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4283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带状疱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状疱疹,教学目的 掌握:带状疱疮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熟悉: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了解: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传染情况 教学重点:带状疱疮的临床表现、治疗 教学难点: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的表现,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分为DNA和RNA病毒,常见病毒性皮肤病分3型: 1、新生物型(如寻常疣、跖疣等)。 2、疱疹型(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红斑发疹型(如麻疹、风疹)。,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多见于成人,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

2、病毒。,发病机制 多为学龄儿童时初次感染此病毒 发生水痘或者隐形感染 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 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 在免疫力低下时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 产生神经痛。病毒逆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特有的带状分布群集水疱 愈合后获终身免疫。,临床表现 前期症状: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出疹前局部皮肤不适或灼痛等。 好发部位: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或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处。 皮损特点:群集小水疱,也可以有大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带状分布,结痂愈合后可留色素沉着。,自觉症状:主要为神经痛,神经痛的特征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可有局部淋巴结肿痛,重者可伴发高热、肺炎。 并

3、发症: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Ramsay-Hunt征)。 病程:2-3周,老年为3-4周。,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根据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带状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诊断不难,应与单纯疱疹、脓疱疮等鉴别。,治疗 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 疱疹未破者:可外搽5%硫磺炉甘石洗剂或1%喷昔洛苇软膏、或阿昔洛韦软膏等。 疱疹已破者:酌情湿敷(可用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或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抗病毒药物 静脉用药:阿昔洛韦(或者更昔洛韦)5mg/kg q8h(疗程5-7日)或阿糖腺苷15mg/kg.d qd 口服药物: 阿昔洛韦 0.2/次 5次/日 泛昔洛韦 0.25/次 3次/日 伐昔洛韦 0.3/次 2次/日 (疗程均为7-10日),糖皮质激素 最好起病5-7日内应用,可抑制和减轻炎症,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可用强的松20-30mg/d,分2-3次口服,连用1周。,止痛药物:选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阿司匹林、卡马西平等。 支持疗法:对于泛发严重病例,可用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 局部理疗:可用氦氖激光、微波、紫外线和频谱治疗仪照射等。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抗病毒、消炎、止痛、治疗并发症以缩短病程。,带状疱疹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思考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