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赢利模式.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789145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时代赢利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时代赢利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时代赢利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时代赢利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时代赢利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时代赢利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时代赢利模式.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时代的赢利模式序 浮躁年代的理性选择世界变了,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惊呼的那样:“在我们睡大觉的时候,世界变了”世界真的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变得似乎熟悉,又不大看得懂,充满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机会与挑战 从推销时代,进入营销时代; 从过剩经济,变为丰饶经济; 从大众市场,进入小众市场; 从一个点子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到系统营销; 从业务员单兵作战,到“大兵团协同作战”。 这一切来得似乎很突然。浮躁,这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特征,在机会与挑战面前如何冷静地面对?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如何科学地取舍?这是困扰中国企业多年的挑战。世界在变,我们必须跟着变,但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在变,还是背道而驰?

2、是主动地驾驭变革,还是被动地随波逐流?中国企业未来10年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出路在哪里? 呼唤理性,提倡科学是高建华先生多年来不遗余力在做的一件事,他把自己在卓越跨国公司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无私地献给了国内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他放弃了著名跨国公司高管的位置,成为一名推动中国营销进程,推动中国管理进步的职业咨询师和培训师。他曾经说过,中国企业在营销方面和管理领域达到跨国公司水平的那一天,也就是他退休的那一天,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境界不能不令我们佩服。 与高建华相识很多年了,当我接到写序的邀请时,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他是销售与市场杂志过去10年来的“十大作者”,已经在销售与市场杂志上发

3、表了几十篇具有高度和影响力的大作,高屋建瓴,视角独特,是一位有思想的专家,可以说高建华先生是中国营销界的常青树,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的实力派营销战略专家。 高建华先生把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有20多年的营销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中西合璧的典范。6年前,我曾经为他的不战而胜写过书评,那本书曾经对国内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成功企业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看高建华的书,听高建华的课,大家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煽情的语言,但是低调之中蕴含着深刻,平和之中传递着真情。在娓娓道来的案例中让大家理解了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的内涵

4、,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高建华一贯的追求;零散的问题系统化,这是高建华一贯的特色。 熟悉高建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受过正规的职业训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他坚信“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的理念,在执行力、细节等流行的时代,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告诫大家没有战略,谈不上执行;没有体系,谈不上细节,中国企业今天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战略的缺失。 在人们习惯于“埋头拉车”的时代,他呼唤大家“抬头看路”,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招与术”上面,而应当首先把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搞清楚,唯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尽快走出“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变革时代,中国企业所

5、熟悉的游戏规则、商业理念,理所当然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同高建华先生所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经到了必须革命的时候了”! 处于快速变化环境中的中国企业,机会与危机犹如接近疯狂的中国股市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中国式营销”在制造成功的同时,正在接近其寿命的终点。一大批没有战略的企业试图找到捷径而突围,大起大落在所难免,可以说这是困扰中国企业的一个宿命性难题,不管是竞争优势,还是产品创新;不管是品牌内涵,还是消费者至上,大家都处于知道却做不到的状态。 高建华先生在他的这部新书中,以独特的观点、系统的构思、明白的阐述给人一种醒醐灌顶之感。作为销售与市场杂志的特邀作家,高建华先生早已得到

6、众多企业读者的广泛认可,相信随着这部著作的畅销,高建华先生的思想及理论,对中国营销经理人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销售与市场杂志总编 李颖生 2007年6月 前言在美国当你走进任何一家沃尔玛超市的时候,无论是服装还是鞋帽,无论是玩具还是小家电,50以上的产品可能都是中国制造,但是却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中国品牌!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残酷现实。从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了,这说明经过20年的奋斗,中国企业在加工制造领域已经不会输给跨国企业,无愧于“世界工厂”的封号,但是我更愿意把“世界工厂”阶段当作中国企业腾飞的一个中间驿站,而不是目的地。

7、因为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们高兴起来。众所周知,靠廉价劳动力只能换取微薄的收益,替国外品牌加工一双鞋,只有几毛钱的利润,对市场完全没有控制力,而国外的品牌拥有者却可以得到10倍以上的利润,牢牢地控制着市场。是什么原因使得加工制造型的中国企业沦为发达国家的“打工仔”?我们在什么方面不如人家?中国企业的短板到底是什么?中国企业有没有希望摆脱“勤劳而不富有”的局面?中国品牌如何才能成为世界品牌?在微利时代,中国企业下一步的赢利模式该如何转变? 有人也许会说,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似乎这就是中国国情。但是,我坚信有比“摸着石头过河”更高明、更稳妥、更省

8、钱的做法,那就是洋为中用,借力腾飞。 20年前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对中国大陆的企业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很多企业从简单的OEM贴牌生产起步,逐步过渡到提供产品设计的ODM阶段,发展到今天,四小龙的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完成了从“加工型企业”到“制造型企业”,再到“创新型企业”的浴火重生,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 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浮躁环境中,保持清醒的确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有些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成长之后陷入了困境,有些一路成功的企业则进入了“未富先傲”的怪圈,有些企业打不过跨国公司就用民族品牌来煽动民族情绪。 殊不知,市场经济有三个基本原则:1.利益的平等交换(即利益驱动

9、),2.不同情弱者(即适者生存),3.基于契约和诚信(法治而非人治)。中国企业唯有正视利益驱动这个现实才能实现集体突围,只有理解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才能解放思想成为强者,只有遵循契约至上、诚信经营的游戏规则才能驾驭游戏规则。 现代市场营销是基于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这个基础(占50权重),来进行4P(或者4C)组合(占50权重)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但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多年的成功更多的是靠电视广告宣传,由于很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广告投入都是正比例关系,人们开始迷信电视广告的神奇力量,把营销4P变成了1P,市场宣传成为市场营销的代名词,央视每年一次的标王大战成了“世界一绝”。 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

10、吗?肯定不会! 在20世纪50-70年代,美国也有过类似的情况,那时候刚刚从二次世界大战中解脱出来、过上稳定生活的人们,把免费电视当作最重要的娱乐工具和信息传递工具,大家一天到晚坐在电视前,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各种新产品。但是随着美国中产阶级的迅速扩大,随着娱乐手段的多样化,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再关注电视广告,甚至开始产生怀疑和厌恶。可以说,这是中产阶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的典型特征,因为中产阶级素以“独立思考,理性消费”为标志,他们不愿意相信宣传,更不愿意被人忽悠。 可以说,对发达国家而言,今天面临的是营销创新,需要不断微调。而对中国企业来说,已经到了必须“革命”的时候了!因为

11、中国已经摆脱了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而下一个阶段必然是丰饶经济时代,即2.0的时代,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迅速壮大,这是历史的必然,随之而来的是赢利模式的转变。 那么,中国企业做好去迎接丰饶经济(2.0)时代了吗?从目前情况看,显然还没有!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大多数中国企业无论是在营销理念,还是营销系统建设方面整整落后了一代,不客气地说,这些企业的营销水平只能与发达国家40年前的水平基本相当,这种说法夸张吗?你看完了这本书也许就会同意这种观点。 因此,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正视现实,认清差距,才能迎头赶上,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能勇敢地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否定那些曾经令我们自豪,令我们成功

12、的营销理念和做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营销系统,进入2.0的时代。就像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那篇著名的文章“鹰的重生”一样,这场革命注定是极其痛苦的,但是要想走向成功,走向世界,超越自我,我们别无选择。 记得20多年前,中国惠普的第一任中方总经理曾经用“云与剑”来形容东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即东方文化是云,西方文化是剑。前者看得见摸不着,而后者看得见也摸得到,一个含蓄包容,一个直截了当。所以,当时他经常教导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只有当我们既熟悉云的特点,又掌握剑的用法的时候才会中西合璧,天下无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有理由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因为当40

13、年前发达国家进入丰饶经济时代,开始搞“营销大革命”的时候,我们正在搞“文化大革命”,错过了历史的机遇),奋起直追,除了在理念层面上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一切以实用为目的,向强者学习,敢当学生,这也是大国崛起给我们的启发。 在这里,不妨用“三轮车”做一个比喻。“三轮车”顾名思义有三个轮子,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现代制造业的运行与“三轮车”是很相似的,市场营销(绝对不是销售),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就是现代企业里最关键的“三个轮子”。纵观中国的制造业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生产制造这个轮子是完好的,研发设计这个轮子是轮胎漏气的,市场营销这个轮子是没有轮胎的(

14、甚至是残缺的)。 这样说来,问题就很简单了,中国企业是用1个半轮子在跑,而发达国家的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是用三个轮子在跑。尽管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游戏规则设计得不合理,但是谁也无法更改比赛的结果。 那么,要把中国企业也变成三个轮子的赛车,就必须把市场营销(主要是“产品市场”部分)这个轮子配置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要市场营销的问题解决了,研发设计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市场营销是指引研发设计方向的部门。所以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营销问题。 当年邓小平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将中国从僵化的思维误区中解放出来,使大家能以务实的态度去迎接改

15、革开放的到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眼下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结构在变,消费心理也在变,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早做好准备,也许有一天,你的“奶酪”就不见了! 可以说,过去20年中曾经引领中国企业走向成功的“中国式营销”已经快走到尽头了,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已经把企业引入难以自拔的误区,价格战、广告战成为必然,很多经理人一天忙到晚,在巨大的压力下度日,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危险阶段,这是过剩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那么出路何在?希望大家静下心来,以一颗平常心来深刻理解丰饶经济(2.0)时代的市场营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用谦卑的心态去学习,把产品创新当作新时代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从而找到丰饶经济时代的赢利模式,实现革命性的突破。唯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资格,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高建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