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4186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多闻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伦理学原理,课程回顾,人是什么?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伦理学(Ethics) 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研究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第二讲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01.苏格拉底.flv,本讲目的:了解伦理学的历史形态; 熟练掌握伦理学的主要类型 一、中外论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 三、伦理学的主要类型,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 先秦时期 秦汉至明清时期 清末至五四时期 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代 中世纪 近代资产

2、阶级 西方现代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先秦时期 (1) 殷代出现了具有道德含义的“德”字,提出了反映宗法等级关系的“孝”、“友”、“恭”、“信”、“惠”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等诸子伦理思想,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秦汉至明清时期 (1)秦汉:中国宗法制度全面确立并逐渐巩固,儒家为主体的宗法伦理

3、思想 (2)魏晋:去欲、寡欲和纵欲之辩,德才之辩 (3)南北朝隋唐:儒学为主,儒、佛、道三者逐步结合 (4)宋明:理学,继承孔孟思想,将“天理”作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质 (5)明末清初:启蒙意义的伦理思想,试图把“天理”和“人欲”统一起来,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清末到五四时期 (1)中国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产生:“性无善无不善”,“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人人独立,人人自主,人人不相侵犯,人人交相亲爱”,“得自由乃天受” (2)中国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发展:“自由、平等、博爱”,“合理的利己主义”,“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3)新文化运动:“科学”和“民主”,批判儒家伦理,结束了

4、儒家宗法政治伦理2000多年的统治,引入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古希腊罗马时代 (1)前苏格拉底时期:零散,不成体系。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德谟克利特的“快乐主义”。 (2)从杜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到了顶峰。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至善就是幸福”。 (3)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伦理思想向消极方向发展,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兴起作了准备。,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中世纪 (1)圣经:从上帝身上来寻求道德的起源和标准,用天国生活来规定幸福的内容,人类依靠上帝来获得拯救

5、。 (2)圣奥古斯丁:人由于亚当的原罪而远离了上帝,因而具有自私和趋向邪恶的倾向,人只有信仰、热爱和顺从上帝,才能从原罪中拯救自己。 (3)托马斯阿奎拉:把基督教教义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调和起来,认为伦理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和巩固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学属于神学。,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近代资产阶级 (1)霍布斯:根据唯物主义感觉论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阐述了利己主义人性理论,标志着近代伦理思想的开始。 (2)爱尔维修:提出了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统一起来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还强调法律和教育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调节器。 (3)康德:人是一个有理性的存在,理性表现为“善良意志”,从“善良意志

6、”出发的行为才是唯一道德的行为,“至善”是最完善的道德理想。 (4)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思想体系,伦理道德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三个环节:抽象法、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现代西方伦理学 (1)元伦理学:直觉主义、感情主义、语言分析伦理学、现象学价值伦理学。 (2)人本主义伦理学:把人的问题当作本体论来研究,使伦理学具有本体论意义,非理性主义色彩浓厚,如存在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伦理学。 (3)自然主义伦理学:从人的自然本性中寻求道德根源,包括实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人道主义、自然主义、正义论、行为艺术学等。 (4)基督教神学伦理学:从上帝理性或者上帝

7、意志中寻找道德的根源,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新正统派、基督教境域伦理学。,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经济基础出发考察社会道德现象,科学地揭示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规律,论证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指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途径。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共产主义运动密切联系,是无产阶级的道德理论。 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伦理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造的结果。,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伦理思

8、想的形成: (1)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在剖析黑格尔所谓“国家是伦理的东西”错误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等重要思想。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论述了大量伦理道德问题,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金钱道德、利己主义道德原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产阶级道德进行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原则规范。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创立了唯物史观,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原理。 (4)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地、科学地说明了道德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人

9、们的道德意识是由物质生活决定的,任何一种道德意识的消亡不是用精神的批判就可以消灭的,而是要彻底推翻其生产关系。,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深化: (1)六月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从伦理学方面总结了工人阶级的崇高革命精神和资产阶级道德特征。 (2)反杜林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许多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超阶级、超历史的永恒道德论,科学地论证了道德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基础。 (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精辟论述,关于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论述,极大的丰富了伦理学素材。 (4) 路德维

10、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心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阐述了道德的阶级性原理、善恶辩证关系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人性问题、幸福问题和平等问题等。,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发展: (1)狄慈根在人脑的本质、社会民主主义道德等著作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道德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阐述了道德的阶级性,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 (2)梅林在保卫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传等书中,对道德的经济根源、能动作用、道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 (3)考茨基在伦理学与唯物史观中不仅考察了历史上伦理学学说产生的历史原因、阶级性质、理论性质及

11、其发展规律,而且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理论、道德发展规律。 (4)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和财产及其起源中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概念,系统地论述了经济与道德、商业与道德、人道主义等问题。 (5)列宁阐发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和必然、道德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以及义务、荣誉、良心、正义等道德范畴,提出“共产主义道德”。 (6)普列汉诺夫探讨了空想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一、中外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1)李大钊: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封建主义就到的、宣传共产主义新道德。 (2)毛泽东:提倡革命功利主义道德观,主张道德评价中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

12、肯定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主张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建立了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如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劳动个,把“五爱”作为国民公德,提出了快乐观和生死观。 (3)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从理论上阐述了关于道德修养和思想人格方面的思想,系统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全面论述了共产党员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4)邓小平在强调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肯定按劳分配的道德价值,他所提出的一部分人先富然后共同富裕的主张,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体系的理论内涵,“三个有利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利益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一

13、)目的论伦理学 1、超验目的论伦理学 2、幸福论伦理学 3、快乐主义 4、效用(功利)主义 (二)德性伦理学 (三)义务论伦理学 (四)契约论伦理学,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一)目的论伦理学 最早产生的伦理学理论主要是目的论的。这些伦理学理论主张,存在一些自身就对于人是善的因而自身就值得人们追求的事物,其中最高的善就是人的生活目的。这些伦理学理论还主张,把这样一些事物,而不是那些自身没有价值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的对一个人是重要的。追求这些事物的活动,只要不过度,就是德性的,因而就是正确的、正当的。,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二)德性论伦理学 把人自身品质和品性的完善作为关切的中心,所以也被称作完

14、善论伦理学或自我实现论。但是,完善论伦理学把人自身品质与活动的完善作为人的最高目的,不再诉诸人自身的完善之外的任何善。我们虽然生就是一个自然人,但这并不等于我们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在交往生活中做本分的事,成为伦理的人,并在德性上完善自己,成为道德的人。所以德性意味着使自己在获得德性这件事上完善自己。,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三)义务论伦理学(军医大学生张华救老农) 把义务放在了理论体系的中心地位,强调行为的道德价值不能以它所带来的或者所促进的后果来决定,而是由行为本身甚至动机本身所决定的,一种行为道德价值的大小、正负、行为的对与错,取决于行为动机和行为本身的

15、对错,而不在于它所促进的事态的改变。有直觉主义的义务论、规则主义的义务论和契约主义的义务论之分,都强调“正当”对“善”的优先地位。,二、伦理学的历史演变,(四)契约论伦理学 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当作是一种契约的建立,人们之间为了某种利益的取舍自愿进行协商,签订某种合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道德的基础建立在人们平等的“同意”上,诉诸人们的道德共识。认为人们在平等基础上达成的契约,是人们行动所依据的道德和政治原则。,三、伦理学的主要类型,(一)规范伦理学 (二)元伦理学 (三)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义务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一种哲学研究。直至元伦理学在20世纪出现以前,规范伦理学一直都是西方伦理

16、学的基本理论形式。规范伦理学的任务,一方面在于说明我们人本身应遵从何种道德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行为作到道德上的善。从作为一个学科的特点来看,规范伦理学通常被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般规范伦理学和应用规范伦理学。前者研究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对诸如何种性质为善、何种选择为正确、何种行为是应受谴责的等最一般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后者研究具体的道德问题,试图用我们关于道德的一般原则来解释和说明我们面对具体道德问题时所应采取的正确立场。从伦理学家对道德本质所持的看来来看,规范伦理学又被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目的论伦理学和非目的论伦理学。前者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在这个意义上,目的论伦理学又称为结果论伦理学。后者则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在这个意义上,非目的论伦理学又称为非结果论伦理学。,最初由新实证主义者提出,并为后来各派沿用,形成了直觉主义伦理学、感情主义、语言分析学派、伦理自然主义等派别。在新实证主义看来,只有元伦理学才是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