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8239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6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企业管理)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范本doc39)(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目标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王秉科一、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800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投资类增幅为13.8%,元器件类增幅为28.1%,消费类增幅为26.6%。全行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大幅度增加,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000亿元,增长17.8%,产销率为9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根据部重点检测的主要电子产品产销情况看,大部分产品产销两旺。特别是移动通信手机、微机、显示器、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

2、产销量的同比增长均超过40%以上。表1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产品名称计算单位累 计增减%移动通信手机万部1200042.9彩色电视机万部520042.3微型计算机万部146358.5显示器万部492741.5彩色显象管万只760041.5集成电路亿块9643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继续趋好,全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8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逐步回升,尤其是进入到下半年,一举扭转了全行业持续负增长的局面,且增幅逐月提高,累计到年底,共完成利润总额600亿元,同比增长6.5%,上缴税金260亿元,同比下降7.3%。(二)全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产业结构呈现

3、新变化,消费类产品成为全行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2002全年,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三大类产品的比例为45:29:26,投资类比重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消费类上升2个百分点。以通信设备、计算机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生产同比增长13.8%,对全行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46%降为30%;而以家电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生产增长26.6%,对全行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2.5%,自98年以来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类产品。特别是彩电业已开始扭转近年来产销负增长的状况,呈明显回升趋势。2、我国加入WTO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入世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认真的履行入世承诺,在法律

4、环境方面、政府行政环境方面,都逐步地朝着与国际一般规则接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们拥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巨大资本市场优势。这些都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世界各国IT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3、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喜人,对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920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8%。自1997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平均以24.7%的速度递增,在全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4、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行业呈现新的活力与生机。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在2001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大幅度增

5、长的势头,对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02年软件产业共完成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46.7%,完成软件出口额15亿美元,增长100%,创历史最好水平。5、东部地区规模扩大,西部地区发展迅速。2002年,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仍然保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东部沿海8省市的增长速度均比2001年有所提高,并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中西部发展,各项投资、合作计划进展迅速;中西部企业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研发和销售的投入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6

6、、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就业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做出了新的贡献。2002年,在全国40个工业行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从业人员326万人,比去年底增加了20多万人,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就业的增长。(三)全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002年,尽管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矛盾、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纠纷、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合资企业独资化现象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企业和产业

7、竞争力也将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走势分析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作面临着不少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激发了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极大热情。五年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宏观调控经验。技术改造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使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跃上新的台阶。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使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有所增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

8、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空间进一步扩大。(一)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面临的有利因素: 1党的十六大召开将继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党的十六大同时也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及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将进一步调动各部门、各地方的工作积极性,电子信息产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势必成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得到推动。因此,产

9、业发展环境看好。2电子政务的建设将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02年8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向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电子政务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要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为此,电子政务将提供一个巨大的软硬件产品市场。3国务院18号文件的大力实施将会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中,软件及软件服务业的比例还很低,国家为了更好地落实18号文件,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

10、动纲要,明确指出了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它必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同时,随着有关集成电路方面实施细则的出台和对集成电路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也必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4各地各部门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商机。“十五”计划的实施,北京奥运工程的建设,以及各地提出建数字省、信息港、光谷、硅谷、软件园、微电子园区等等,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以支持,无疑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活力。5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将加快我国成为IT制造基地的形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调整与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一轮的合资

11、也会拉动生产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6电信运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信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3年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有所增长,为通信产品制造业提供较大的市场需求。(二) 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利因素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1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面临国际经济错综复杂的环境,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稳定增长将是十分繁重的任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2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

12、业的跨国转移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增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闲置,另一方面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附加值低,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3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冲击。加入WTO后,部分产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关税倒挂问题将更加对整机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产业发展阻力加大。三、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调控目

13、标综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我们认为,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需求将稳中有升,投资类产品在电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的拉动和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将保持平稳发展;消费类产品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基础类产品在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发展的促进下将进一步增加;全行业经济效益平稳回升,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以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4、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模式,利用世界产业剃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信息化和改造传统产业的物质基础,把我国电子信息做强做大。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提高企业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市场监管、运行调控、经济调节、统计分析与信息导向;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调控目标:1、主要经济效益调控指标表1:主要经济效益调控指标 调控指标工

15、业增加值3280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16400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9%利税860亿元,基本持平出口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8%2、主要产品调控指标表2:主要产品调控指标 调控指标固定交换机4000万线移动交换机6500万用户手机12000万部,其中出口5500万部PC机1300万台,其中出口300万台彩色显示器:5000万台其中出口3800万台彩色电视机5000万台,其中出口2000万台集成电路100亿块电子元件3200亿只 (二)2003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调控措施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导向作用,着力推动企业重组,把增加供给与引导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结合起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扶持一批确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办200247号文件振兴软件行动纲要,督促制定和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加强对软件和集成电路认定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促进集成电路与软件国家技术创新专项立项和政府采购政策的出台,大力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缓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