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0929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生物类) 大纲编写者:李俊然目的和要求本教学大纲是针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本科生学习的无机化学课程编写的。本课程为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部学生的基础课,它是本科生在一年级时的必修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酸碱电离等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有关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定性分析等。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规律以及定性分析方法,为学生后续化学课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该课程与基础无机化学实验结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初

2、步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课程名称:无机化学(生物类)课程类型:本科生必修课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教学方式:教学讲授与基础无机化学实验结合;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0学时,期中考2学时,复习总结2学时学生成绩评定:期末80,平时20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 气体、液体、溶液(自学)一理想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导出,方程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1气体的分压定律2分压定律的应用三实际气体四气液转化与平衡,液体的蒸汽压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溶解度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3学时)一化学热力学的常用术语二热化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2焓和焓变的性质 3如何得

3、到反应的焓变三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1熵与熵变的性质2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 3Gibbs自由能(G)与Gibbs自由能变化(G)(1) G是反应自发性的判据(2) G的性质和计算(3) Gibbs-Helmholts方程的应用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限度(2学时) 一化学平衡的特征二平衡常数1经验平衡常数(K)2标准平衡常数(Kq),Kq与K的区别与联系3多重平衡4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三. 化学平衡的移动1浓度的影响2压力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3学时)一. 酸碱质子理论1. Brnsted-lowry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概念2. 酸碱的强弱,Ka、Kb及其相互关系二. 各类酸碱

4、平衡,平衡常数K及溶液pH的计算1. 水的自偶电离平衡2. 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的电离平衡3. 酸碱中和反应三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及应用1同离子效应及其计算2酸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3缓冲溶液的组成、选择、配制及pH的计算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一溶度积(Ksp)1溶度积的概念2如何求得溶度积,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同离子效应和沉淀的完全度2沉淀的溶解,酸溶反应3沉淀的转化三、 分步沉淀1分步沉淀的可能性 2分步沉淀的控制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基础(3学时)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共轭关系 2氧化数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的配平 二标准电极电势与非标准电极电势1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池电动势2标准电极电势的确定,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其应用3非标准电极电势,Nernst方程及其应用4氧化还原平衡,Kq与eq的关系三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次序 4pH, Ksp, K稳,等热力学常数与电极电势的关系 第七章 原子结构(3学时)一氢原子光谱与Bohr模型 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其实验依据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3四个量子数4波函数与电子云的图象表示 三、多电子原子结构1多电子原子轨道与能级2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

6、率四元素某些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八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4学时)一化学键1离子键的本质、特征、强弱、离子半径2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的特征(1) 经典Lewis学说(2) 价键理论:共价键本质、特征,杂化轨道理论(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 分子的极性二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本质、特点2氢键的类型、形成条件、本质、特点三、晶体结构1晶体的一般类型、晶胞 2四种晶体及其基本性质四化学键型和晶体构型的变异 离子极化的概念,离子极化对键型、晶型及物质性质的影响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3学时)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定义、组成、命名、类型、异构现象二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价键理论2晶体

7、场理论三配位平衡1K稳及有关配位平衡的计算2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及配合物之间的转化四配合物的应用第十章 s区和ds区元素(2学时)一s区和ds区元素的结构特点及差异性二s区元素 1金属的活泼性 2氢氧化物的碱性 3Li, Be的特殊性 4. Na+、K+、NH4+、Mg2+、Ca2+、Ba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 三ds区元素1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常见氧化态及其转化3重要化合物(配合物)4Cu2+、Ag+、Zn2+、Hg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第十一章 p区元素(6学时)一p区非金属元素1卤素(1) 卤素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非金属的活泼性(2) 卤化氢

8、沸点、还原性、热稳定性、酸碱性等的变化规律 (3) 卤素含氧酸(盐) 卤素各价态含氧酸及其盐的命名,氧化性强弱,热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 (4) Cl-、Br-、I-离子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2氧、硫 (1) 氧化物,过氧化物 (2) 硫化氢、硫化物 (3) 各种硫的含氧酸及其盐 (4) S2-, SO32-, SO42-, S2O3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3氮、磷(1) 氨和铵盐(2) 氮、磷氧化物 (3) 氮、磷含氧酸及其盐 (4) NO3-、NO2-、PO43-的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3)4碳、硅、硼(1) 氧化物 (2) 含氧酸及其盐二p区金属元素

9、1铝及其化合物 2锡、铅、铋(1) 锡、铅、铋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特性(2) Sn2+、Pb2+、Bi3+、Al3+的分离及鉴定反应(见第十三章13.2)三p区元素小结1单质与氢化物 2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第十二章 d区元素(3学时)一过渡金属的通性1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形成化合物的某些特点 二铬、锰1金属活泼性 2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3Cr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 4Mn的高低价态的氧化还原性 三铁、钴、镍 1金属活泼性 2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性及稳定性 3二、三价铁盐的还原性,铁的E-pH图 4铁、钴、镍的重要配合物 5Fe3+、Cr3+、Al3+、Co2+、Ni2+的分离及鉴定反应第十三章 定性分析简介(自学)一定性分析反应二金属阳离子的分离及检出三阴离子的检出(干扰离子的分离)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