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054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考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水产大学2004年专升本考试大纲上海水产大学2004年秋招收专科(或高职)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共6个,招生专业、加试科目、加试科目考试大纲如下。招生专业考生毕业专业加试科目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艺综合化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管理等程序设计语言行政管理文秘、工商管理等应用文写作英语英语口试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试大纲(专升本)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两个部分。工程热力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和工质的基本热力性

2、质,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传热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工程实际中的复合换热问题和换热器中的换热问题。内容如下: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第一节 热力系统第二节 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第三节 平衡状态、状态公理及状态方程第四节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第五节 热力循环第二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第一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第二节 理想气体比热第三节 混合气体的性质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节 系统储存能第二节 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第三节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第四节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第五节 开口系统稳态稳流能量方程第六节 稳态稳

3、流能量方程的应用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第一节 分析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第二节 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第三节 多变过程第四节 压气机的理论压缩轴功第五节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第六节 多级压缩及中间冷却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达第二节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第三节 熵与熵增原理第四节 熵产与作功能力损失第六章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实际气体性质第六 节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第七章 水蒸汽第一节 水的相变及相图第二节 水蒸汽的定压发生过程第三节 水蒸汽表和焓熵图第四节 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第八章 湿空气第一节 湿空气性质第二节 湿空气的焓湿图第三节 湿空气的基本热

4、力过程第九章 气体和蒸汽流动第六 节 绝热节流第十章 动力循环 第一节 蒸汽动力基本循环郎肯循环第四节 内燃机循环第五节 燃气轮机循环第十一章 致冷循环第一节 空气压缩致冷循环第二节 蒸汽压缩致冷循环传热学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导热(导热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式,单值性条件,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第三节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对流换热计算,凝结,沸腾)第四节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辐射换热计算)第五节 传热及换热器(复合传热,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传热的增强与削弱,换热器及其热计算)参考教材: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廉乐明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1999年12月热工学(第二版),蒋汉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2004年专升本综合化学考试大纲一、 无机及分析化学1.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

6、定误差、指示剂等)与计算方法。(6)掌握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 了解有关反应速率的概念。(2) 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速率常数k的特点。(3)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的意义、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掌握多重平衡的计算。(4) 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3.物质结构简介(1) 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重点掌握描述电子云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2) 根据电子排布的三原则和近似能级图,掌握原

7、子核外电子排布(特殊情况例外)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性质。(3)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4.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2) 了解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最简式。(3) 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酸度的近似计算及配制。(4)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5) 掌握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的选择)。了解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以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及分步滴定的条件。5.沉淀溶

8、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1) 掌握溶度积概念,熟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2) 掌握溶度积原理,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有关溶解度的计算。(3) 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法扬斯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及应用条件。6.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1) 掌握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命名。(2) 了解螯合物的组成和形成螯合物的条件。(3) 理解条件稳定常数概念以及酸效应对稳定常数的影响。(4) 掌握配位滴定原理;掌握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变质等)。(5) 掌握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条件。了解多个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7.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 能熟练应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

9、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 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3) 理解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计算标准平衡常数。(4) 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5)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准确滴定的判据;掌握对称电对的化学计量点的电位计算。(6) 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作用原理。(7) 掌握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标定和使用条件。参考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无机及分析化

10、学(黄蔷蕾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一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氨基酸的等电点、极性、两性解离、旋光性等。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的概念,如二级结构中的几种构象单元、超二级结构、结构域等。三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和颜色反应四 蛋白质的分类第二章:核酸化学一 核苷酸的化学组成与命名二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三 RNA的分子结构四 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如紫外吸收、变性。第三章:酶一 酶的概念及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二 酶的结构与功能,如活性中心、同工酶、酶元激活等。三 影响酶促反应速

11、度的因素:温度、激活剂、抑制剂、酶浓度、底物浓度、pH等。四 酶的命名和分类。五 维生素和辅酶,主要指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的关系。第四章:物质的分解代谢一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终产物、调控部位和生物学意义。二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三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四 氨基酸的降解:脱氨作用、脱羧作用。第五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一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三 氧化磷酸化作用:磷氧比、ATP形成的部位。参考书: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三、有机化学1、 基础知识(1)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共价键属性;共价键均裂和异裂及有机反应类型;碳原子轨道杂化;键

12、和键的电子结构及反应性能。(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3) 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4) 掌握化学的酸碱电子理论。(5) 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2、 开链烃(1) 了解开链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2) 掌握开链烃的系统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烃基的命名;次序规则;Z/E构型。(3) 了解烷烃的构象分析:构象的内能;优势构象;掌握构象书写方法(纽曼投影式、透视式)。(4) 了解开链烃的物理性质;掌握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律。(5) 掌握开链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化学性质(反应物、反应条件和产物);游离基取代反应机理;亲电加

13、成反应机理;游离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马氏规则;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6) 掌握电子效应理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3、 环烃(1) 掌握脂环烃和芳香烃的命名。(2) 了解小环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的大小和稳定性;角张力;小环烃的加成反应。(3) 了解环烃的立体化学。(4) 掌握芳香烃的结构:环闭大键;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5) 掌握芳香烃的性质: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6) 掌握稠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4、 旋光异构(1) 掌握旋光异构几个基本概念: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手性碳;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2) 掌握旋光异构体的书写方法(Fische

14、r投影式)。(3) 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标记方法(R/S标记法)。5、 卤代烃(1) 了解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2) 掌握卤代烃化学性质;SN1、SN2反应机理;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6、 醇、酚、醚(1)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了解环醚、冠醚的命名。(2) 了解醇、酚、醚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点。(3) 掌握醇、酚、醚化学性质;了解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酚的特征反应。7、醛、酮、醌 (1) 掌握醛、酮、醌的命名。(2) 了解醛、酮物理性质。(3) 掌握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羰基试剂;醛、酮氧化反应差别;卤仿反应结构特征。(4) 了解醌的结构特征及性质。8、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1) 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的命名;了解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2) 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的物理性质;(3) 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4) 了解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和性质。9、胺类化合物(1) 掌握胺类化合物的命名。(2) 了解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3) 掌握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酸性的差异;伯、仲、叔胺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醇反应鉴别和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