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84173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成本计划和控制,7-1 成本计划及其编制方法 7-2 产品成本计划编制举例 7-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7-4 成本的事前控制价值工程,7-1 成本计划及其编制方法,一、成本计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预先确定企业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 2、意义,二、成本计划的内容 由于成本会计对象是指企业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因此成本计划的内容也包括产品成本计划和期间费用预算两部分。 1、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2、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3、制造费用预算 4、期间费用预算 5、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方案,表71 商品产品成本计划表(按产品别),1、(1)全

2、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按产品品别(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或甲、乙、丙产品)反映,表72 商品产品成本计划表(按成本项目),(2)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按产品成本项目反映,2、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表73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表,三、编制成本计划的原则和步骤 (一)编制成本计划的原则 (二)编制成本计划的步骤 1、预计和分析上期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收集和整理资料。 3、确定目标成本和费用控制限额。 4、分车间部门编制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 5、厂部综合平衡后,编制全厂成本计划。,四、按试算平衡基础法编制产品成本计划 试算平衡是在正式编成本计划之前,根据已经收集的有关资料,测算影响成本的各项主要因

3、素,寻求切实可行的节约措施,使企业成本指标能够达到成本降低任务。 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平衡,主要是对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进行测算。,(一)制定目标成本 (二)确定上年平均单位成本,(三)成本降低因素试算 在试算平衡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因素进行试算。 各因素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为各因素本身的变动率与上年各因素数额占总产品成本的比重之积,其计算公式为: 各因素变动对产品成本降低的影响 =各因素本身变动率各成本项目占产品成本比重,1、测算直接材料变动对成本降低的影响。 直接材料受消耗定额和平均单价两因素的影响。测算公式如下: (1)消耗定额变动对降低率的影响 =直接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比重直接材

4、料消耗定额降低率 (2)平均单价变动对降低率的影响 =直接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比重(1消耗定额降低率)直接材料单价降低率 (3)直接材料成本降低率 =直接材料费用占总成本比重1(1消耗定额降低率)(1平均单价降低率),2、测算直接工资费用变动对成本降低的影响。 工资费用的大小主要受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率两个因素的影响。测算公式如下: (1)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2)平均工资率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3)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率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3、测算制造费用变动对成本降低的影响。 制造费用的大小主要受产品产量和制造费用总额两个因素的影响。测算公式如下: (1)产量变动对成

5、本降低率的影响 (2)制造费用总额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3)产量和制造费用总额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4、测算废品损失变动对成本降低的影响。 废品损失变动对降低率的影响 =废品损失占总成本比重废品损失降低率 (四)试算平衡确定计划指标 将成本降低因素试算的综合结果与目标成本降低率比较,如果达不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则应再挖掘潜力提出措施,并按新的措施重新试算,直至达到或超过目标成本降低任务。,例7-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产品,上年度第一至三季度生产产量为7 200件,总成本3 670 000元,预计第四季度的生产量2 800件,预计单位成本为475元。 计划年度将继续生产甲产品12 000件,计

6、划成本降低率为7%。企业经过充分发动群众,提出措施,挖掘潜力,确定计划年度有关指标如下:,(1)计划年度产品产量增长 20% (2)劳动生产率提高 15% (3)生产工人平均工资提高 5% (4)原材料消耗定额降低 8% (5)原材料价格上升 4% (6)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降低 6% (7)制造费用总额节约 7.5% (8)废品损失下降 25% 该企业上年可比产品成本项目的结构为:直接材料占70%,燃料和动力占8%,直接工资占10%,制造费用占10%,废品损失占2%。根据以上资料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解答: 1、制定目标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为7% 2、确定上年平均单位成本 上年平均单位成本

7、=(3 670 000+2 800475)(7 200+2 800)=500元 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总成本=50012 000=6 000 000元,3、成本降低因素试算 (1)由于材料定额消耗量下降和材料价格上升使单位成本降低率为: 1(18%)(1+4%) 70%=3.024% (2)由于燃料和动力消耗量下降使单位成本降低率为: 6%8%=0.48% (3)由于平均工资上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成本降低率为: 1(1+5%)(1+15%) 10%=0.87% (4)由于制造费用上升和产品产量提高使单位成本降低率为: 1(17.5%)(1+20%) 10%=2.3% (5)由于废品损失下降使单位

8、成本降低率为: 25%2%=0.5%,4、试算平衡确定计划指标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将各有关因素的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列表如下:,可见,测算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达到了7.17%,已经超过了成本降低任务的0.17%。如无其他情况,可据以正式进行计划成本的编制工作。,五、编制成本计划的基本方法 1、一级编制成本计划法。是以企业财务部门为主,由其他部门提供基本数据资料,统一编制成本计划。一般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或生产品种较少的企业。,2、分级编制成本计划法。先由企业各部门、各车间根据下达的成本控制指标,编制车间成本计划,然后由财务部门统一汇总平衡编制全厂的成本计划。适用于大型企业生产品种

9、较多的企业。,7-2 产品成本计划编制举例,7-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成本控制概念及系统组成 (一)成本控制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不断降低,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本章所讲成本控制为狭义概念。 2、意义,(二)成本控制系统组成 1、组织系统 2、信息系统/责任会计系统(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 3、考核制度 4、奖励制度,二、成本控制原则、分类、方法 (一)成本控制原则 (二)成本控制分类 1、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

10、分类 2、按控制的层次分类 3、按控制程序分类 4、按控制数量表现分类 5、按成本的内容分类 (三)成本控制方法 1、目标成本控制法 2、定额成本控制法,三、成本降低 (一)成本降低的基本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2、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 3、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 4、要靠自身力量降低成本 5、要持续降低成本,(二)成本控制与成本降低的区别 成本降低,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作出的努力。成本控制与成本降低的区别: 1、目标不同。前者目标是完成预定成本限额;后者目标是成本最小化。 2、范围不同。前者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后者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3、内容不同。前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

11、努力实现成本限额,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后者追求收入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 如果说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问题,那么成本降低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7-4 成本的事前控制价值工程,一、价值工程的定义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能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或创造)它应具备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的组织领导。 价值指的是某种产品的功能(或称效用)与成本(或生产费用)的比值。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二、开展价值工程的程序 1、选择对象 2、收集资料 3、功能分析 (1)功能了解 (2)功能整理 (3)功能评价 4、制定方案 5、确定目标成本,三、开展价值工程的方法 1、基本思想:是在一个产品内部,某一零部件的成本与该零件的功能的重要性应相称。 2、采用方法:通常采用“强制确定法”,即对已确定为价值工程对象的产品的每一件零件的功能重要性进行打分,用功能评价系数来衡量功能。,如果产品或零部件的价值系数等于或趋于1,说明分配的成本比例适宜;大于1说明分配的成本偏低,应考虑其功能是否足够;小于1说明分配的成本偏高,应设法降低成本。 然后计算按功能评价系数分配的目标成本,就可算出应该降低的成本指标,并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