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84289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建筑概况.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 3卷 第 3 期 宁波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 l . 1 3N o . 3 190 1年6 月 Jo u rnalo fNingb o No rma lColleg e (So cialS cien es Editio n) Ju ne 。 1901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与 建筑概况 郑 声轩干 戈 近代中国是一个封闭走向开放的转折 时期 , 中国近代城市真实记载了这 一特殊历史时期 的 沧桑变迁 。 宁波是我 国近代著名城市之一 。 系统地研究 近代宁波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特 质 , 必将有助于宁波城市现在 及未来发展 。 一 、 近 代宁波城市 的发展 宁波是一座受外来文化影响

2、渊源已久 的古城 。 但结构简单的城市功能 , 内容封闭的城市 型制 、 传统形式的建筑风貌反映了其封建城市的特征 。 自1 8 4 2年 , 中英 南京条约签订 , 宁波被辟为 “五 口通商”口岸之一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的侵 入 , 民 族资本主义的 兴 起 , 开始了一定规模 的近代城市建设与建筑活 动 , 宁波也由此发展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 近 代著名商埠城市 。 近代宁波的城市发展 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城市格局 的变化 。 宁波的古城区 , 北为余姚江 、 东为奉化江 , 北斗河 、 浩河自西向南环绕 , 形成卵叶形的 “ 洲 ” 状 。 自唐于今鼓楼北侧一带筑子城以来

3、 , 城市即以此为中 J已、向周 围偏东南方 向发展 。 因受地理位置 、 自然条件的 限制 , 城市发展仅局限于卵叶状的 “洲” 内 。 唐朝末年 环 筑罗 城 。 使古城区的范围更加明确 。 清中叶特 别是鸦片战争后 , 古城区已难以容纳日趋复杂 的城市功能 。 城市形状发生了根 本变化 : 1 933年以后 的十年间, 为方便交通 , 逐年折毁城垣 、 城门 , 依城址筑环城 马路 ; 在 今灵桥 、 新 江桥 、 解放桥址地架设固定桥 、 浮桥 、 轮渡线 , 进一步打破了老城区的封闭性 , 城市向奉化江东岸 (今江东区) 、 姚江北侧(今江北区)发展 。 古城区 (海 曙) 、 江东

4、 、 江 北三区鼎 立的 新格局 初步形成 。 (二)近代港口与工业发展 。 白明州州治迁 到宁波城址起 , 一 直到清朝 的一千多年间 , 弓 “波 港的港 址主 要集中在城市 东门口的奉化江右岸 (今江厦街 一带) 。 以木帆船运输 , 内河航运为特 征 , 农付产品加 工业 和传统手工业占工业 主导地 位 。 18 42年宁 波开埠后 , 港口贸易的 优越条件刺激了宁 波近 代民族工业 获 得较早 发展 。 十九 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一部分本地商人集股 兴办工厂 , 18 9。年到1 9 1 2年 , 在 “ 实业救国 ” 的口号 下 , 宁波商业资本家纷纷向工业投资 , 办起了不少工厂 ,

5、 19 14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 , 欧美帝国 主义无 暇东顾 , 宁波工业 又一度出现了生气蓬蓬 的景象 。 近 代化工厂 达3 9家近50 0 0多名工人 。 山于工业的发 展 , 对外贸易的扩大 , 运输工具从木帆船演进为轮船 , 水运状 况要求改善 , 宁波港码头便迁至水 深江宽 的江北岸外马路一带 , 从而形成了宁波港发展历史上的第二阶段 。 一 战后 , 各国帝国主义把大量剩余物资倾销到我 国 , 民族工业 受到严 重打击 。 从本世 纪 第 3期 郑声轩 干戈 : 近代宁波的城 市与建筑概 况 5 1 . 三十年代起 , 工农业 生产凋敝 , 港口常年不得整治 , 海运渐趋衰退

6、 。 直 到解放前夕 , 宁波港 的年货运量仅 4 万吨 。 宁波城市也长期停留在1 5一2 0 万人口的中等港口城市 。 (三) 商业活 动的盛 衰 宁波 贸易商事起源很 早 , 至宋海外 交通 的发展 , 更促进 了商业 活 动;近 代 国内所说 “无 宁不成市 ” 以及散 在世界各地的 “宁波 帮” , 说明了宁 波商业 活动 的范围 。 十九世纪六十年 代 , 宁波已形成以钱业 、 典当业 、 粮食业 、 鱼 行 、 药行 、 南北 货号为中心的商业组织 。 1 890 年起 , 英 、 美等国先后 在宁波开设公司 , 新兴 行业不断出现 。 抗战以前 , 宁波商业出现过畸 形繁荣 ,

7、 各行业 均有发展 , 沦陷后 , 市面 上商业萧条 。 抗 战胜利后 , 国民政府 的苛捐杂税加 上通货膨胀 , 美国货的倾销 , 宁波形成 “工不如 商, 商不如囤 , 囤不如挤机 ” 局面 , 各行业 勉强 维持 , 直至解放 。 浑沐 近代商业活 动多集中在 城东近 江 。 昔日宁波江厦地段 , 是宁波商业 , 金融业 汇萃之地 , 享有 “走 遍天下 , 不如宁波江厦 ” 之美称 。 至今仍沿用了 “ 药行 ” “木行“糖行” 等街巷名称 。 (四)市政设施的建设 。 1 91 3 年 5 月 , 宁 波电话 正式诞生 。 1 9 14年1 2 月 , 商办宁波永耀电力公 司创立 ,

8、 计有两 台2 5 施 发 电机和蒸汽引擎 , 主要供江厦商业 地带照 明之用 。 19 14年, 宁波至曹娥 江段铁路铺轨完成 , 由于资金缺乏而工程中辍 。 宁波历史上出现 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一一 “ 黄金广播电台 ” 于1 9 32年 播音 。 历时2 5个月 , 于19 36年建成的灵 桥 , 为铁骨环洞式 公路桥 , 全长9 7 . 5米 , 宽2 0米 , 钢 梁环拱 , 钢柱挺立 , 简洁而壮美 ; 桥下可通航百 吨级船舶 。 这些市政设 施都领先于省内各市 。 (五)外人居 留地的形成 。 江北岸是根据南京条约指定的外人居留地 。 (当时并无 “ 租界 ” 的名称 。 按条约只

9、说 划 定区域 , 准予租赁) 。 其区域范围 , 据许瑶光谈 浙一书中内容推知居留地游 动于郸 、 镇 交界一带 , 地形狭长 。 写 : 波开埠后 , 英 国首设领事馆于江北岸 。 法 、 美等诸国授例要求通商 , 都有领事驻雨 。 各 国在居 留地建巡捕 房 、 造教堂 、 办医院设 学校 , 并 一度控 制了港口管 理权和沿海贸易航行权 。 作为外人居留地 的江北岸 , 在太平天国革命 、 庚子八国联军侵入 时期 , 富室巨商 纷纷迁入 作为避 难之所 。 此 时洋行 林立 , 总会(赌场) 、 妓院 、 蕃菜馆 、 戏院 、 弹子房 纷纷开设起 来 , 还有专售外文书报及供外人 吃喝

10、 的商 店 。 二 、 近 代宁波的建筑 活动 18 4 0年鸦片战争后 , 中国固有的传统 式建筑在与西方式建筑并存 、 竞争 、 融 合的过程中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宁波 的近代建筑 , 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及当地地方特色的延续 , 又 表现了外国建筑形式的传入并受其影响 的双重 特征 。 从建筑类型 上 看 , 较前大为扩展 , 出现了教堂 、 医院 、 学校等教会建筑 , 银行 、 会馆 、 戏院 、 旅馆 、 海关等公共建筑 , 厂房 、 仓库等工 业建筑 , 码头 、 车站 、 桥梁等交通建筑以及 各类住宅建筑等 。 从建筑结构上看 , 传统 的木架结 构被砖木结构所代替 ,

11、 并出现 了混砖和钢 筋混凝土 的新结构 。 从建筑形 式上看 , 人们以传统民居形 式为主 , 但也出现了仿 西方古典主 义 、 折衷主义和复古 主义的建筑形式 , 象教堂 、 海关等 “涉外建筑” 多为外国人设计与施 工 。 近代宁波 主要几项建筑活 动概述如下 。 (一) 教会建筑 。 宁波师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 1年 天主教传入宁波巳有三 百五十年的历史 。 明崇祯元年(16 28年) , 由葡萄牙费教士来甫 设教授徒 。 6 年后又有意人李莱恩在 哪区传教 。 明永历二年(1 6 48年) , 意人卫济泰在宁波 建天主教堂 , 不久为清兵所毁 。 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

12、3年) , 法人郭忠传在宁波药行街购地 再造天主教堂 ; 至雍正即 位毁教堂 、 戳教徒 , 使天主教遭到严 重打击 。 清咸丰元年(1 85 1年) , 由罗马教廷委派顾芳济继任驻雨专司浙江教务 , 宁波 始 有主 教 。 自此 西方国家的宣教士接踵而来 。 解放时 , 宁波市区共有不同教派十三个之多 , 大小堂 、 处 、 所二十二个 , 教徒 三千 余 人 ; 牧师传教人员二十余名 。 各教会的活动 , 不外乎宣教 、 教育 、 医疗及慈善诸方面 , 教 堂 、 医院 、 学校等教会建筑应运而生 。 法属江北岸天 主教堂 , 位于新 江桥北晚外马路与中马路交叉口 , 座东朝 西 , 背裳

13、千古滔滔 的 甫江 , 为宁波江 北岸外滩城市主景点之一 。 教堂自1 87 2年建造 , 1899年增建钟楼 。 整座建 筑由教堂 、 钟楼 、 偏屋组成 , 教堂平面为巴西利卡的 “ 拉丁十字式 ” , 东面一端为锯 齿形的 半园弧神台 ; 大厅被两排 柱子纵分为主厅 与侧厅 ; 西面为主入口 。 单钟楼 , 砖木拱弯结构 , 局部两层 , 总建筑面 积82 5 . 0 0平方米 。 该堂也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教堂 。 建筑形式上教堂已表现出中西建筑文化结合的倾向 。 门 、 窗 、 柱子 、 钟楼等表现了极强 的西 方建筑内涵 ; 但教堂大厅屋顶仍为中国传统的 “大屋顶” 型

14、制 , 且建筑细部出现了简化的斗 拱 、 梁坊等传统构件和装饰 。 从材料上 、技 术上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当时教会建筑的创作思潮 。 药行街天主教堂重建于1 863年 。 教堂平面为十字形 , 大厅部份做成交 叉的 两个硬 山建 筑 , 两侧部作成单坡硬山 , 比中央部分底 。 山墙保留了宁波传统民居马头墙的做法 , 大厅部 分为园窗 , 侧廊为拱形窗 , 在教堂的东侧设一八角形的亭子为钟楼 。 建筑形式已从 折衷主 义 向复古主义 进 展 。 教育方而由教会创办的中小学有二十几所 。 雨江女中是我 国最 早之 女校 , 其 他较著名的 有三一中学 , 四明 巾学 , 浙东中学等 。 宁波效实中

15、学虽 由 国人 创办 , 但校园 门楼 、 中山厅等 建筑趋于 西式 。 教会医院先后有仁泽医院 、 仁济医院 、 华美医院等 。 (二)住宅建筑 。 宁波近代的住宅建筑 , 以传统民居为主 , 其中最具代表性 、 保存较完整 的 当推林宅 。 林宅为清同治年间(18 6 2一18 72 )举人林钟娇 , 林 钟华兄弟俩之住宅 , 共分前 、 中 、 后 二幢 , 东西两侧并有楼屋 联接 , 中轴线 上有大门 , 轿厅 、 正楼 、 后楼等建筑 , 建筑 面积38 0 6 平方米 , 占地34 3 3平方米 。 该宅 的门楼 、 檐头和屋脊等处均有砖木的雕刻装饰 , 现 尚存二百 余幅 , 其

16、 题材之丰富 、 工艺 之精美 , 堪称浙东雕刻艺术的宝库 。 此外 , 在市区内环境较好的地段分布了少量独户 、 独院型住宅 , 大多为一 、 二层 的高标 准别 墅 : 室内设备齐全 , 装饰富丽 , 建筑造型西 式为主 , 巾西结 合 。 正立面多体现了殖 民者 木国的别墅与府 邸形式 , 砖混结构 。 (三)公共建筑 。 近代宁波的公共建筑类型繁多 : 金融 、 文化 、 行政 、 会馆 、 宗教等门类齐全 。 1 、 银行 、 钱庄 。 钱庄是旧中国的一种 民间性信用机构 , 对于调 剂工商 、 扶植金 融 、 繁 荣市场 、 便利汇兑等曾起过 积极作用 。 宁波钱庄业始于清初 , 开埠 后 , 由于商埠活动频繁 , 第3 才均 郑 声轩干戈 : :企代宁波的城市与建筑溉况 53 . 钱庄业发展 很快 。 宁波的钱庄 , 大都集中于江厦地段 , 以经营存款 、 放款业为主 , 至1935年 统计 , 共有6 1家 , 现兑庄8 1家 , 资金 达 3 5 0 万元 。 钱庄一般利用 沿街传统商业建筑 , 取 “前 店后庄”形式 。 至民国时 期 , 江北岸外滩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