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882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行业)某市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精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目录前言一、“十五”电力发展回顾与总结 二、“十一五”电力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 三、“十一五”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四、规划布局与电力平衡 五、“十一五”重点发展任务 前言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行业规划,指导电力工业的发展。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本项规划以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

2、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基本依据,贯彻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吸取国内外电力行业近年重大事故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电力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建设任务,对未来五年北京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指导与部署。 本次电力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并适当展望2020年,规划编制范围主要为北京市范围内的电源、电网以及相关受电通道。 一、“十五”电力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供需特点及负荷现状 受地区资源限制及环保要求,北京市范围内不宜大量建设电厂,北京电网三分之二的电力由区域外供给,外送电比例较高,是典型的受端电网。外送电通道和联络线的建设对北京的电力供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

3、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五”期间北京的电力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12005年期间,北京地区的全社会用电量由399.94亿千瓦时增长到570.54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9.3%;整点最大负荷由6994兆瓦增长到10538兆瓦,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由于空调负荷比重连年上升(已占到高峰负荷的40%以上),本市高峰负荷呈大幅增长的态势,电网峰谷差率已接近50%,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压力较大。可以预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措施,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峰谷差仍将继续扩大,电力平衡工作难度逐年加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北京市的用电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第一产业用电量比重持续

4、缓慢下降,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3.3%下降到2005年的2%;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有小幅度下降,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51.65%下降到2005年的49%;第三产业用电增长势头良好,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28.26%上升到2005年的33.4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用电量比重由2001年的5.90%上升到2005年的15.59%。 (二)“十五”期间主要工作成就 随着“9950”工程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北京电网的供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北京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电网发电装机容量有所增加 到2005年底北京市发电装机

5、容量4556兆瓦,其中煤电装机2897兆瓦、抽水蓄能装机800兆瓦、水电装机180兆瓦、燃油装机655兆瓦、余热发电装机24兆瓦,较“九五”末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可供电力达到3400兆瓦左右。 2、电网供应能力和可靠性持续增强 “十五”期间,北京电网的设备规模、网架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电网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500千伏电网受电通道与联络线路由7回增加到12回,增加变电容量3500兆伏安,增加线路长度193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896公里。截至2005年底,北京500千伏电网形成了包括房山安定顺义昌平四个500千伏变电站在内的环网,南部主要通过500千伏大房双回线接受来自山西的东送电力、5

6、00千伏浑源安定双回线接受来自托克托的电力;北部通过500千伏沙昌双回线、万顺双回线接受来自蒙西和张家口地区的东送电力。 220千伏电网所属变电站由29座增长到40座,增加变电容量4858兆伏安,线路607.7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2207.6公里。形成了由9座枢纽变电站组成的双环网,并深入到城市中心地区,大大提高了市区供电容量及供电可靠性。 110千伏电网所属变电站由155座增长到214座,增加变电容量7079兆伏安,线路491公里,线路总长度达到2675.8公里。110千伏电网作为高压配电主干网络,多数变电站由双方向电源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2005年,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89%,农村

7、供电可靠率达到99.6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7%。 3、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本市在进行电网建设改造和加强生产运行管理的同时,全面排查了北京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线下隐患和“三线搭挂”隐患整治工作,改善了电网运行的外部环境。同时,研究制定了电力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应急演习,进一步增强了北京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一户一表的改造 “十五”期间,本市完成了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并同步实施了186万户的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解决了居民合表用电问题,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专栏1:一户一表 为解决“9511”工程后居民“有电用不上”的矛

8、盾和日益突出的频繁跳闸和配电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居民住宅用电安全,北京市颁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改造工程的通知(京政办发199837号),开始实施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即居民用电客户每一户对应一具电能计量表,直接与供电部门进行电费结算),房屋产权单位承担房屋内线改造投资,供电部门承担计量装置和接户线改造投资,市政府对部分工程投资和困难居民进行补贴。 5、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实现“两改一同价” “十五”期间,北京郊区电网投资比例进一步加大,共投资45.8亿元分三期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947兆伏安、线路63

9、0公里;新增10千伏配电容量3228兆伏安,线路3103公里;完成3987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改造,对140万户农村居民实施了一户一表改造。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初步改善了郊区电力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提高了农网供电可靠性,改善了供电质量,促进了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001年,本市实施了农电体制改革,10个远郊区(县)供电公司的全部资产无偿划转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现华北电网有限公司),266个乡(镇)电管站全部改为乡(镇)供电所并纳入北京电力公司统一运行维护管理。农网改造与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两改一同价”。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北京电网供电能力虽有明显增加,但与日益增

10、长的电力需求相比,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电网结构薄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500千伏变电站布点少,变电容量不足,变压器负载率较高;城区电网薄弱,变电站分布不均衡,布局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局部地区线路输电能力不足;城区电网设备老化现象较为严重;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主体不明确,建设滞后。另外,外送电比重较高的受端电网特性,使区内电力供应过度依赖于外部资源状况,供应的主动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挑战。 电能综合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目前,本市电能使用效率偏低,2005年万元GDP电耗为837千瓦时,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高于国内部分城市。另外,存在不合理

11、用电及浪费现象。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电网外部运行环境复杂,线下隐患、树线矛盾、电力设施被盗、外力施工破坏等都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直接威胁。而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电力行政执法力度不足,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电力应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电力应急机制尚不健全,重要用户应急电源配备不足。需要认真研究、建立有效的首都电力应急机制,以使在发生重、特大电力安全事故时,市政府能够高效地组织、协调好中央和地方资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共同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销售电价类别复杂,结构不合理。北京地区销售电价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仍存在着类别繁杂、交叉补贴、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窄、峰

12、谷分时电价的实施范围和价差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问题。 二、“十一五”电力发展环境和需求预测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政治经济条件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十一五”时期,北京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北京电力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区域发展环境 京津冀都市圈的实施、环渤海区域的开发,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北京的区域支撑能力,

13、更好地发挥首都优势。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北京市将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重点推进与内蒙、河北等地合作办电,提高区域能源供应水平,加大周边地区向北京输送电力的能力,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3、环保条件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将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在电源建设上,本市按照北京市2002年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控制北京范围内常规化石燃料电厂的建设。 4、资源条件 发电需要水、煤、气等作为资源保障,而北京是资源匮乏型城市,主要能源严重依赖于外部,且这一状近期难以改变。 水资源方面。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需要控制

14、建设电厂这种耗水量大的项目,或考虑利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电厂的水源。 煤炭资源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地区发电用煤虽能够得到保证,但燃煤对环境影响较大,不适于在北京建设常规燃煤电厂。 天然气资源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稀缺,且价格昂贵,发电成本高,出于长远供应安全和经济性考虑,天然气电厂不宜多建。但为满足调峰供热和安全需要,可采取“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的原则建设一定数量的燃气电厂。预计2010年北京天然气供给总量在70亿立方米,参照发达国家发电用气一般占天然气使用总量30%左右的经验,北京发电用气应控制在20亿立方米左右。5、新能源、新技术发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

15、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从经济成本、技术水平还是总量规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北京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目前,我国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设计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串联补偿技术、大截面耐热导线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另外,我国在特高压工程的设计前期过程中,也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输送能力,应增加投入,大力推广。 (二)电力需求预测 1、负荷预测 根据对北京地区负荷特性及增长趋势分析,预计2008年、2010年、2020年北京地区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1355615000兆瓦、1583316700兆瓦、2687029130兆瓦。考虑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和首都电网较高安全裕度的要求,2010年按照16700兆瓦规划,“十一五”期间负荷年平均增长9.6%。2020年按照29000兆瓦的负荷需求进行规划,负荷年均增长5.6%。 2、用电量预测 根据负荷预测和用电需求增长情况分析,预计2008年、2010年、2020年本市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695745亿千瓦时、750820亿千瓦时和13271485亿千瓦时。2010年按照750亿千瓦时进行规划,“十一五”期间用电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