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786457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城区“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西城区卫生局二一一年十一月目 录序言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回顾一、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实惠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三、突发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升五、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六、医疗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八、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改善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十、行风建设不断加强第二章 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处于有利的外部环境二、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内部优势明显第二节 西城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挑战一、多重疾病负担和人口老龄化带来严峻

2、挑战二、公共卫生风险不断加大,建设任务艰巨三、驻区单位及辖区居民对医疗服务要求更高四、区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统筹发展三、坚持公平公益第三节“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指标第四章 构建“三横四纵两平台”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格局第一节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三个覆盖全区卫生行业的系统一、强基固本,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二、发挥优势,健全医疗服务系统三、完善管理,深入开展社区卫

3、生服务第二节 重点完善四个体系建设一、完善特色医疗体系建设二、加强康复护理及老年医学体系建设三、完善多元化医疗体系建设四、加强急救体系建设第三节 搭建、完善两个平台一、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二、搭建区域卫生机构服务平台第四节 扎实推进五项重点工程一、努力建设“健康西城”工程二、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程三、全力推进区域卫生资源整合工程四、推进中医、民族医药发展工程五、扎实开展“管理促发展”工程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建立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第二节 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规划项目落实第三节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机制第四节 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五节 保证基础设施

4、建设进度第六节 规划评估及调整名 词 解 释序 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北京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时期,是西城区深化区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健康城区的重要机遇期。“十二五”时期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卫生规划)是在新起点上实现西城区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卫生规划主要明确“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西城区未来五年卫生事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卫生规划编

5、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关于编制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回顾“十一五”时期,是西城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优化,布局更趋合理。区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改进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一个机制、四个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效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居民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服务。全区卫生工作持续推

6、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实惠截至2010年底,辖区医院开设床位比“十一五”初期增加了7.64%,达到13,221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23.35%,共有25,786人,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1.50%。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92岁,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率均达到97%,甲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52.45/十万,控制在低发水平。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比“十一五”初期增加了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4.5亿多元,430余万人次受益,占社区门诊患者的74%。实施老年优抚工作,为

7、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的“三优先”服务累计达75万人次,免收挂号费57万元。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享受到更多优惠。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立了西城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先后制定了西城区医改工作实施方案、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在全市先行实施了卫生行政许可改革,形成“一站式”集中办理。启动康复护理病区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深入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积极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区工程。全面开展中医“治未病”活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良好

8、效果。三、突发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了统一、高效、权威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成立了应急工作办公室,组建了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利用辖区医疗资源,构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有机衔接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手段,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在辖区二级以上医院成立或明确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组建了应急小分队。建立专家抢救组,应对重大应急危重病例的抢救。建立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应急知识日常普及和培训机制。进行区域内120、999急救站的检查评估。制定了卫生应急相关监督考核指标。加强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建立了重大活动风

9、险评估机制,全面提升工作标准与水平。“十一五”期间及时、妥善处理了10余起重大突发事件,实施紧急医疗救治伤员100余人,圆满完成了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所承担的医疗救护及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延伸公共卫生职能,推行生命周期全程健康维护。完善了以区疾控中心、辖区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疾病监测预警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科学化服务。圆满完成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任务。结合社会变化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推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加强结核病防病宣教,坚持规范防治,对新发病人实行全监化疗

10、。全面完成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免费为居民开设健康运动科普大课堂讲座,开展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等慢性病综合干预。精防工作依托信息化技术进一步落实社区管理,加强与公安、社区合作,控制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五、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网络。成立了卫生局监督科和审批科,健全监督职能,完善综合卫生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考核和稽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内部监督和考评目标责任制,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强化公共卫生、医疗、血液、妇幼等领域卫生监督执法功能,在街道设置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站,监督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全区餐饮单位实现量化分级,以高于全市的标准完成了政府向社会承诺

11、的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目标,提前完成了辖区内100%住宿场所和100%游泳场馆的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组建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卫生监督实现了由定性监管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监管模式的转变,将动物防疫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防控网络。六、医疗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区属各医院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在医改政策框架下,端正办院方向,体现公益性质,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强化服务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医院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各医院坚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管理年”、“夯实基础护理,加强护理服务”等活动,坚持开展医疗惠民工程。加

12、强质量评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拓展服务内容,病床使用率达到90%,平均住院天数比“十一五”初期减少了3.9天。重视医疗安全,积极开展院内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有效落实精、麻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二级医疗机构输血科的管理能力与水平,确保医疗用血安全。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处置程序,强化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处机制。坚持“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原则,平衡区属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发展的关系,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人民群众的不同医疗卫生需求。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按照服务人口适度、覆盖半径合理的原则,形成了中心、站、社区卫生工作团队组成的专群结合的

13、社区卫生服务网状格局。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了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共建立家庭健康档案63万份,个人健康档案70万份。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实施了社区常用药品零差率制度。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8-8延时服务,试点开展24小时应急处置服务。扩大功能社区服务项目,开展健康促进,有效地提高功能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充分利用辖区三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建立紧密的技术支撑和双向转诊机制,基本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转诊预约试点,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奠定基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治未病”建设,努力打造西城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品牌。6

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统筹资源,控制了成本,得到了医务人员和辖区百姓的肯定。八、卫生信息化水平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卫生信息化投入4600万元,基于光纤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完成区域覆盖。区域卫生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建设和推广了一批卫生信息系统项目。初步搭建完成区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区属各医院均已建成基于HIS的院内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业务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全部实现医保划卡实时结算。试点实施了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市科委、市经信委等对该项目给予充分认可。各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推广确保了卫生信息的快速、全面、安全、准确处理

15、,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广大居民的就医提供了更多便利。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营造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多渠道吸引骨干人才,完善学科队伍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联合举办管理研究生班。实施“科技新星”项目,以多元化培训及项目带动卫生管理人才成长。积极推进中医“师带徒”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鼓励全区中医药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制定实施了社区卫生人才“十、百、千”培养工程,创办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举办社区全科医师等13个岗位培训、学科骨干培训和中医临床专业骨干培训。建立了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2+1”模式。截止“十一五”期末,区卫生系统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人员是“十一五”初期的两倍。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家级、市级立项、获奖,有力推动了系统内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十、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区卫生系统加强行业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实现创一流服务质量,树行业新风的目标。二是狠抓队伍素质,开展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等教育,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三是从抓质量入手,提高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