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1687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2203下山运输巷作业规程2精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闵家湾煤矿掘进工作面作 业 规 程编号:掘22031号工作面名称: 2203下山运输巷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期: 年 月 日执 行 日期: 年 月 日 2203下山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矿 长: 年 月 日技 术 负 责 人: 年 月 日安 全 副 矿 长: 年 月 日生 产 副 矿 长: 年 月 日机 电 副 矿 长: 年 月 日安 全 科: 年 月 日生 产 技 术 科: 年 月 日通 风 科: 年 月 日机 电 科: 年 月 日调 度 室: 年 月 日施 工 队: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编 制: 年 月 日2203下山运输巷掘进作业规程会审意见一、存在主要

2、问题二、处理意见- 1 -第一章 概 况- 1 -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1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1 -第三节 地质构造- 3 -第四节 水文地质- 3 -第三章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4 -第一节 施工方法- 4 -第二节 施工工艺- 4 -第三节 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5 -第四节 巷道支护- 6 -第四章 施工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第一节 作业方式与循环方式- 9 -第二节 劳动组织- 10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第五章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11 -第六章 主要生产系统- 14 -第一节 运输系统

3、- 14 -第二节 通风、监测、防尘系统- 15 -第三节 供电、供风、供水、排水、通讯系统- 19 -第七章 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2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0 -第二节 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21 -第三节 灾害防治措施- 30 -第四节 安全组织保障措施- 31 -第一章 概 况2203下山运输巷用于2204下山采面行人、运输、通风。本巷道设计长度170m,巷道总体工程量为968m3。服务年限6个月。此巷道开工时间2013年7月初,预计竣工时间2013年12月结束。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在牛角槽以西、柿叶湾以东、无建筑物;井下巷道22

4、03下山运输巷东边邻2203下山采面、北边邻2203采区、西边2204未采面、南边邻三水平未开采区。详见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水平、采区+1543、2203采区工程名称半煤巷掘进地面标高1822.81965.2m井下标高1503.3-1543.5m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它地面无建筑物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无临近采掘情况对掘进的影响无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层:本区内C1煤层属二级无烟煤(WY2),呈黑色、条痕黑,强玻璃光泽;硬度、比重、脆度较大;电阻率较小。单一煤层构造,煤层含有肾状、豆状黄铁结构及星散状黄铁矿晶粒。煤的容重为1.6t/m3。二、顶板

5、:老顶为灰岩、砂岩,岩石较坚硬完整,稳定性好,属中等冒落顶板,易于管理。三、底板:厚0.81.5m铝土泥岩,易风化,遇水膨胀,其顶部常可见垂直层面的植物根化石,对开采有一定影响。四、根据我矿瓦斯鉴定属低瓦斯矿井,但随着掘进的推进,裂隙增多,瓦斯会更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掘进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瓦斯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五、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及煤尘爆炸性:根据C1煤层抽样试验结果,T1-3在25-43之间,等级为级,属不易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详见表2 煤(岩)层特征情况表;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煤层综合柱状图详见附图。表2 煤(岩)层特征情况表指 标参 数备 注煤(岩)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

6、/m0.650.5/0.6煤(岩)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1214煤(岩)层硬度f1.01.4(2.22.4)煤(岩)层层理(发育程度)中等煤(岩)层节理(发育程度)中等自然发火倾向无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2.41相对瓦斯涌出量(m3、t-1)4.12煤尘爆炸指数/%无地温/C1823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硬 度厚 度岩 性顶 板基本顶灰岩、砂岩81053.21灰色厚层状直接顶泥灰岩463.64灰、黄灰、灰黑色伪顶炭质泥岩1.52.41.00黑色薄层硅质岩底 板直接底铝土泥岩121.06浅灰色基本底泥 岩2430.00深灰色第三节 地质构造根据2203运输巷和2

7、202运输巷揭露的资料显示,该掘进碛头的煤层倾角大约在1215,层煤厚度在0.650.5m左右。根据现有及揭露的地质资料显示,在掘进过程中不会遇到大的断层,根据矿井工作面布置来看,本区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可能出现局部小断层。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及顶板管理工作。第四节 水文地质本巷道根据地面来看无老窑水,但顶板属长兴灰岩和吴家坪组上段灰岩含水层涌入断层带,在掘进时应特别注意断层对充水的影响,预计涌水量在0.11022.210L/s,相邻巷道无水害,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第三章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第一节 施工方法一、施工顺序、方法采用人工钻眼、

8、爆破、人工上渣,绞车运输至煤仓,机车运输至地面。在交叉口处采用双抬棚支护。1、打眼放炮使用7655型或YT-28型风动凿岩机配合22mm六棱中空碳素钢钎、42mm“一”字形钻头施工炮眼;使用乳化炸药、1-3段8#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正向装药大串联,MFB-100型晶体管放炮器起爆, 全断面一次爆破成巷。探眼规格:每班必须做好探眼的施工,首先使用1.5m的钎子打眼,然后用4m的钎子完成探眼的施工,探眼深度必须达到3.8m。爆破后必须有2m以上的深度。在探眼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想调度室汇报,待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2、煤矸装运采用人工上渣,人工清理浮煤矸。通过西翼三石门、西翼全岩运输巷机车

9、运至井底车场。二、开口地点及方向2203下山运输巷开口于西三石门东帮;向东掘进,其掘进方位角为60。掘进30米后向北掘进。方位角为150。三、施工定向巷道具体开口点及方向由测量人员现场标定,在掘进巷道过程中,测量人员按规定及时准确沿放中线或安设激光指向仪,施工队严格按中线施工。四、躲避硐室施工躲避硐室使用人工掘进。躲避硐室空间断面设计规格为深宽高=1.5 m 2 m 2m,掘进过程中每隔100m在巷道北帮施工一个躲避硐室。第二节 施工工艺及设备一、施工工艺流程交接班安全检查施工探眼钻眼装药联线放炮吹散炮烟处理安全隐患临时支护除碴正规支护钉道文明生产质量验收。二、施工设备2203下山运输巷所需施

10、工设备及主要材料见表施工设备及主要材料配备表4。表4 主要设备及工具配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局扇台1台2调度绞车JD-11.4台按需3凿岩机7655或YT-28台145磁力起动器台按需第三节 巷道支护一、临时支护工作面迎头落煤(岩)后必须设置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材料必须使用金属前探梁或内注式支柱作临时支护。1、前探梁前探梁的材料选用9#矿工钢或强度相当的其它材料制作,前探梁长度不得低于4m,且悬臂长度不得超过其总长度的1/3,数量不少于两根。每根前探梁使用抱箍数量不少于3个。抱箍必须牢固可靠,且在非探梁段应均匀布置,碛头第一个抱箍必须卡在碛头后第一架支架上,最末端的一个抱箍距前探梁

11、末端不大于一个棚距。前探梁距两帮支架腿子的距离不得少于0.3m,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不得少于0.4m、不得大于1m。临时支护的前探梁的端头必须紧贴巷道碛头。2、内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使用内注式支柱作临时支护时,必须加棚梁(木梁或金属梁),棚梁必须贴紧巷道顶帮,顶板破碎地带使用内注式支柱作临时支护时必须背帮接顶。支柱配备不少于4根。3、其他要求巷道内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坑木作为特殊地带的支护,其数量不得低于10根,规格为长不低于1.3m、宽不低于0.15m,厚不低于0.1m。工作面迎头外10m范围支架梁腿结合部必须支设金属扣撑。若一次挖煤槽深度大于1.0m的,必须使用材料临时支护,间排距不超过1米;当煤中

12、夹矸大于0.4m时,对夹矸必须打斜撑进行支护,防止夹矸翻滚垮塌。二、永久支护使用刚性梯形棚式支架作永久支护,支架使用11#矿工钢加工。支架间距1.2m;巷道两帮采用杠条背护背牢,巷道两帮杠条均不得少于6根均匀分布。 巷道支护见巷道断面支护图。三、特殊支护1、交岔点施工以及支护(1)架棚巷道两巷相交的岔口,必须使用双抬棚。架棚巷道交岔点采用抬棚支护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抬棚材料专门加工,抬棚梁应逐根穿插。抬棚梁必须用锚杆紧固。抬棚施工前,必须对其岔口抬棚附近2m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有效加固。(2)交岔点施工必须有队干现场跟班,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科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规程要求进行峻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掘进。2、遇地质构造带(1)遇顶板破碎段必须对支架顶部用杠条封严,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内注式支柱或木支柱做临时支护确保安全。(2)遇地质构造带时,若本规程相关规定无法保障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必须由生产副矿长组织安全、生产相关科室现场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批准执行。第四章 施工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节 作业方式与循环方式一、作业方式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