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030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基础生物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級中學生物科暫行綱要基礎生物 高二必修生物肆、高中生物科課程暫行綱要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課程綱要壹、目標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生物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一、經由探討生物學的基本知識,了解生命現象的奧秘以及生物學與人生的關係,以培養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物學素養。二、經由認識生物圈中生命的共同性和多樣性,培養學生鑑賞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以及尊重生命、愛護生態環境和維持永續發展的情操。三、培養觀察、資料蒐集、推理及理性思辨的能力,開發創造潛能,以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貳、時間分配本課程於高一實施,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上學期或下學期實施,每週授課二節(包含探討活

2、動)為原則。參、教材綱要教材綱要分為主題、主要內容、內容說明、備註及參考節數等五部分,以做為教材編輯及教學選裁之依據,教材編輯者或教師於編撰教材或進行教學時,可依課程發展理念自定章節名稱及順序。備註欄的說明旨在適度規範教材編輯及教學選裁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主題主要內容內容說明備 註參考節數一、生命的特性1.生命現象1-1新陳代謝,生長,感應,運動,繁殖等782.細胞的化學組成2-1細胞的發現2-2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2-3 ATP2-4細胞中的化學反應l 僅討論物質的合成及分解作用3.細胞的構造3-1細胞的形態和構造3-2胞器的構造與功能l 僅討論細胞核、細胞膜、葉綠體、粒線體、核糖體、內質

3、網等4.細胞分裂4-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5.討論5-1水對生命的重要性6.探討活動1-16-1生物細胞及染色體的觀察l 觀察動植物細胞、洋蔥根尖細胞二、生物多樣性1.生物多樣性的意義1-1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多樣性892.生物的分類2-1生物的分類系統(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動物)3.病毒與細菌3-1病毒與細菌的形態、構造與繁殖 3-2病毒、細菌與人類的關係l 不宜涉及細菌的接合現象4.真菌與藻類4-1真菌、藻類的形態4-2真菌、藻類與人類的關係l 均不宜涉及生活史l 藻類部分僅簡介矽藻、綠藻、紅藻和褐藻5.植物5-1蘚苔,蕨類,種子植物l 以台灣常見的植物為例,簡介其特性

4、,不宜涉及生活史6.動物6-1無脊椎動物6-2脊椎動物l 僅簡介刺絲胞動物、扁形動物、圓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7.討論7-1討論使用抗生素的利弊8.探討活動2-18-1真菌和藻類的觀察探討活動2-28-2校園生物的觀察三、生物與環境1.個體與族群1-1個體生存曲線,族群密度,族群的動態平衡9102.群集2-1生物間的交互作用2-2消長l 簡介掠食、寄生、共生、競爭、天敵和外來種3.生態系3-1非生物因子與生物因子3-2能量的流轉3-3物質循環3-4生態平衡l 生物因子部分僅討論食物鏈及食物網l 僅簡介碳及氮的循環4.陸域生態系4-1各種陸域生態系l 盡量以台灣的生態系為

5、例說明5.水域生態系5-1各種水域生態系(淡水、河口與海洋)6.討論6-1討論外來種生物對台灣生態的影響四、人類與環境1.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1人口問題1-2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土地資源,石化燃料,水資源,生物資源)452.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1資源過度使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3.自然保育與永續經營3-1生物多樣性保育3-2生態工法,污染防治(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等)4.討論4-1討論環境污染透過生物累積造成的後果註:參考教學節數以每學期約15週每週授課2節計算,一個學期共30節。肆、實施方法一、教材編選(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6、二)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課程之設計,是以認識生物之共同性與多樣性為基礎,引領學生經由探討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來體會保護生態環境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以達成課程目標。(三)課程綱要備註欄之說明旨在適度規範教材編輯及教學內容選裁的深度和廣度,選編教材時應審慎考量教材綱要之規範及備註欄的說明,不宜偏漏或超出範圍。教材份量可依各主題之性質彈性調配,惟應盡量與教學參考節數相配合。(四)教材內容之深度與廣度應適合普通高級中學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並注意與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內容普通高級中學生物和選修生物課程之銜接。(五)教材編輯及教學內容選裁應重視基本概念的探討,力求生動有趣並注意與生活經驗之結合,以

7、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之組織應以學生既有之先存知識(prior knowledge)為基礎,相關概念之呈現應由淺至深,由具體而抽象,注意概念發展之層次、系統與連貫,避免僅記憶零碎之知識。(六)教材編輯和出版者於編撰教材以及教師於規劃教學內容時,應參考配合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地球科學和地理等學科的相關單元內容,以避免不必要之重複。(七)教材選編應力求淺顯易懂、容易閱讀,多附圖、表及照片等以幫助學生了解。使用之專有名詞和人名之譯名應以教育部公布之生物學名詞為準,其未規範者宜參照目前國內相關學術期刊或一般習慣用詞,妥適翻譯,初次出現之專有名詞或外國人名宜附原文以為對照。(八)每一主題之後均列有

8、討論,討論的議題通常並無一定之標準答案,目的是在提供師生就切身、有趣的生物學相關議題進行開放性的討論,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啟發學生的思考、推理與創造力。(九)為促進學生的科技和人文素養之均衡發展,使科技之學習能融入人文的內涵,選編教材時宜適當納入有關重大科學發現的經過,及與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等相關概念的發展,如:野生動物保護等,以增進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操。(十)選編教材時宜將探討活動融入教科書,活動內容之設計應盡量配合教材綱要,以使教材內容的學習更完整、明晰,活動之取材應盡量選用鄉土材料。此外,編撰教材時宜另編探討活動紀錄簿,俾方便學生紀錄探討活動之過

9、程、結果與討論。(十一)編撰教材時應隨附教師手冊供教師教學之參考,教師手冊的內容除應列出各單元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說明外,亦宜適當提供教學參考資料和建議等,供教師教學時之參考。二、教學方法(一)教師教學時應先以晤談(interview)或其他診斷技術了解學生之先存知識,並以既有之先存知識及生活經驗為基礎,應用適當之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達成有意義的學習。(二)教師之教學應以科學概念知識為主軸,注重基本科學概念之了解和融會貫通;教學內容應盡量與生活經驗及鄉土教材相結合,不宜過於強調零碎知識的記憶。(三)教師教學時應多以發問方式啟發學生思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活動,以幫助學生了解教材內容,引起學生的學

10、習動機和興趣,並積極鼓勵學生發問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四)教師教學時除了應注重學生對科學概念知識的學習外,亦應兼顧科學過程技能(如:推理、預測、解釋資料、提出假說、設計實驗等)和科學態度(如:尊重數據、慎下結論等)的培養。(五)教師教學時應因應教材特性,適當應用教學媒體來輔助教學或實施戶外教學,以幫助學生對科學概念知識的了解,並精鍊科學過程技能。(六)教師教學時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對於學習較快或較慢的學生,應該因應其學習情況適當實施充實或補救教學。三、教學資源(一)學校除應依教育部頒布之高級中學設備標準設置專用之生物實驗室和生物實驗準備室以及實驗安全設備外,並應視需要妥善設置生物活體飼養

11、設備等相關設施,配置適當管理人員,以利生物科教學之進行。(二)學校除應依據課程綱要之內容,妥適充實教學必需之相關設備、器材、藥品和生物活體及標本(含玻片標本),並購置教學所需之模型、掛圖、錄影帶及光碟等教學媒體以配合教學外,亦應提供相關材料鼓勵教師自製教學媒體,以配合教學使用。(三)實驗室及進行實驗活動的場所應特別注意通風及安全設施,教師應妥適教導或輔導學生正確使用與操作與生物學習相關之各項設備(如:顯微鏡等),並適當維護這些儀器設備。(四)學校應盡量配合教學之需,購置生物教學相關書籍、期刊、雜誌等參考資料供師生借閱,並做為學生學習及教學研究之參考。 四、教學評量(一)教學評量應以課程目標及教

12、學目標為依據,並兼顧認知、技能和情意三個領域的學習,以檢測學生是否習得基本的科學概念知識、科學過程技能和科學態度等。認知領域學習目標的評量除應包括知曉、了解的表現外,亦應注重應用、統整等高層認知能力及批判思考等的表現。(二)教學評量的實施應善用診斷性(diagnostic)、形成性(formative)與總結性(summative)評量的特性,採定期與不定期考查的方式實施,俾隨時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做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生學習之參考。(三)教學評量應發揮督促、鼓勵和啟發學生反省思考的功能,並引導學生察覺自己學習方式的優缺點,不宜僅做為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工

13、具。(四)在實施教學評量時,應適時發掘有特殊學習困難或具有特殊科學性向及才賦的學生,俾給予適當的補救教學或個別輔導。(五)教學評量應秉持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的精神,採多元的方式實施,除由教師進行考評之外,亦得輔以學生自我評鑑等方式,以考查學生是否達成教學目標,俾做為改進教學策略,提昇教學成效的參考。(六)教學評量的實施方式不宜僅侷限於紙筆測驗,可兼採觀察、晤談、實作、繳交報告或成品、設計實驗及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等方式為之,以期能公正、客觀的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學習績效。 (七)實施教學評量時,除了以常

14、模參照評量(norm-referenced assessment)的理念來解釋學生的學習成就外,亦宜斟酌情況適切採用標準參照評量(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的理念來解釋學生的學習成就,以發揮教學評量在檢測學生學習進展狀況,提昇學生學習興趣的功效。伍、附錄一、科學課程之興革除了必須反映科技之快速發展、知識之累積以及社會之需求外,更應考量課程實施之可行性。此外,課程的改革不但涉及教材的更迭,還牽涉到師資教育(職前培育、師資檢定和在職教育等)的配合、教學相關設備的充實及更新、評量制度的更張、人員的重新安置等的配套問題。因此,此次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課程暫行綱

15、要之修訂,係以發展和漸進改革的理念來進行,除了積極納入生物學新知外,盡可能維持必要的穩定性,以提升未來課程實施之可行性。 二、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課程暫行綱要內容,是以未來國民應具備之基本生物學知識,以及適合全體高中學生修習之程度為取捨選裁之依據,課程設計採螺旋式課程的理念,向下銜接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內容,向上銜接普通高級中學【生物】和【選修生物】之課程綱要內容,並為將來的大學教育做準備。三、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為全體高中學生必修之課程,為因應全體高中學生之需求及修習之興趣,課程綱要內容著重在了解生命的共同性和多樣性,以及探討生物和人類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無法照顧到整體生物學概念系統的完整性,想要對整體生物學有完整瞭解的學生,應再修習高二【生物】。四、普通高級中學【基礎生物】課程暫行綱要內容,係由生命現象的基本特性著手,探討生物的共同性和多樣性,再經由宏觀的審視生物與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來了解並體認永續發展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