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89434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凭箜篌引欧阳遇实验中学 阳旭珍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能力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鉴赏诗歌的乐曲美和技巧美4、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诗歌的乐曲美和技巧美2通过鉴赏,能够迁移对描写音乐的诗歌进行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鉴赏法 点拨启发 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家听过箜篌曲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一首箜篌曲。(播放箜篌曲) 觉得怎么样?柔和美妙的音乐就像这缓缓的流水一样,洗涤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觉得心灵澄澈、舒爽。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冷艳的诗歌,倾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李凭箜篌

2、引。二、 读音韵美1、 听范读。2、学生齐读。(自信)3、学生齐读,读出音韵美 (要求:舒缓、柔和 注意节奏和重音 注意语调)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三、 赏音乐美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思考:1、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

3、粉丝参加,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云、江娥、素女、长安、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2、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 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和天上的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的云、石、天。 3、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1)三至六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时间3分钟。(2)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讨论的内容: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反应又有什么作用?(3)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鉴赏:1、云: 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

4、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2、石、天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 不是“下”秋雨呢? 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3、老鱼、瘦蛟: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音乐的力

5、量真了不起!能化腐朽为神奇!4、寒兔: 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开。5、长安: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 长安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清冷的箜篌曲一经传出,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沉默了,所以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其实是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乐曲声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6、紫皇: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听过天上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如今,李凭的箜篌曲把她们打动了,可见非同凡响。7、江娥: 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

6、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8、素女: 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9、神妪: 就是成夫人,身份仙人;职业箜篌顶尖极高手。做凡人的老师绰绰有余,可这儿却用一个“教”字,为什么不是“学呢? 因为李凭的技艺太娴熟了,引仙人竞折腰,音乐太美了,那简直就是“此曲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闻”,让神妪甘愿向李凭学习。 10、吴质: 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 小结: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

7、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天花乱坠。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音乐所到之处,万物动容,天地震惊,众神哭泣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四、 品技巧美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来表现箜篌乐曲的优美?1、 侧面烘托: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那么多“听众”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什么?明确侧面描写的作用:写出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想想我们学过的写音乐的诗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句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古人写美女也喜欢运用此手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8、倾国倾城侧面描写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你想它有多美,便有多美,文章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因此而具备了神韵。(当我们在写作时正面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转到侧面,换个角度,就柳暗花明了,这是智慧!)2、 正面描摹:以声写声(比喻)、以形写声(通感)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上句分析: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婉转动听。以声写声(比喻)下句分析: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凉凄恻,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唤起视觉感受: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用“香兰笑”摹写乐曲活泼欢快,也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兰花绽放。 以声写声(比喻) 以形写声 (通感)(1)以声写声(比

9、喻)想想课文中运用以声喻声手法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以声写声的作用: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音乐的特点,还写出了音乐的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2)以形写声(通感) (通感,又称移觉,即感官的贯通。是经过大脑中枢神经的沟通而产生的一种感官挪移现象。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提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如我们听到爱人的笑声就觉心中甜蜜。)想想课文中描摹音乐运用通感的句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通感的作

10、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小结:(1)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都是建立在诗人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的。(2)通过这节课对李凭箜篌引的鉴赏,联系之前学过的琵琶行赤壁赋对音乐的描写,我们明白,古人写音乐,喜欢运用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五、 高考真题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万壑松”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

11、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用大自然界万壑的松涛声比喻琴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雄浑、铿锵有力。(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侧面烘托了琴声的魅力和蜀僧濬高超的技艺。课外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2004年湖南卷)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

12、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 参考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

13、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附板书:惊天地 音 侧面烘托 以声写声(比喻)泣鬼神 乐 正面描摹 以形写声(通感)李凭箜篌引学案一、 资料:【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

14、引、雁门太守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吴刚的传说】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