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020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精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研究报告全文目 录一、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情况回顾与分析2(一)国外贷款的分类2(二)国外贷款的来源和变动3(三)国外贷款项目类别与区域分布5(四)初步分析结果6二、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8(一)取得的主要成就8(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三)初步原因分析15三、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形势分析16(一)有利方面16(二)不利因素19(三)初步判断20四、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战略选择22(一)指导思想22(二)基本原则22(三)目标任务23(四)贷款规模24(五)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24五、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若干政策建议25(一)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

2、认识25(二)强化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宏观调控25(三)稳定和完善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转贷和还贷机制26(四)建立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配套资金的保障机制27(五)调整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投资重点28六、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建设重点30附表31附图33一、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情况回顾与分析 (一)国外贷款的分类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主渠道包括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以下称世行)、亚洲开发银行(ADB,以下称亚行)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以下称农发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和政府间机构的对华官方贷款。这类贷款属于国家主权债务,是开发性非商业贷款,贷款条

3、件较优惠,具有公共财政资金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一般由财政部门出具还款担保,财政部门转贷,在财政部门建立专用账户,并接受政府审计部门年度审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包括:世行下属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所提供的硬贷款(loan,贷款利率略低于同期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以及由国际开发协会(IDA)提供的软贷款(credit,为无息贷款),世行所提供的上述两种贷款(以下称世行贷款)还款期限在20年以上,另有5年左右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借款人仅偿还贷款发生的利息,而不偿还贷款本金);亚行提供的硬贷款,贷款利率略低于同期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贷款期限在20年左右,另有5年左右的宽限期;农发基金会提供的还款期和

4、宽限期较长的无息贷款。外国政府和政府间机构的对华官方贷款主要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称经合组织)中的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等22个国家及北欧投资银行、北欧发展基金。不同外国政府和机构贷款的条件不太相同,但一般是混合贷款,包括三部分资金:赠款(grant,一般占混合贷款总额的20%以上)、优惠贷款(一般为贴息贷款、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还款期限640年不等,宽限期最高为10年)、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此外,世行和亚行还在贷款项目的准备和执行中筹集或提供赠款和技术援助(如亚行的PPTA,即项目准备技术援助)以及与其它多边和双边国际机构(如GEF,即全球环境基金)进行

5、联合融资(co-financing)。 本文所涉及的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统计数据不包含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等行业所利用的国外贷款(含混合贷款),也不包括附属在国外(混合)贷款项目之上用于贷款项目准备和执行的技术援助和赠款。但在描述农业及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的整体情况和共性时,一般包括林业、水利和乡镇企业以及附属技术援助和赠款项目的情况。 (二)国外贷款的来源和变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已遍及除西藏之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种植、畜牧、渔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农村金融、农业教育科研、农技推广、农村能源环保、生

6、态农业等领域。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9791983年为起步时期。1980年,我国参加了农发基金会。同年,中国恢复了在世行的合法地位,与世行签订了用于农业领域75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19841990年为稳步发展时期。1986年中国成为亚行成员,1988年底亚行批准了中国第一个亚行贷款项目,使我国利用国外贷款渠道和规模进一步扩大。该时期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总额年均增加约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是主要的国外贷款渠道。上述两个阶段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额度共计22.891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19.1亿美元,亚行贷款0.5亿美元,农发基金会

7、贷款1.3585亿美元,外国政府贷款1.9329亿美元。总体看来,贷款规模不大,渠道不多。详见附表1-1,附图1-1、1-2。 1990年以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渠道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19912004年的14年间,协议贷款金额67.592亿美元,为前11年的2.95倍。截至2004年,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协议金额90.484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70.080亿美元,占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总额的77%;亚行贷款6.884亿美元,占8%;农发基金会贷款4.466亿美元,占5%;外国政府贷款9.053亿美元,占10%,其中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以下称官方

8、日元贷款)约占外国政府贷款规模的50%。见附图1-1。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总规模在1993年达到峰值,1994年大幅下降,1996年有相当幅度回升,但在1999年之前一直处于高位,2000年以后开始更大幅度下降,2003年跌至谷底,2004年仍未回升至2000年的水平。世行贷款规模变动趋势与国外贷款总规模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亚行贷款在1995年出现峰值,之后一直处于低落状态。外国政府贷款1996年达到峰值,之后一路下跌,2001年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详见附表1-1和附图1-2。 (三)国外贷款项目类别与区域分布 1、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类别 椐统计,在1990年之前的11年间,农业不同行业利用国外

9、贷款金额如下:种植业利用世行和农发基金会贷款规模分别为10.1286亿美元,0.465亿美元;畜牧业0.1667亿美元和0.5235亿美元;水产0.767亿美元和0.122亿美元;农垦2.69亿美元(世行贷款);科教1.692亿美元(世行贷款);其他类别利用世行和农发基金会贷款分别为3.655亿美元和0.25亿美元,利用亚行贷款0.5亿美元。(参见附表1-2)。19912004年不同行业类别利用国外贷款的额度为:农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17.21亿美元,农业综合开发20.65亿美元,农加工8.43亿美元,扶贫5.97亿美元,农村金融2.90亿美元,养殖1.18亿美元,种植0.081亿美元,其它1

10、1.17亿美元。(参见附表1-3)。 2、项目区域分布 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覆盖了除西藏之外的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统计,东部较发达地区(包括京津沪黑吉辽苏浙闽鲁粤琼12个省市)利用国外贷款总规模为28.72亿美元,人均6.35美元,中西部地区国外贷款总额59.74亿美元,人均7.88美元。(参见附图1-3)。据统计,甘肃、新疆、山西、山东、广东、黑龙江、安徽、江苏、四川等省在国外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四)初步分析结果1、 从农业利用国外贷款总规模及不同渠道规模及其变化情况分析1990年至1999年是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黄金时期,因为此时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广度、深度加

11、大的时期。世行贷款为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主渠道,也是最为稳定的渠道。官方日元贷款是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中稳定的主渠道。2000财年之后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大幅下降,主要取决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内部看,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全方位的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国内资本市场健康发育,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国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空前活跃,并对其他国家开展了相当规模的投资和援助,国内发展所需的资本供应比较充裕。从外部看,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大对外投资和援助的规模,使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感觉中国应该“毕业”了

12、,不再需要国际社会的官方贷款及援助了,因此世行从2000财年取消了对华软贷款,并开始硬化贷款条件,同时期亚行也仿效世行硬化其贷款条件;日本政府从2001财年开始大幅削减对华官方日元贷款规模,计划每个财年减少100200亿日元,争取在2008年之前完全停止对华官方日元贷款。2、 从项目类别分析1990年之前,农业利用国外贷款主要投向种植业发展。1991年来主要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及农产品加工。这表明,随着中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投向更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附加值涉农产业的发展。这是国内市场经济活动规律所致

13、,也是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结果。3、 从农业利用国外贷款地域分布分析对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国外贷款总规模和人均国外贷款规模,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向中西部公共财政投入的补充资金,农业利用国外贷款与工业、交通、能源等行业利用国外贷款的区域分布以及与国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明显不同。这不仅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这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一直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国外贷款项目,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社会,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努力维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三农”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

14、主要成就 农业利用国外贷款促进了中国农业对外开放,作为国家公共投资的重要补充,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效果比较理想,绝大部分项目达到了立项时的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比较显著。 (1)多渠道引进国外贷款,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三农”的可持续发展。20多年来,国外贷款已成为中国“三农”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金来源。据粗略计算,我国目前投入农业的财政资金仅占农业GDP的0.3,而世界银行希

15、望发展中国家达到的比重是1,发达国家大多已经超过2%。2003年之前,包括国外贷款在内的农业利用外资总额虽然只占国家农业全部投资的3%,但相当于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生产性建设投资的26%、农村个人生产性投资的5%、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13%、农业信贷资金53%。同时,相当部分国外贷款还款期限长、利率较低。由于农业吸收的国外贷款集中投放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教育、农村能源环保、生态农业等国家重点项目,对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中国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共疏竣河道70公里、干支沟渠1260公里,修建斗渠3200公里、农渠8200公里、机井8450眼、乡村道路130公里和一批其它水利工程,架设约700公里10千伏高压线和1470伏动力线路,使安徽、山东、河南三省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地加强,为项目区近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世行贷款中国红壤地区农业开发项目,新开发荒地2.7万公顷,建造果园、茶园等;改造低产茶园2400公顷。红壤二期工程修建和扩容的一批水库、水塘和提水站,大大改善了约1.07万公顷水稻田的灌溉和排水条件。河北农业发展项目使项目区的盐碱地由项目执行前的16414公顷减少到5086公顷,下降了69%;农田灌溉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