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89185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讲课讲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精品文档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分析【摘 要】如今课外辅导已经不是陌生的话题,九十年代至今课外辅导逐渐成为投资热点。课外辅导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现行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形式和内容相冲突的结果,本文以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小学课外辅导形成的原因,主要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来进行阐述。【关键词】中小学;课外辅导;成因一、课外辅导的一般概念目前,课外辅导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关于课外辅导的一般概念,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并不多,有一些教育学界的精英人物还是对其作了一定的界定,以下简单介绍一些学者的观点。顾明远指出“课外辅导的内容包括疑难问题解答、课下作

2、业指导、课外预习指导、课外读物指导、课外小组辅导等。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打好学习基础,而且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1叶澜认为“课外辅导是对课的补充和延伸。学科教师利用学生自修课时间深入班级进行辅导,也属于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作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等。”

3、 2沈适菡的观点是“课外辅导是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辅导的任务和内容有:答疑、指导完成作业;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思索,善于发现问题;对学有余力的或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分别予以指导和帮助,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课外辅导有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 3综合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广义的课外活动既包括学校组织的在学校内进行的课外活动,也包括学校及其他辅导机构组织的在学校之外进行的课外活动。但是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有些课外辅导是一些非教育工作者组织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怕自己的孩子落后,而将孩子送到

4、这样的课外辅导机构。这种情况下,参加课外辅导则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课外辅导成因分析(一)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的经济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生活水平却并不高。加上物价的飞速上涨,教师的工资某种程度来说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教师都倾向于开办课外辅导班、“小饭桌”、有偿家教等。有偿家教是指少数教师利用节假期休息时间对有补课或课外辅导需求的学生提供有偿服务的活动或行为。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忘记身为教师的

5、“责任”,为了金钱,为了获得额外的收益而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心。4政府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质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禁止在职教师开办辅导班或从事有偿家教,在职教师开办辅导班或在辅导班代课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一些小城市、农村或者偏僻地区,在职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开办课外辅导班成为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在中小学周围,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十分火爆,开办辅导机构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很多辅导班也聘请大学生作为辅导老师,不仅大学生能够勤工俭学,也解决了辅导机构的师资问题。当今社会,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抱有

6、这样的观点,就是不上大学或者说名牌大学,似乎人生就没有了出路。家长为了孩子能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更加注重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不惜花重金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外辅导机构,这也成为了辅导班火爆的原因之一。(二)学校原因虽然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虽然政府不允许学校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许多学校采用了“换汤不换药”的办法,将一些重点班级用特色班级来代替。在高考指挥棒、升学的压力下,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短期内不会消失。而政府的优势教育资源一般集中在重点学校,而学校的优势资源都集中在重点班级。大多数的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一些农村家长为了

7、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托关系、花重金将孩子送到城市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生中不乏一些刻苦爱学的孩子,这对城市学生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老师自然会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很容易忽视那些学习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另外,很多教师都把自己班级学生的升学率或平均成绩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有些教师缺少对学生人性化的关怀,有时会忽略学生的感受,造成学生对部分老师反感进而不喜欢该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也不愿意学。为了使学生能够找寻到课堂上丢失的知识,不得不进行课外辅导。目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和家长交流

8、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通常会建议家长让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并认为仅靠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多让孩子增长课外知识,巩固和提高课本知识。在这种社会舆论环境下,家长不断受到学校老师方面的压力,要求学生更加努力,使成绩上一个台阶。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班级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确保孩子能够掌握全面的课堂知识,只能为孩子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班。下面介绍一个笔者亲历的例子,有位家长为了孩子能在重点初中就读,花了大笔的借读费到本地一所重点初中的重点班级,但是由于这个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又没有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受到差生的待遇。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家访或者面谈,要求家长为学

9、生请家教、报辅导班。临近中考报名时,老师积极的建议家长,让学生参加春招,就读一些中专技校。由于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意愿都是参加中考,所以没有接受老师的建议。教师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挠,学生的自尊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终,教师还是要求家长为学生补课。我国的考试制度也不完善。考试一直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手段,考试分数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好坏、能力大小,也决定着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依然是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5大部分考试不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而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有些模拟测试题目常常超出学生本阶段学习的范围,这就促使很多学生选择校外辅导。也有的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笨鸟先飞,提前学习了高年级知识。可以说,

10、现行的考试制度促进了课外辅导班的迅猛发展。6(三)家庭原因受到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家长都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偏向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似乎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有一定能够成才。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高分、上名牌的心理,是辅导班火爆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有些家长过于繁忙,没有时间来去指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只能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孩子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家长也比较放心。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主要是教育的产物。7

11、我国还有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投地。他们没有能力自己辅导孩子的功课,因此,不管是平时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还是假期的寒暑假作业,都给这些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受到文化程度限制,对于孩子不懂不会的问题,许多家长也不能很好的为学生进行辅导,但是为了保证作业的完成和孩子的学习质量,将学生送入辅导班为这些家长解决了一大难题。三、总结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8认为“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彻底的境地。”而这样的“适当的反复与练习”不可能完全在课内进行。要达到教育“彻底的境地”,就必须有课外的实践与课外辅导。因此,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

12、师,似乎都认为参加课外辅导班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途径。由于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导致了辅导班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但是,我们还需要正确看待课外辅导班,盲目跟风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并不是参加辅导班就一定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有时因为剥夺了学生玩耍的时间,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反而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反作用的效果。【参考文献】1顾明远.实用教育学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2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沈适菡.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霍松月.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0(2).5于静.中小学学生“校外补课热”的社会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9).6 康少军,卓潇,凤姝.课外辅导班火爆成因: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7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8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