为:1)农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主要依靠轮作体系中的豆科作物、绿肥和深根作物培肥地力所得,其不足之量才通过施肥满足。2)农田施肥时所需的肥料应优先从自己的农场或有机农业园区获得。3)需要采购市

15、场供应的肥料时,这些肥料必须有相关部门批准的证件。4)有机肥料施用过多也会使土壤条件恶化,污染地表和地下水。有机肥按C/N分成三组:1)C/N30年分解率40%左右,在分解是会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如各种作物秸秆,可与畜禽粪混合配制成堆肥,也可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时应注意配施一些含氮高的肥料。蔬菜作物收获后的残留物应作堆肥而不宜直接还田,以免病虫害的蔓延。第三章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第一节 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第二节 有害生物的控制二、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方法及原理(一)自然控制技术体系1.植物自身对有害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大多数研究表明,害虫密度在达到经济水平允许之前,为害不引起产量损失,而在水稻、小麦、棉花、蔬菜、玉米、番茄、豆类等作物和柑橘等果树上存在明显的超补偿作用,如Kuhravyu曾以人工去叶摸你马铃薯叶甲食叶为害,去掉一半叶面积,反而增产26%。2.利用植物的变异性控制有害生物(二)农业防治1.耕作翻耕:间作:在主要作物两旁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