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86501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陶渊明教学文稿(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陶渊明第九周4.23十周4.30,第一节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思想 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题材内容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第四节 陶渊明辞赋散文 第五节 陶渊明地位与影响,第一节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思想,1、生平(365427),62岁 字元亮,名潜,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人(江西九江),曾祖父陶侃,任大司马、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安城太守,外祖父孟嘉,征西大将军。陶渊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穿结,箪(dn)瓢(pio)屡(l)空,晏(yn)

2、如也 ”,靖节先生,2、仕隐经历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陶渊明传 躬耕生涯:共20多年,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两个分期: 1、前期(41

3、岁以前)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 、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2、后期(41岁以后)辞官归隐。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辞官归隐。 义熙四年(408),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418 ),朝廷征他为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 元嘉三年(426),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4、五番出仕,一仕:晋孝武帝太元18年(393),29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后被召江州主薄,不就。393年得长子俨;394年 妻子去世,续娶翟氏。“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396-399间,陶渊明的次子俟、三子份、四子佚先后出生。 二仕:晋安帝隆安二年(398),34岁。到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当时桓玄正阴谋篡夺晋室政权,陶渊明感到失望,五年冬(401)母亲孟氏卒,他便趁机丁忧回家。在家闲居三年,躬耕田野,写了一些田园诗。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以讨尚书令司马元显为名,举兵东下攻入京师。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

5、国号为楚。,三仕:元兴三年(404),40岁。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入建康,任镇军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不到半年即离职。 四仕: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3月,晋安帝复位,刘敬宣自表解职,陶渊明亦退仕。 五仕 :安帝义熙元年8月(405),41岁。 改任彭泽县令,在官80馀日,11月就辞官归隐了。 “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陶渊明传)。从此未再出仕。,3、思想个性(以辞官彭泽令为界分两期) 前期:积极谋仕,有“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又依顺 自然,有“遁世

6、以独善其身”的随事行藏。 (以儒为主)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 感士不遇赋 后期:一方面以儒家“安贫乐道、君子固穷”为精神支柱。 一方面以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否定现实”为行动指导。 (以道为主)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总之,后期诗歌往往儒道调和,将儒家虚构的淳朴“上古 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合二为一成理想世界桃花源记,儒道双修,陶渊明的思想 教材P61,(一) 安贫乐道的思想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

7、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鄙视出仕,但绝不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希望功成身退。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家思想”来求得平衡。 “猛志逸四海”、“有志不获骋”、“猛志固常在”。“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道德修养上 “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 “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 “纵浪大化” 。 总之,陶渊明的

8、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第二节 陶渊明诗歌题材内容,诗歌分类:共存诗120首 (一)田园诗 (二)咏怀诗 (三)咏史诗 (四)行役诗 (五)赠答诗,内容:描写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1、反映恬淡闲适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和郭主簿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 2、抒写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体现对农民的情意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3、描写自我生活的困顿和农村凋敝的现实,反映理想之外的现实世界。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

9、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4、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一)田园诗:,内容:写壮志未酬的苦闷,抒发政治理想。围绕入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暴露社会黑暗。 代表作:饮酒20首杂诗12首咏贫士(前2首) 陶潜咏怀诗多受阮籍咏怀诗的影响: 1、学习阮诗抒情寄慨:人生体验、现实感受,常隐晦曲折表达幽愤之情。“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饮酒衰荣无定在隐喻晋宋易代的节操沦丧。 2、学习阮诗比兴手法:托物、托人、托事以咏怀,抒情寄慨。且陶诗咏怀旨意明显,语言平易朴淡。饮酒乃“寄酒为迹”表达其意,咏贫士借咏古人抒个人怀抱。,(二)咏怀诗:,内容:借助咏史以抒个人怀抱,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 或

10、抨击现实,或借古讽今,表现对现实的抗争。 自称“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代表作:咏荆轲咏贫士(后5首)读山海经13首 咏史抒怀方式: 1、借古代贫士、高士的节操、心性和境遇,表现自我隐而不仕和固穷守节的品质,从中找到知音共鸣。 2、借对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的歌咏,表现自我愤世之慨。 咏荆轲写易水送别的悲壮,突显荆轲的壮士情怀。 读山海经借精卫、刑天的斗争精神,抨击桓玄的篡逆,反映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三)咏史诗,(四)行役诗,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前者是行役诗共同的内容,后两者则是陶

11、渊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五)赠答诗,赠答诗表现对友人亲人的敦厚之情。 赠答的传统: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的赠从弟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展示了洒脱的情趣。 陶渊明的赠答诗的特点:以其

12、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温和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与殷晋安别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答庞参军格调最深沉,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生贵得适志耳张翰 激进者学游侠,改造社会 保守者当幕僚,

13、维护现实 大隐隐于朝,多为奸佞 隐 中隐隐于市,多为逸民 小隐隐于野,多为幽人,【说明】 归园田居共五首。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认为,这组诗是陶渊明辞彭泽令之后所作,从下文“久在樊笼里”看,可能是对的。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园田在乙己岁(405)十一月(见归去来辞序),这五首所咏是归田之乐趣,但榆柳成荫,桑麻已长,并不是冬天的景色,应是归田后第二年所作,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陶渊明四十二岁。 这一首诗自述辞官归田是适合本性的,体会到摆脱官场的羁绊在农村过着淳朴生活的乐趣。他所写的宁静和平的田园景物,并不是久经战乱的柴桑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是他当时心境的形象反映。这种形象化的心境,正是他对朝市污浊、

14、险恶环境的批判,是他对“尘网”、“樊笼”厌恶的表现。,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说明】 这一首写他在园田中深居简出,没有世俗的交往,而且屏弃一切尘俗的杂念,专心农事的生活,表现了他和农民往来过程中的淳朴感情。,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说明】 这一首写他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不但没有减少他对劳动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

15、心。,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说明】 这一首是凭吊故墟,描写农村残破的景象,感慨人生无常。思想比较消极,是陶渊明经过一段宦途生活之后,对社会、人生的进一步认识。,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说明】 这一首写自己淳朴的欣然自得的生活。用涧水濯足,洗去尘世的污垢,漉酒杀鸡以招致邻里同饮,荆薪代烛以足

16、竟夕之欢娱。极力抒发自己恬淡自适的感情。,归园田居,饮酒并序 (选五首) 第十周,【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论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明】 这一首是原诗的第五首,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心远”是一篇的关键,由于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高车驷马的喧扰,其他方面也自然和他们划清了界限。“真意”指诗中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即归去来兮辞中之“鸟倦飞而知还”之意,也即“迷途知返”的意思。,其二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说明】 作者以青松自喻,借青松来表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