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78698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读书报告经济学09(2)班 高佳玲摘要:农业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之一,农业能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如何改造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一直被提及的问题,本文在简述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的同时联系中国实际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助益与背离。一、前言我选读的是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此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并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其中1-4章阐述了传统农业的问题与

2、特征,5-6章阐述了传统农业不能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原因,7-12章探讨了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方法 ,舒尔茨在书中驳斥一些理论在农业方面产生的思想废墟的同时举例引证介绍了一套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理论。二、传统农业的特征以及待解决问题 舒尔茨将传统农业定义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他认为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是要素配置的效率很高但是收益率极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农民好闲暇、不节约、不勤劳。传统农业处于一个均衡状态,其特征为1、技术状况保持不变。2、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保持不变。3、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足以使获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要素的边际偏好和动机同作为一种

3、对持久收入流投资的这些来源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同接近于零的纯储蓄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在分析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时,舒尔茨摒弃了重农学派和古典学派在农业方面的遗产,他认为农业并不是取决于固定的土地供给而是农业中使用的物质要素的改进和农民能力的提高。若要确定农业中经济增长的机会,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低收入社会能通过有效地配置其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 吗?2、各国在农业部门对经济增长作为贡献的成功性方面的巨大差别主要是由哪种农业生产要素所引起的?3、在什么条件下对农业投资是有益的呢?对第一个问题,本书的3、4两章对其进行了论述,舒尔茨认为大部分穷国的农业部门在使用它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时,效率

4、是比较高的。对第二个问题,舒尔茨认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对第三个问题,舒尔茨通过对以长期存在的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社会与使用了某些现代农业要素的社会的论述得出,除非农民有机会并得到刺激去改造先辈的传统农业,否则对农业的投资就是无利的。三、解释传统农业经济均衡收入流价格理论对传统农业长期经济均衡的原因,舒尔茨认为在于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而为了说明这个原因,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价格理论。收入流价格理论用了收入来源的供求分析来说明投资和经济增

5、长之间的关系。其中,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而收入流的增加就等于经济的增长,因此分析经济增长就要分析收入流,同样要分析获得收入流来源的价格。在收入流价格分析中,认为持久收入流的供给是不发生改变的,若持久收入流的价格低于与需求者获得和持有持久收入流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相一致的价格,这是需求大于供给,持久收入流的价格上升直到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价格,但是这种调整过程不能引起任何经济增长。由于传统农业中农民持有和获得收入流的偏好和动机是不变的,因此对持久收入流的需求直线是一条水平线,从这些分析中得出结论,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流来源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因此传统农业中的资本收益

6、率低,农民没有获得足够的经济刺激去进行投资,传统农业停滞落后,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为了降低收入流的价格,就要向农民提供有关新生产要素的信息,并使农民学会使用这些新生产要素。收入流价格理论为改造传统农业措施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舒尔茨认为,劳动力所获得的技能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他来源还有土地、一切再生产性的物质生产资料等等。贫穷社会中来自农业的收入的传统在生产来源包括灌溉渠道和水坝,役畜和食用畜,简单的设备和手工工具,以及贮藏谷物的建筑物。四、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从制度、技术、农民素质分析上面我对舒尔茨的收入流价格理论做了简要的阐述,在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上,舒尔茨认为最根本的就是降低收入流来源的

7、价格。(1)、土地所有制在农场的规模方面,舒尔茨摒弃了“规模效益”,引证苏联的例子说明大农场并不能解决农业生产率地下的问题,因为改造传统农业需要引入一种以上的新农业要素,所以在这种改造所引起的过程中,关键不是规模问题,而是要素的均衡问题,这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舒尔茨认为,做出生产决策个人与机构的所在地是决定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各个组成部分与做出生产决策所根据的经济信息状况,以及与对做出有效决策的经济刺激和奖励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由“规模效益”衍生出来的大农场学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效率地下的问题。比如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地方,农田的地租受到压抑,农田不能进行有

8、效的配置,而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家庭农场来改造传统农业,改变农业中低效率的不在所有制形式,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是必要的制度保证,把一个人视为不可分并不必然需要大农场,这就是证明日本、丹麦和美国的家庭规模农场高效率的关键所在。为了使资源配置得到调整,产品与要素价格的波动需要得到改善,在这里,舒尔茨支持用农业的期货价格来对付这种价格波动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2)、技术变化外衣下的生产要素“技术变化”这一概念在实质上至少是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而新要素引起的效益被隐蔽在“技术变化”的名下,这些被掩盖的新要素包括与资本有关的知识、人力。(3)、供给者角度新的有利的生

9、产要素供给者要使传统农业得到真正的改造,穷国农业部门的经济得到增长,从供给者的角度看,就是要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是再生产性的源泉,再生产性源泉分为两部分现代物质投入品和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适用于一个贫穷社会的现代农业要素首先应该依靠现有的科学与技术知识来进行生产,这样的生产服从两个基本经济特征,第一:生产者一般不能占有由这种生产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第二:当一个企业从已经有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着手从事适用于特殊贫穷社会农业的现代要素的生产时,已知的不可分性主要在于所要求的方法和科学家。这样的两个特点要求大部分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或开发研究“社会化”,因此,舒尔茨得出结论,现代农

10、业要素的开发研究需要组织公共和私人非营利集团去完成。(4)、需求者角度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农民能否接受一种新农业要素主要取决于这种要素的有利性与决定有利性的因素,即这种新农业要素能帮助农民提高收益率,而这种有利性取决于价格和产量,影响有利性的因素有土地制度、市场制度等。舒尔茨以苏联的土地公有制为例,这种制度使得一种新农业要素的真正有利性只是部分归农民所有,接受、采取并使用新要素的经济刺激收到严重损害,严重打击了新农业要素的投入。要把这种新农业要素投入到生产中,必须使使用这些要素的农民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5)、对农民投资舒尔茨此书的中心论点就是把人力资本作为

11、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在新农业要素确实有利可图时,农民的作用是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来接受这些要素。但是典型的情况是,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并不寻求这些新要素,最后就主要取决于农民学会有效地使用现代农业要素,从这点来看,迅速的持续增长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投资主要的形式有教育、在职培训和提高健康水平,技术可以通过引进和自己生产实现,对技术的引进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吸引外国人来传授其技能;另一条途径是一些人出国掌握了这些技能和知识后再回来。但国内生产的技术总是现代农业生产所需要获得的各种能力的主要源泉,为了获得这些能力就必须

12、向农民投资。对农民的投资遇上了很多障碍,比如政治障碍、经济障碍,在这些障碍被克服的前提下,舒尔茨提出了四条措施。1、对于正在从事耕作而不能上正规学校的成年人来说,农闲期间的短期培训班、教授新耕作法和家庭技术的示范以及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教育的会议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2、在向农民的投资中,正式建立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是基本的。并且向农民孩子进行投资,建立初等教育是最有利的。3、完善保健设施和服务,改善农民的健康质量。4、使一个人从所从事的一项工作转移到另外一项更好的工作的成本可以作为对做出这种转移的人的一种投资。五、舒尔茨理论与中国现实的助益与相悖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以人力、畜力、小型机械以及一些大型

13、机械为主。这与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以及一些简单机械相比有所进步。机械化的农具越来越为农民所接受,由此,农业的生产率会得到提高。但是,在许多地区,大规模使用机械农具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这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农具的投资费用过高,农民难以支付;另一方面则是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尽管近年来农民的文盲率有了很显著的下降,但专业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往往难以驾驭机械农具。从以上资料看,我国的可在生产要素的普及率还是不高的,根据舒尔茨的理论,这就需要生产要素价格的下降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而要素的供给方则可以由公共部门或者私人非盈利性单位承担,同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他们掌握使用新要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新要素运用到生产中去。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99.7%,农民的素质较10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专业知识培训仍需普及。舒尔茨的理论中多次提到了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他认为农业生产率要提高就要实行居住所有制形式,并且是私有的,这和我国现行的的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形式是相悖的,从某一角度来说,舒尔茨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看法是有其意义的,因为那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是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相悖。参考文献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