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784109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

2、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

3、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

4、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B. 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C.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D. 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

5、最高境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B. 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C. 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D. 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B. 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C. 诗情与画意交融

6、,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D. 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

7、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论证层层递进”分析不正确,文章不是层进式结构,是并列式结构。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

8、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B项,说法错误,“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

9、、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建档立卡精准

10、扶贫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及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我国贫困人口从1981年末到2017年末累计853亿人脱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摘编自我国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材料二:材料三:人大代表孙其信说:“脱贫攻坚越是进入冲刺阶段,贫困地区越要守住发展的绿色底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质量。”甘肃省迭部县委书记仁青东珠代表说,绿色脱贫之路“走对了”,近年来政府通过修建旅游厕所、农村公路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藏族特色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种植,从事旅游运输等延长旅游产业链。旅游扶贫带动

11、当地近35贫困户脱贫。牧原集团党委书记秦英林代表说:“产业扶贫应该做加法,通过不断创新驱动企业发展,进而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通过探索“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摘编自增“绿”、加“新”、提高“含金量”)材料四: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称,中国是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它现在与五个国际机构携手启动了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是在23日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该论坛是中国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合作伙伴共同组织的。专家称赞中国近几十年来为扶贫取得成功做出了最大贡献,称赞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的

12、目标,这比联合国的目标提前了10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中国的案例表明:通过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消除贫困和饥饿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报道称,中国也面临着新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城乡差异加大以及老龄化问题等。(摘编自参考消息)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最多的是电视机,每百户拥有108.9台,说明有些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B. 2017年与2012年相比,贫困地区农村增长幅度最大的耐用消费品是汽车,每百户拥有量达到13.1辆,提升近五倍。C. 贫困地区通电话的自然村比重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其次是有线电视信号,而提升幅度最大

13、的是宽带,由41.5提升到71。D. 2017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除了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51.2)相对较低外,其他均达到了80以上。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按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及数据,从1981年末到2017年末,我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八亿多,成为全世界减贫事业的主要推动者。B. 人大代表呼吁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守住“绿色”,不断“创新”,提高“含金量”,走创新脱贫之路,走绿色脱贫之路,走产业扶贫之路。C. 中国在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共同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很多专家盛赞中国扶贫成果。D. 外媒认为中国减贫

14、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中国也面临着社会不平等、城乡差异加大、老龄化等新问题。6. 我国的减贫工作有哪些宝贵经验?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 D 5. C 6. (1)国家政策扶贫。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财政支持。(2)精准扶贫。确定扶贫目标2020年完成,加强第一书记帮扶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3)特色扶贫(或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区域优势如特色农业、农家乐、旅游运输等方式实施减贫。(4)创新扶贫(或智力扶贫)。注重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方式。如科技扶贫和政企合作扶贫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

15、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D项,“除了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51.2)相对较低外,其他均达到了80以上”错误,依据材料二图表二可知,2017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中,除了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51.2外,还有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是71%,也是低于80%的。故D项概括不准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C项,“共同组织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时举办了中国扶贫国际论坛”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一段“它现在与五个国际机构携手启动了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该活动是在23日举办的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可知,“案例征集活动”是在“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启动的,故C项说法颠倒。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我国的减贫工作有哪些宝贵经验”,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经验,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依据材料一“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财政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