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88907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共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产品手册(2009 版)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品种概况品种概况 1.1 品种特性与分类 2 1.2 主要用途 2 1.3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产品主要质量指标3 第二章第二章 世界原油市场供应和消费概况世界原油市场供应和消费概况 2.1 世界原油供应情况(储量、产量、地区分布) 4 2.2 世界原油需求和消费情况 6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原油市场供需和消费情况中国原油市场供需和消费情况 3.1 中国原油生产 7 3.2 中国原油消费 9 3.3 中国原油生产和消费区域分布10 第四章第四章 世界和中国原油价格及市场化历程世界和中国原

2、油价格及市场化历程 4.1 国际原油价格 11 4.2 中国原油市场化历程及相关政策 12 4.3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 14 4.4 国际原油进口成本计算 14 第五章第五章 国际主要原油交易市场情况国际主要原油交易市场情况 5.1 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15 5.2 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15 5.3 中东地区 16 5.4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商品原料交易所 17 5.5 亚洲其他地区 17 2 第一章第一章 品种概况品种概况 1.1 品种特性与分类 原油又称石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原油是古代海洋 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

3、属于化石燃料。原油的 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 0.8 1.0 克/厘米 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 (30 至- 60C)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 500C 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 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原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至 87%) 、 氢(11%至 14%) ,其余为硫(0.06%至 0.8%) 、氮(0.02%至 1.7%) 、氧(0.08% 至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 根据不同的标准,原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一)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二)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

4、原油四类 (三)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三类; (四)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 密度、 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 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不同产地的原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 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原油;以环烷烃、 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原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 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 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 1/3。 我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

5、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 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 左右), 含蜡量高(约 15- 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 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1.2 主要用途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 石蜡、 石油沥青、 石油焦等 6 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 90%;各种润滑剂品 种最多,产量约占 5%。 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l 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

6、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 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 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l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 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 1.45 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 3 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 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l 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

7、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 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 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 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l 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 80%, 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 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1.3 渤海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产品主要质量指标 世界原油主要的分类指标有 API 度(根据 API 值分轻质、中质、重质) 、硫 含量等

8、, 现有原油储量比例中, 中质和重质原油比轻质原油更高, 按硫含量分类, 低硫原油仅占 17%,含硫原油占 30.8%,高硫原油比例高达 58%。 有分析指出,世界原油平均 API 重度将由 2000 年 32.5 减小到 2010 年 32.4、 2015年32.3, 平均含硫量将由2000年1.14%增大到2010年1.19%、 2015年1.25%。 国际原油主要交易品种 API 度 品种品种 API 度度 交易所交易所 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 WTI 40 纽约商品交易所 NYMEX 北海布伦特原油 Brent 38.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 IPE 阿曼原油 34 迪拜商品交易所 DME

9、渤海商品交易所中质含 硫原油 27 渤海商品交易所 BOCE 我国没有对原油的强制性国家质量标准。渤海商品交易所选择的原油交易品 种为国际化贸易活跃的的原油品种中质含硫原油, 交易合约中的主要质量指 标如下: 分析项目 单位 分析结果 分析方法 重度 API 不低于 27 ASTM D1298 硫含量 m% 不高于 1.50 ASTM D4294/D1552 酸值 mg KOH/g 不高于 1.9 ASTM D664 镍 PPM 不高于 25 ICP 钒 PPM 不高于 20 ICP 残碳 m% 不高于 5 ASTM D189 水 V/V,% 不高于 0.5 ASTM D95 4 第二章第二章

10、 世界原油市场供应和消费概况世界原油市场供应和消费概况 2.1 世界原油供应情况(储量、产量、地区分布) 全球原油资源地理分布很不均衡, 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更具体地说, 是集中在两大纬度带,一个在北纬 20到 40,拥有驰名世界的海湾及墨西哥 湾两大油区和北非产油区,集中了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 51.3%;另一个在北纬 50到 70,有著名的北海油区、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区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2008 年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加 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阿联酋、俄罗斯、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我国位居第十三位。 世界原油从国家生产情况:

11、2008 年世界石油产量为 36.48 亿吨,较 2007 年 增加 4030.00 万吨,增长 1.1。 5 2008 年世界十大产油国分别为:俄罗斯(48800 万吨,单位下同) 、沙特阿拉 伯(44500) 、美国(24500) 、伊朗(19500) 、中国(19000) 、墨西哥(14000) 、 阿联酋(13080) 、加拿大(12850) 、伊拉克(11825)和委内瑞拉(11750) (图) 。 据 IEA 预测,2009- 2011 年世界原油产量将保持 1.6%的增长趋势, 2011 年 将增加到约 9300 万桶/日。未来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长将主要来自独联体、 中南美和

12、非洲地区。OPEC 国家石油产量增长将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中东石油产 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将逐年提高,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将更大。 世界原油供应情况预测 单位:百万桶/日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欧佩克原油 31.1 30.2 33.8 38.2 43.5 49.3 非欧佩克原油 49 54.1 56.3 57.8 58.5 58.8 世界原油供应(世界原油供应(2005-203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5 年 2010 年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30 年 百 万 桶/ 日 欧佩克原油欧佩克原油 非欧佩克原

13、油非欧佩克原油 6 据估算,世界未探明资源量约为 670 亿吨,其中,中东、北美、前苏联三个 地区拥有 65%。按未探明石油资源量排列,全球七大石油产区的位次为中东、前 苏联、北美、亚太、南美、非洲和欧洲。其中,中东地区为 160.8 亿吨,占世界 的 24%;前苏联地区为 137.0 亿吨,占 20%;北美地区为 123.7 亿吨,占 18%; 亚太地区为 72.9 亿吨,占 11%,其它地区为 175.6 亿吨,占 27%。 2.2 世界原油需求和消费情况 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世界石油消费量为 40 亿吨左右,主要 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根据许多机构公布的预测情况来看,

14、世界对石油 的需求与 8090 年代相比,将会更稳定地增长,增长主要源于发展中国家,尤 其是亚洲国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 40%。该组织 2009 年 10 月最新预计 2010 年全球原油消费需求每天将增加 70 万桶至 8493 万桶,增长 0.8%,比原先 预计高出 20 万桶。预测到 2030 年世界能源需求量达到 155.80 亿桶油当量。 2005- 2030 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 3430 万桶/日,到 2030 年达到 1.18 亿桶/日。 BP 公司:2008 年,非经合组织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首次超过经合组织国家, 占全球能源消费的 51.2%。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

15、消费占全世界总消费的 45%,煤 炭占 65%,天然气消费量也首次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对于能源市场的长期趋势, 这是重要的结构变化。 预计发展中国家消费增长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主要部分,消费量将从 2900 万桶/日增长到 5800 万桶/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合计增量为 2000 万桶/日, 占发展中国家的总增长量 2/3 强。到 2030 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费量比 经合组织国家少 5 倍。未来石油需求增长中大部分由交通行业消费,发展中国家 车辆拥有量增长潜力最大,但人均车辆拥有量仍大大低于经合组织国家。 世界原油未来需求量预测世界原油未来需求量预测 0 20 40 60 80 100

16、 120 140 2005 年 2010 年 2015 年 2020 年2025 年 2030 年 百 万 桶 / 日 7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原油市场供需和消费情况中国原油市场供需和消费情况 3.1 中国原油生产 随着我国石油生产和勘探、开采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2008 年全年中国 原油产量达 1.89 亿吨,年均增长 2.04%,位居世界第五位,其中,中石化集团 原油产量为 4,200 万吨,较上一年增长 5%。 我国原油的国内供应主要来自:松辽、辽河、渤海湾、鄂尔多斯、新疆等。 我国未来原油供应呈增长趋势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主要包括: 鄂尔多斯盆地、渤 海湾(陆、海)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2008 年,国内油田生产情况是大庆油田原油生产达 4020 万吨,同比减少 149.8 万吨;胜利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