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技能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09455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技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技能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开始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90年代后期,又开始了由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过渡,进入新世纪,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共存的局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的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比中师更强的教学技能,而且还应具有创造性地将教育教学过程艺术化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的职业技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结合的特点。随着技术发展、时代需要、理念变革等应如何变化?,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意涵及构成,一、意涵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技能是指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心理学大词典对技能的定义

2、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的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界定为:“语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了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乃至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行为活动方式”。,二、构成 (一)教学动作技能和教学心智技能 前者教学前、中、后一系列的外显行为活动。这些动作主要是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因此,“在完成一项语文教学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地进行时,就成为语文教学动作技能”。,阶段: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各阶段变化表现特

3、征: 活动结构改变: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活动的速度和品质:动作速度加快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上; 活动的调节: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基本动作接近自动化和动作紧张性的消失。,后者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形成的和外显动作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方式。因此,“在完成一项语文教学任务中,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就是语文教学心智技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语文教学心智技能的本质特征。 【思考】语无伦次,啰嗦反复、内容混乱、逻辑不强等

4、毛病,主要是表达能力不强或过于紧张所致,还是语文教学心智技能没有形成的表现。,阶段:掌握局部心智活动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心智活动阶段心智活动协调和完善阶段。 各阶段变化特征: 活动的结构改变:语文教学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成一个整体,内部言语趋于概括化和简约化,在解决课题时,由开展性的推理转化为简缩推理; 活动的速度和品质:语文教学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独立性等掌握语文教材的速度和水平是语文教学心智技能的主要标志; 活动调节神经劳动的消耗减少和内部言语过程的进行较少需要意志努力。,(二)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此来定位语文教学技能,1、设计技能。对课堂教

5、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预设和系统设计的能力,主要包括教材的分析技能、目标的设计技能、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技能、教案的编写技能等。 2、实施技能。是指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堂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结课技能、板书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作业设计与布置技能等。 3、评价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后反思技能、评课技能、试卷设计与分析技能等。,第一讲 教材分析技能,问题提出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认为应该怎样分析单篇语文教材,可以一篇课文为例谈。,

6、一、教材分析的意涵,中观和微观视角审查中的语文教材分析,即先对语文教材有个整体感知,再分解开来,认识它的每个部分或层次,乃至整个教材的实质,最后通过综合,获得对教材深刻而又完整认识的钻研过程。 语文教材分析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就是先“里里外外转转”,再“走进去”,后“走出来”的思维历程。“里里外外转转”先整体审视;“走进去”,就是深入内部作细查慢究;“走出来”,就是回归整体,把各个部分或层次再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一个彻里彻外、既洞悉本质又联结现象的完整认识。,二、语文教材分析的制约条件,1、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目标关系的制约 你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是先有了目标再去

7、读教材;或是先钻研了教材,才有了目标;还是兼而有之?其实质就是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 2、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方法关系的制约 内容层面,“此内容”的特点内在决定着学习此内容的最佳方法;学习层面,“此内容”涵义的丰富性和内指性矛盾又决定着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3、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关系的制约,三、语文教材分析的层级划分,四个层级: 第一级是整个课程,是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相对其它课程而言的; 第二级是一个教学单元,是按教学功能划分的一级教学单位; 第三级是课,是以教学内容划分的一级教学单位,它构成教学单元的一个环节; 最后一级是节,是因教学时间划分的教学单位。,四、技能概观,

8、(一)整组(单元)分析技能 【思考】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课文为单位,也有不少学校、老师探究以整组课文为单位施教,甚至于打破现有单元的格局,重新组元教学,对此你如何看?,首先,要认清本单元的目标和功能, 其次,应根据需要对各篇课文分析和处理,如从某个角度出发整合各篇内容;第一篇精讲,渗透方法,其余由扶到放自学为主;围绕共同教学目标,每一篇都精讲精练,在不同语境中反复强化语文教学目标等等。,【分析示例】,单元内:苏教版三下第一单元课文。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整体设计三篇课文的教学:先布置任务,模仿长城和运河的写作手法,创

9、做诗歌南沙群岛和庐山云雾为更好完成这一任务,从创造手法的角度学习长城和运河,并查阅相关资料为抓住南沙群岛和庐山云雾的特点,可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性阅读,重点抓住两者的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异(描写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诗歌创作。,单元间:还以本册为例,比如条件,海滨城市或组织到海边旅游了主题说说大海,写写大海选择阅读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海底世界赶海口语交际“介绍(你读到的大海,你看到的大海,你听到的大海,你闻到的大海,你尝到的大海)”习作“我心中的大海”,可模仿海底世界“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他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

10、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的段落结构方式(总起句概括句重点描写句)。,(二)单篇课文分析与处理技能,单篇课文的分析技能 1、为了实现或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课文中寻找和挖掘教学资源 (1)疏通全文,厘清课文内容的要素,即一篇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包含哪些内容,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关注联系,即各要素与主旨的关系怎样,以确定其关系及各自地位,从而深入把握课文内涵。,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九寨沟为例,分析可知,其内容要点是:(1)名字的由来;(2)九寨沟像一个童话世界:风景:雪峰、湖泊、瀑布 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3)九寨沟真是人间仙境

11、。 基于要点的分析,可把握本课的大意,即通过对九寨沟名字的由来、美丽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的介绍,告诉人们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人间仙境。并对重点词、句、段的揣摩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传达出的一种真美、真趣、真爱护的情感。 因此,明确课文内容的要点是分析课文的第一步,反过来主旨有了,要点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廓清了。,(2)通过课文意蕴的分析,明了教育渗透点,并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课文为中心的教材分析模式,通常包括三方面分析,即话语层的分析、形象层的分析(叙事性文学作品文学典型,抒情性文学作品意境,象征性文学作品意象)和意蕴层的分析。意蕴层面,是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因形象具有指

12、向性和包容性,使课文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的内涵。由此,明了教育渗透点,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从意蕴层着手。 九寨沟属于抒情性文学作品,其意蕴层可表述为真美、真趣、真爱护的意境和情感。由此,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定位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从关键词句中把握所透射出的真美、真趣、真爱护的意境和情感。,(3)细读全文,研究语境,通过分析、比较,明确课文内容的特点,尤其是“这一篇”课文的独特之处 如九寨沟的特点,我们分析为: 语言特点:(1)描写景物的重点词语色彩感浓烈,有美感:银光闪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五花海、五彩池、白练腾空、银花四溅。(2)描写动物的词汇准确、有人情味:体态粗

13、壮窥视;善于奔跑窜;憨态可掬咀嚼;行动敏捷美滋滋。(3)和整篇课文意境很切近的文眼性词汇:童话世界,人间仙境。(4)修辞运用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排比。 结构特点:总分总,详略得当。 内容特点:美、趣的意境,(4)基于课文主要内容、主旨和课文特点等的分析,明确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从教的角度而言的,要受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对象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但直接的制约因素还在于对课文全面、深入的分析,尤其是课文特点的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九寨沟教材内容的重点必然包括:掌握描写景物的重点词语,描写动物的重点词语,带修辞的句子;把握本文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意境和体会真美、真趣、真爱护的情感。,(

14、5)通过分析、比较、假设,判断教学内容的难点 难点是针对学习者可能发生较大理解困难而言的,需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针对一般学生而言的难点。 通过学生学习九寨沟情况的分析和假设,可以判断教材内容的难点主要体现在:(1)能抓住要点,把握课文大意;(2)对所描摹的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的课文意境的体会。 以上分析教材的常见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交织、叠韵在一起的,教师要在实践中、在常见策略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子。,2、单篇教材内容中的儿童分析 课文在编选时充分考虑了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单篇教材中必然隐含着它的学习主体儿童,从这个意义上说,进行教材分析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

15、儿童的分析。 (1)根据儿童学习不同内容已有的基础(起点或原点)和学习后希望达到的结果,确定出儿童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生长点。,【应用训练】下面是“老百晓在线”中呈现的九寨沟的教学目标,结合上文所介绍的策略,分析这些目标的合理或不合理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自己进行本课文的目标确定。 案例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认识其它七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通过品读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及理解的自我诊断与矫治能力。 案例二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6、。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案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