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第一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78126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导论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艺术导论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艺术导论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艺术导论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艺术导论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导论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导论第一讲(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导论,开课教师简历 1997年湖北大学文艺学硕士毕业,担任文艺学主干课程教学至今。 2003年,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课程 2006年3月至今,日本东京大学美学艺术学客座研究员。 担任本、专科文学写作、西方文论、美学等课程教学。 2005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现代(战后)美学史研究,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一方面,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 另一方面,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几个关系,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艺术的关系关系 科学的艺术的相互关系。,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一、哲学对艺术产生是通过

2、美学这一中介来进行的; 二、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艺术家的影响; 三、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第一讲 历史语境中的艺术,一、与美无关的艺术二、与美联姻的艺术三、与美分裂的艺术,一、与美无关的艺术,1、中国 1)本义:甲骨文和金文的艺字说起。 说文:“艺,种也。” 藝,一)关于艺术的辞源学考察,艺术之形变,第一章艺术与审美鉴赏,術,藝,艺术之形变,第一章艺术与审美鉴赏,一、艺术的含义,1、艺术的字义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

3、一千五百字。在这约一千五百个甲骨文字中,并没有“艺术”这两个字。,第一章艺术与审美鉴赏,中国:艺即“藝” ,在大篆中开始出现,大篆中表示“持木植土上”。一个人蹲着,手持树苗,向土中种植的姿势,转为楷体以后,双脚变成“云”,右边的“幸”是树苗的变形, 左边的“丸”是侧面人的变形,草头是后来加上去的。秦始皇焚书,只留“树艺之书”不焚, 树艺之书,即种植之书,也即农书。树艺需要技术,以后慢慢从“种植之术”引伸出“艺术”的新概念来。,2)衍生义:技术、才能、才艺、艺术 六艺: 一衍生为才能。指礼、乐、射、御、书、数。 “周时六藝,盖亦作蓺,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树蓺也” (说文) 二

4、上升为文化,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3)现代的艺术是“art” 五四前后,将其译为美术。,2、西方: 1)古希腊人艺术:techne。 生产、科学、艺术 2)中世纪时期,艺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文科艺术,包括修辞、逻辑、格律和语法;一种是高级艺术,制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大科学。3)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是一种高超技艺。 4)近代,直到18世纪,Fine Art.,总结: 其一、历史的研究方法。不存在于适用一切时代、一切文化的普遍的、永恒不变的艺术的概念。这种历史的眼光和历史的方法在研究艺术的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 其二、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决定了艺术的样式和观念的新发展。回应“艺术消亡”论。

5、,二、非“美”的史前艺术 从具体的艺术类型和风格来看,史前艺术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混沌之中,它以艺术形象记录了人类祖先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了那远隔数万年时间长河的生命之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前艺术构成了原始人类的心灵史。 史前艺术,是指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艺术。,洛斯马诺斯岩,二万到一万八千年前 法国鲁塞尔石壁浮雕 手持角杯的裸女,维林多夫的维纳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令毕加索都为之汗颜的壁画艺术,“史前时期的西斯廷教堂”,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拉斯科野牛图,史前的卢佛宫,拉斯科洞穴,1、史前艺术的发现与分布,两大代表: 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了阿尔塔米拉

6、洞穴,它成为史前艺术的代表。 在法国的多尔多涅地区及法国南部、西班牙北部的法兰西坎塔布连地区,人们发现了许多史前艺术洞穴。其中,1879年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堪称史前艺术的高峰。,分布:继欧洲之后,人们在非洲、亚洲、大洋洲又相继发现了许多岩画,它们都是史前艺术的遗迹。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前艺术。 时间:一般来说,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四万年到一万年之间。,2、史前艺术的种类,从现在发现的史前艺术来看,主要艺术样式集中在雕塑、绘画、彩陶、音乐、舞蹈、诗歌和神话等。,雕塑、绘画和彩陶是造型艺术中发展较早的样式。其中雕塑和壁画集中在欧洲

7、、非洲和美洲,而彩陶则集中在东方的黄河流域和两河流域。 当时这些作品大多是出于巫术目的而创作的,主要用于祭祀或者庆典。有的实用价值更大一些,如彩陶,但陶罐上的图案也是出于巫术目的而绘制的。,音乐、舞蹈和诗歌在原始时代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据考证,“舞的初文是巫。在甲骨文中,巫与舞原是同一个字”。这就告诉我们,舞蹈和巫术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史料看来,原始歌舞和巫术仪式紧密相关,并且,诗歌、音乐和舞蹈是三位一体的。这在原始美术原始壁画、雕塑和彩陶之中可以得到证实。,3、史前艺术的题材与主题,史前艺术描绘的题材: 主要是原始人自身和与原始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动物。,动物是原始人生活的最基本元素食物的主

8、要来源。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每天同动物打交道。因此,他们对动物的感情是深厚而复杂的:既是危险、恐怖、搏斗死亡的路径,又是勇敢、胜利、享受生命的光辉。总之,动物构成了原始人生活里最为重大的主题。,女性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母体,是生育和繁衍的象征。在那些原始裸体女性雕塑中,一般来说,乳房、臀部和耻骨都被极度夸张,凸显出女性的特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史前艺术不是个体艺术,而是集体艺术。它是原始时代集体生活的产物。尽管我们不否定在这些艺术品中表现了一定的艺术个性,但最为重要的却是它的集体意识。因此,几乎所有史前艺术的题材和主题都是相通的,这是人类的共同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史前艺术的基本主题: 生存与繁

9、衍。此后人类艺术的发展也始终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4、史前艺术的特征,史前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意识 原始人还没有“艺术”“审美意识”这些词,他们进行创作只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它们的审美意识和这些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是我们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赋予的。 原始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而不是纯粹以艺术为目的。,原始艺术家们是有审美意识的,只不过这种审美意识被掩藏在对神灵、对祖宗的敬畏中。而这些审美意识在今天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些审美原则。 因此,史前艺术既是实用艺术,又饱含审美意识,处于“审美与非审美因素的混合状态”。,总之,史前艺术是人类早期的艺术创造,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只是它们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是混合在一

10、起的。 虽然史前艺术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准非常低下的社会状态里创造出来的。但它在某些方面却已成为人类艺术不可企及的典范,因为它提供了人类童年的记忆,拥有无可取代的永恒价值和艺术魅力。,三、“泛”艺术论的思考 1、艺术与人类的起源密切相关,艺术是文明的底色,而不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人论) 文明的世界就是各种符号系统。,2、诗性思维是人类认知能力的第一个阶段。 个体而言,“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诗性思维-抽象思维 能力与知识的区别。 知识是习得的,而学习和创造的能力本身不是习得的,其第一阶段就是艺术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素质。,3、教育能做什么? 中国古代三家:儒

11、、道、佛 西:基督教圣经 传统,教育原本掌握在教会中。科学精神动力来自宗教。发现自然规律就是认识上帝; 其后,卢梭、维柯、皮亚杰等思想。 二者差别:艺术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诗性思维、艺术能力先于知识、道德教育。,4、结果:强调美育和艺术教育。 近代王国维、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2001年11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部规定所修艺术课程必要的课时数。 中小学的艺术节制度等。,艺术创世纪 共同特点:虚拟的人体意象,夸张、变形。 不同之处: 游牧部落:夸张的人体,红木棒的启示 农业文明(埃及):传承3千年的非现实人体,稳定、秩序,阶级制度的庄严体现。 希腊:从写实人体到虚拟人体

12、,从现实到理想,从实然到应然。一方面,源于其文化观念即认为完美的身体居住着神,另一方面超真实令人厌恶,人们不能忍受过度的真实。,共同的原则: 渴望超凡入圣,渴望理想。而理想又与他们的文化有关,文化是至高无上的王者,艺术均反映了人类文化的某个侧面。,二、与美联姻的艺术,关于美的思考 1、美是什么? 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美学思想的形成 2、美学的确立: 1750年,德国美学之父鲍姆嘉通:Aesthetic译为“感性学” 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确立,一)古希腊,美在和谐。 主要艺术类型:雕塑和戏剧 美表示一种秩序,客观的宇宙的秩序。 1、前苏格拉底时期,宇宙论美学。 cosmos,秩序/和谐,从混

13、沌中生出秩序。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及数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定律,黄金分割律等。 “宇宙的规律性第一次被说出来。”(恩格斯),数 音乐 建筑 天体(大宇宙) 音乐净化 数 人体(小宇宙) 和谐,帕特农神庙,维特鲁维人(达芬奇),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家。,望楼的太阳神阿波罗 古典后期公元前4世纪末,米卢的掷铁饼者,古典时期,古希腊:神性的身体,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又名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2、柏拉图:美在理式(哲学理性) 洞穴譬喻,理式之光 艺术的本源(质):

14、理式论 艺术的创作:摹仿论 艺术的鉴赏:迷狂论、回忆说,“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 - 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第一句话 这个洞穴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人类永远生活在柏拉图的洞穴里。,雅典学院-拉雯尔,二)中世纪,美在上帝。美是上帝之光。 神学:Theology ,希腊文Theo即为看到目的,神就是看到最终目的。(宗教理性) 美是上帝的光辉,艺术依附于宗教。主要艺术门类,音乐和建筑。 东欧:拜占庭式 西欧:哥特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代表,“心飞向上帝, 飘飘荡荡” -历史学家普洛可比乌斯,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巴黎圣

15、母院正面,雷姆(Reims)教堂(12251245) 是哥特式古典主义的代表作。,祭坛木板画,奇马布艾(Cimabue)的圣母豋宝座图(约1285-86,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表情较保守、平面化。,三)文艺复兴:约14-16世纪,人性之光(人性的美,理性之美),从神学到人学,从神权到人权,关注人的精神性与世俗性。绘画占主导。 以人的眼认识自然,再现自然,要真实再现就有相关的对解剖学、透视学、配色学的研究。,小资料:欧洲雕刻史上三座高峰 第一座:古希腊,公元前5C,菲狄阿斯,神像雕塑,古典审美理想,静穆渊雅 第二座: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近代精神,以人的觉醒与挣扎为重要主题。 第三座:罗丹

16、(1840-1917),思考人间疾苦,近代向现代转型,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人的代价。,雅典娜头像,菲狄阿斯,亚力山德罗斯创 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希腊之美: 理想的秩序与和谐。,在崇尚美的形体背后是将残废的儿童惨酷地丢向深谷。 在崇尚美的精神背后是对奴隶的专横与残暴。,梵蒂冈 西斯廷教堂藏,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米开朗基罗 创造亚当 1510 年,从教会宗教到人的宗教,被缚的奴隶 米开朗琪罗,米氏所代表的是打破和谐的近代精神 “灵魂的反省的痛苦,生之厌恶,对于物质束缚的争斗,这是他的灵感的原素。” -罗丹,“为何人希冀长寿与欢娱?我们愈被尘世的快乐所眩惑即我们愈被它所戕贼。” -米开朗琪罗,中世纪艺术家主要表现宗教的神秘与虔敬。 到了文艺复兴,米氏是将宗教题材变成了人的热情的激发,具体体现了时代的思潮。 人的自我发现与人的自觉,人的美与人的崇高。当然崇高是必伴随着痛苦。,罗丹青铜时代1876年,一个人从朦胧到觉醒、 到行动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