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1577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97 大小:57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安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精品(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SY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企业标准 Q/SY GCJ-0003-2012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 序 文 件版 本 号: E 2012-08-10 发布 2012-08-10 实施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发 布 令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E版)共26项已经公司HSE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并于2012年08月10日起实施。公司所属各单位应依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本程序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活动、产品和(或)服务特点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批 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者代表签 名:日 期:二一二年八月十日目 录1.危害因素识别与风

2、险评价控制程序12.法律、法规与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21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程序264.资源配置管理程序295.能力、培训和意识管理程序356.信息、协商和沟通管理程序467.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528.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649.承包方和供应方管理程序7610.作业许可管理程序9211.工程设计HSE控制程序10212.施工生产HSE控制程序10613.技术服务HSE控制程序11014.采购管理程序11515.安全生产管理程序11716.职业健康管理程序12217.环境管理程序12418.清洁生产管理程序130 19.变更管理程序13320.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13921.绩效测量

3、和监视管理程序1452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5023.事故、事件管理程序15624.记录控制程序15925.内部审核管理程序16626.管理评审程序182引用的管理规定索引187记录格式索引19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 号Q/SY-GCJ HSE/CX01-E-2012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版 次E页 数21审 核鞠全宝批 准汪桃义编 制李新刚2012-08-10发布 2012-08-10实施归口部门安全环保处1 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评价其危险与影响程度并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和消减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制定本程序。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

4、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范围、组织、程序、结果以及实施等管理内容。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3 职责3.1 安全环保处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职能部门及分公司、项目部进行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对职能部门、分公司和项目部的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考核。3.2 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公司、项目部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作业和岩土作业过程及开车试运的危害、风险进行辨识、评价。3.3 采购管理部负责公司物资采购、转运、储存过程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3.4 各级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办公、生活场所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5、。3.5 职能部门、分公司和项目部负责本部门、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4 工作程序 4.1 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组织4.1.1 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各级危害因素评价小组组织,公司应建立分公司及各项目的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小组安全环保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4.1.2 各单位应组织员工参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4.1.3 建设项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由各级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方实施。4.1.4 总承包建设项目施工作业危害、风险的辨识、评价由项目部具体组织实施。4.2 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范围结合公司活动、生产和服务的实际特点,将危害因素、环境

6、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划分为两大类:4.2.1 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包括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施工作业风险评价)。4.2.2 固定作业场所风险评价(包括办公场所、装备制造厂房、现场临时预制场)。4.3 危害因素的识别4.3.1 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对象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害分析(PHA)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A,其记录表详见附录D、E、F。4.3.2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

7、、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对所确定的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包括:a)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b)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c)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中毒等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声、振动、湿度、辐射等)、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害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d)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

8、、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e) 向水体排放、向大气排放、向土地排放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管理、能量释放(热、辐射、噪声、震动)、工程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使用、物理属性(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当地社区和周边环境影响等。f)与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4.4 风险评价对于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应用风险评价矩阵(详见附录B),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详见附录C),也可采用环境因素是非判断法(详见附录

9、C1)、多因子打分法(详见附录C2)对所识别的危害因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和环境影响因素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许的程度,具体包括:a) 确定所识别的危害因素发生的严重性。b) 评价风险的可能性大小。c) 确定风险级别,结合所识别的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确定风险在风险评价矩阵中的位置以及是否是可以容许的风险。风险别分为轻微风险、一般风险、重大风险三个级别。其控制措施如下:-轻微风险: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为可容许的风险。-一般风险:一般危害,需要注意并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规范、规程等执行。-重大风险:显著或高度的

10、危害,需制定详细的控制、削减措施或管理方案等。d) 将环境因素分成若干类和划定级别,经过综合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和未来控制环境因素。e) 编制危害因素清单,对所识别和评价出的风险进行汇总,形成本单位的危害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单位的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详见附录G),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报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单位主管领导批准。f) 分公司、项目部根据本单位实际按照环境因素评价矩阵或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等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并形成重要环境因素台帐(详见附录H)。4.5 风险评价报告4.5.1 风险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a) 评价对象和范围。b) 评价目的。c) 评价依

11、据。d) 评价过程及组织。e) 采用的识别方法。f) 评价结果及风险控制方法等。4.5.2 风险评价报告的审批分公司、项目部编制的风险评价报告经本单位领导审批后,报上级安全环保部门备案。5 风险评价频次5.1 新改扩建等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施工作业、岩土作业应在工程施工前进行风险评价。5.2 固定生产场所的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在首次建成后正式使用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正式使用后每年进行一次。5.3 发生重大事故或事件后必须重新进行评价。5.4 分公司、项目部每年根据评价结果对本单位的危害因素清单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进行更新,并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详见附录G)、重要环境因素台帐

12、(详见附录H)报上级安全环保部门备案。6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监督、评审和更新 6.1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6.1.1 所有已识别的危害都应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风险消减措施包括管理性措施和技术性措施,制定消减措施的优先顺序是:消除替代工程控制隔离标志警告个人防护应急。6.1.2 提出风险削减措施应从培训、管理、运行控制、设施改善和技术措施五个方面结合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规定全面考虑,并填写相应的记录。6.1.3 风险控制措施批准后,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将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向责任单位或部门进行交底,由措施的责任单位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6.2 风险控

13、制、削减措施的监督、评审、更新6.2.1 风险控制措施完成后,由同级安全环保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风险控制、削减措施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评审。6.2.2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与评价内容不符的危害因素或出现新的危害因素时,立即反馈给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主管部门必须重新组织评价或对原评价报告给予补充和完善。6.2.3 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检查、验收、评审填写风险控制措施监督检查(验收、评审)报告(详见附录J),报告报同级安全环保主管领导并连同原风险评价报告一同存档。6.2.4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计划的全面评审。同时,内外条

14、件变化使现有评价的有效性受到重大影响时,要及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7 报告和记录格式附录A 主要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附录B 风险评价矩阵附录C 环境因素评价矩阵附录C-1环境因素是非判断法附录C-2 环境因素多因子打分法附录D 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附录E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附录F 预先危害分析(PHA)记录表 附录G 重大危害因素清单附录H 重要环境因素台帐附录I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附录J 风险控制措施检查(验收评审)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等制订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标准,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