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3791121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1、命题范围:高考考试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3、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70分)和第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手机文学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

2、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

3、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下载、发送成为事

4、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显然,手机文学作为传统文学视界的话语空间,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它游离于商品与文学之间。更确切地说,手机文学有着“双重身份”,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而文学性则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而过分的媚俗求利的做法,会使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会随之丧失殆尽。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

5、媚俗求利双重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节选自文汇报)1. 下列对“手机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B. 手机文学尚不成熟,在传统文学中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C. 手机文学的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富于艺术张力。D. 手机文学就是手机短信,它常常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2.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内容精

6、短、富于艺术张力。B. 手机文学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追求商业利益不是手机文学的初衷。C. 手机文学以其幽默风趣,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D. 手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文学性和商品性。文学性是其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信文学的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将不会拥有绝妙的反讽意味。B. 作为技术消费的手机文学,文学话语已经被符号化,成为被操纵的

7、系统行为,文学的主体意识渐渐消解,文化意识会日趋衰落。C. 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D. 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答案】1. D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手机文学就是手机短信”错误,原文中“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这句的意思是说手机文学的呈现方式是“手机短信”,但并不是说“手机文学就是手机短信”。故选

8、D。【2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追求商业利益不是手机文学的初衷”曲解原意,原文有“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垃圾”错误,与原文“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表意不同,前者是已然,后者是未然。”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与原文中“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表达的内容观点不一致。故选C。【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9、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

10、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

11、渊、张郃屯守。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良好B. 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 内:进入C. 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 胜:

12、击败D.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乘:趁着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B.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C.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D.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

13、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B. 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璋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C. 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D. 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建议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见解。7. 翻译。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答案】4. B 5. D 6. C 7. (1)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2)这以

14、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3)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A项,“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中“善:良好”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益州别驾(州刺史助理)张松和法正交往甚好”,“善”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交好”。C项,“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中“胜:击败”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郃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胜”在这里应该解释为“超过”。D项,“

15、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中“乘:趁着”解释错误,这句话意思是“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乘”在这里应该解释为“登”。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克之之日”意思是“战胜他们之时”,在句中作状语,可独立成句,“广农积谷”为并列结构的短语,意思是“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广”和“农”之间不能断开;“上可以”“中可以”“下可以”句式结构一致,应该在“上”“中”“下”三个词语前面断开,“倾覆寇敌”与“尊奖王室”句式结构一致,这两个短语之间应该断开;为了保持句式整齐,同理,“蚕食雍凉”与“广拓境土”,“固守要害”与“为持久之计”之间也应该断开。因此可断句为“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故选D。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奉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