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86286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甘肃旅游十二五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18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甘肃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

2、09号),充分发挥甘肃省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十二五”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游产品体系渐趋完善,旅游市场得到较大程度拓展,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业的带动功能和民生效应逐渐扩大,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日益显著,特别是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旅游产业实现“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940号)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努力,2010年全省旅游人数达到42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7.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3、重达5.7%,圆满完成了“三年翻番”的目标任务。 (一)旅游产品内涵不断丰富,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随着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全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各地形成了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的态势,旅游产品开始由单一的观光型向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 (二)宣传促销力度逐渐加大,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 “十一五”期间,以宣传甘肃、提升形象为主导,加强了营销策划,形成了宣传的聚合、放大效应,较好地开拓了旅游市场。在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北京火车站、上海火车站等多家媒体、交通站点投放了系列广告;在读者杂志、中国旅游报、香港文汇报等10多家

4、媒体投放了旅游宣传专栏广告;在近30家媒体发布专版、专栏、专题片200多个(部);邀请国内外主流媒体和旅行商近2700人次来甘肃采风踩线;组织相关市州政府、景区和旅行社人员赴9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4个城市开展“甘肃旅游”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以12301旅游服务热线平台建设为基础,初步建成旅游信息化的“三网一库”,为新闻媒体和网民转载、报道、查询甘肃旅游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来源。 (三)旅游规划编制更加科学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成绩较为显著。 “十一五”期间,编制了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20062020)(甘政函200759号)、甘肃省旅游厕所建设规划、甘肃省藏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规划等20多个旅

5、游专项规划,为全省旅游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旅游项目的建设力度。全社会累计投入旅游业建设资金391.4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各类旅游专项资金7.54亿元,世行贷款38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安排省级财政旅游发展资金8800万元,加强了部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配置,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A级景区达到140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39个,3A级景区37个;麦积山、崆峒山和黄河三峡已发展成为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的景区。 (四)旅游商品开发得到重视,商品品质有所提高。 “十一五”期间,逐步加大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扩大

6、了旅游商品经营和销售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商品消费额度,有效促进了全省各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2009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甘肃省荣获2项金奖和6项铜奖。 (五)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星级酒店32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137家;旅行社400家,其中出境组团社9家,赴台旅游组团社2家;组建了兰州、天水旅游汽车服务公司;新购置高档旅游车200余辆;新开通兰州敦煌旅游专列和兰州香港旅游包机;加强了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和旅行社、导游市场监管力度;组建了旅游星级饭店监督员队伍,对不合格的星级饭店和导游人员实行退

7、出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实行了全省旅游景区门票统一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规范管理;建立了旅游安全责任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了主要景区安全警示牌、医疗急救体系等旅游救援系统。 (六)旅游教育培训力度逐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26所,共培养各类旅游高等人才1万余人;培训旅游局长、基层旅游管理干部、导游、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人次;积极运用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推行旅游扶贫和创业计划,帮助大学生、妇女和返乡农民工参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活动,不断提高旅游自身发展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旅

8、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1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91万人,旅游业就业人数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7.5%。(七)旅游业的地位显著提升,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2010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甘肃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了旅游业发展的组织机构,确立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产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并将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纳入了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全省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旅游业、富民强省的共识,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重视、各

9、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发展旅游业的工作局面。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投入不足,要素配置不够完善;交通不便,“旅长游短”;体制机制不顺,旅游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建设滞后,品牌景区、旅游吸引物和产品系列较少;景区接待能力弱,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规模小、整体素质不高,与旅游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环境和趋势目前,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

10、游目的地国家。“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旅游需求将更加旺盛,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具有雄厚的市场基础。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和国民休闲计划逐步实施,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业发展环境更加友好,国内旅游业将进入大众化全面发展阶段,并逐步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甘肃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家提出甘肃省建设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战略,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晰了旅游业的地位和战略目标。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甘肃旅游业的提速发展。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甘肃省铁路、公路、民航等各类交通配套支撑体系将不断完善,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外资和国际著名旅游集团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西部地区纵深延伸,甘肃旅游业将逐渐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在旅游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商业模式选择和创新等方面,甘肃省将借鉴发

12、达地区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适应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变化、旅游消费转型和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发展趋势,旅游决策将更加科学,管理将不断创新,市场主体规模和实力将逐渐增强,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全省旅游产品将从较为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节庆、商务会展、户外探险、自驾体验、康体养生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升级转型,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素质将全面提升,旅游业与不同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将不断出现。为实现国家将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要求,生态旅游将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新业态之一。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将进一步与旅游业融合,文化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全省旅游业在发展战略上

13、将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发展目标上会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作用,在发展方式上将坚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将不断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今后5年,甘肃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树立旅游形象,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实

14、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跨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建设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坚持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相结合。 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景区和特色项目进行政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支持,塑造品牌,打

15、造本省旅游业发展高地。全面贯彻“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实现旅游业协调发展。 (三)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相结合。 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方式转变,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四)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五)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全省旅游产业体系,拓宽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倡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旅游客源规模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0%;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