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80248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藏药制剂讲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藏药制剂培训讲义四川甘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杨世华前言:一是不敢冒言讲课,谁都害怕连问三个为什么?二是学过藏医药的权当大家一起温习,没学过的和大家一起切磋;三是,本次会议筹备已久,主要意图是:(1)希望大家对咱们的藏医药有一定的了解;(2)希望大家加大对藏医药的管理,特别是对藏药制剂的管理。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一、藏医药历史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之一的优秀文化,是藏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藏医学历史悠久,具有3900多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

2、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同时,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对于藏医学的起源来说,愈来愈多的人主张由笨教祖师辛饶弥奥齐创造的,因为笨教是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土生土长的早期宗教,笨教历史学者提到笨教有九大医集,其中包括近期我国四川发现的笨教丹珠尔中确有医方四部,其内容广泛,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有人认为,在藏王聂赤赞布时期,当时有一种取自动物颅内的,被称为“吐君旺日”的药丸,其记载见于藏医药物学

3、家蒂玛格西丹增平措所编辑的,笨教祖师辛饶弥奥齐的师徒杰布赤西所著的毒药疗法之中,至今有目共睹。为此,藏医界的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藏医药学至今有3900多年的历史。公元四世纪,天竺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棋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从天竺、汉地及大食分辨清楚三个医生代表三个不同的古代传统医学体系,并译出各自体系的医学著作,其中天竺医生巴拉达扎译出大小砂粒、酥油制备法,汉地医生韩文杭德译出伤术论、大食医生嘎列怒译出医术文集、鸡、孔雀、鹦鹉病治法。此后,三人共同编撰成无畏的武器。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一些中医著作译出,然后加以编撰成门介

4、钦莫(即医学大全)。概而括之:藏医药是在藏族本医的基础上吸收大食、天竺、汉地等医学精华后发展升华而来。当时藏王从西藏邻邦邀请了德高望重的医学家,同他们一起吸收翻译了不同民族的传统医学的著作,并汇总编撰成了现存最完整地藏医学著作,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玉妥.云登贡布、碧棋列贡、吾巴曲桑、齐齐谢布、米娘绒吉、昌提杰桑、聂巴曲桑、冬门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云登贡布最为有名。下面简介几位名藏医。(一)藏医宗师玉妥云丹贡布。玉妥云丹贡布(708-835年)是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藏医药学大师,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创建藏医药学完整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是藏医学理论体

5、系的奠基人。他走遍藏区各地,广泛搜集和研究民间医方,总结民间医药经验,他结合中外医学成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从而形成了藏医的一整套体系。从此,藏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传玉妥云丹贡布来过康定且逗留时间较长,考察过环贡嘎山的药材资源。他在藏医学方面做出的卓著贡献,广为传颂。公元708年(藏历土猴年猴月15日)玉妥.云丹贡布诞生于拉萨西郊堆龙吉纳一个藏医世家,后为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御医。玉妥.云丹贡布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到青少年时代,在医药学方面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和很深的研究,且颇具名望。自25岁起,为了更广泛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以西藏本土医学为主的医药知识,他舍弃优裕的生活环境,千里迢

6、迢,外出行医求学。先后遍游藏区各地和尼泊尔、印度等邻近国家学习和吸收各地医学精华,并多次到祖国内地五台山等地考察、了解和学习汉地医学,从而积累和丰富了自身的医学知识。玉妥这种善于吸收百家之长,集各派精华为己用的学习方法,对他后期事业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年时期,是玉妥在医学事业上的黄金时段,他在高度统一和整理西藏本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医家学派之长,花费二十多年的心血,完成了藏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四部医典。从而以创新的精神,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创立了较完整的藏医学体系,为发展藏医药学,做出了不朽的功勋。玉妥晚年,除了继续著书立说之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医学教育方面,先后培

7、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藏医高层人才,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诫。特别是在西藏贡布地区(现林芝米林县境内)创办藏医学校,广泛实施教学,并制定了相当于现在医学博士、硕士等的学位授予制度。在距今1200多年前,开创藏医高等教育与学位授予制度的先河,可谓人类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到公元8世纪末,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的问世,真正标志着藏医药学体系的建立,这是藏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玉妥.云丹贡布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四部医典对藏医药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千多年来,历代藏医学家视四部医典为藏医药学母本,是研习藏医的基本依据和指南,也是藏医药学习者必修的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

8、版的汉译四部医典序文指出:“这是一部古代医学巨著,在藏医学中,它的重要性相当于汉族医学中的黄帝内经”。玉妥云丹贡布光辉的一生,不仅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医学著作,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科学领域里,永不疲倦的进取精神和勇于探索前人未足领域的开拓精神是最重要的。玉妥.云丹贡布恰恰具备了这一非凡的素质,从而成功地跨进了庄严的医药科学殿堂。玉妥.云丹贡布传中记载:青少年时代的玉妥,不仅具有相当高明的医学知识,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富有科学的创造性。他曾应周边国家国王的邀请,前往行医,在尼泊尔成功医治了尼泊尔国王寒性胃肠顽疾;在克什米尔运用藏医外科器械疗法对克什米尔大臣桑格白巴成功进行了脑颅外伤手

9、术,并得到国王嘉奖;在60岁时到祖国内地行医求学期间,玉妥还治愈过唐朝皇帝中风顽疾等。正是凭借这种高超的医术和孜孜不倦的开拓精神,玉妥赢得了各国国王、王公贵族和当地医生的肯定与尊重,成为当时举目公认、名扬四海的医学家。 (二) 玉妥萨玛云丹贡布。玉妥萨玛云丹公布是玉妥.云丹贡布的第十三代后裔,是玉妥.云丹贡布之后藏医药学史上的最杰出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第二个药王佛。玉妥萨玛云丹公布于藏历火马(公元1126)年诞生于后藏年堆古戏日塘(现江孜县年堆乡)。在幼年时具有观察尿液、脉象、分辨草木土石等药物天才。8岁开始学医,很快成了著名的医生。14岁时,遇见堆敦公却嘉布患重病求医,玉妥为他医治好。后来,

10、堆敦公却嘉布为报答治病之恩并预料玉妥萨玛云丹公布必将成为神医,就把从巴塔尔扎处获得的四部医典献给玉妥萨玛云丹公布。玉妥萨玛云丹公布曾先后六次到印度、尼泊尔等地求学,他一边钻研学习,一边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多年医疗经验,并结合几百年来祖先们积累的医疗知识精髓,对玉妥.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经行注疏、补充、完善,形成了目前藏医药最权威的经典四部医典。另外,他先后编著了医疗实践简要、甘露精华简续、三部卷医经、本草大全、等多种著作。他的医学思想及这些医著,被认为藏医药发展道路上的指路之明灯。他还培养了松木顿、益西宋等众多著名的医药人才,并为他们传承四部医典为主的各种医典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为藏医药的继

11、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邬坚巴仁钦贝。邬坚巴仁钦贝(公元1230-1309年),将独特的药物炼丹经典炼坐台论,由印度文译成藏文,并著有该书释义坐台三论、坐台炼制窍诀银塔、耳传手册等。其主要弟子是公元1284-1339年生于阿里芒玉精通五明学学问的嘎玛让琼多吉,他著有详细记载八百三十多种药物功效的巨著药名海,系著名的经典药物学著作,被后来的医学家们视为可靠准确的依据而加发引用。 (四)唐东杰波。唐东杰波(公元1361-1485年),终生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做善事,是奠定拉萨药王册的最初基础者。著述有身体健安、能治百病的智托洁白丸和对瘟疫等内外科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红丸等许多秘诀传授给后代。二

12、、藏医药文化(一)藏医的原理简介。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为“隆”(指气)、“赤巴”(指火)、“培根”(指水、土)三大因素。“隆”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等。“隆”基本分为五种,即:“持命隆”、“下泄隆”、“上行隆”、“平住隆”和“通行隆”。藏医的诊断,采用“望、摸、问”的方法,切脉时,同样以“寸、关、尺”配属五脏六腑,而且十分重视“尿诊”。治疗时,除使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物外,还配以穿刺、放血等疗法。胚胎学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七世纪,藏医就开始了对胚胎学的研究,并初步记述了人体的胚胎发育,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述了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五部遗教之一的洛

13、本嘎唐中也记载:“胚胎首先要经历鱼期,其次要经历龟期和猪期”。藏医对人体发育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要早于外国学者。(二)四部医典系列挂图综述。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制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建立西藏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当时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结嘉措亲自主持,召集全藏著名医药学家和画师,以北方学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所绘四部医典教学图画为基本,综合各派画稿,增补必要内容,由洛札诺布嘉措主持图形起草,黑巴格涅主持着色描绘,于公元1688年完成了六十幅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此后,又依据月王药诊等经典医籍,补充了数幅尿诊和火灸穴位图,并参照各地收集的新鲜药物标本,补画了部

14、分西藏特产草药,使挂图增至七十九幅。七十九幅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制成于公元1703年,它是现存四部医典系列挂图的标准蓝本。七十九幅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问世后,曾经多次复制。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当政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于公元1916年,在拉萨创建医药历算院(藏名译音“门孜康”),委任哲蚌寺名医钦绕诺布(公元18791962年)主持,并明令前藏、后藏、西康、阿里各地选派生徒入院学习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知识。为了教学需要,1913、1923和1933年,曾三次成套复制。西藏解放后,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分别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保存。目前,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存有挂图164幅,西

15、藏自治区藏医院存有挂图130幅。两处虽共有挂图294幅,但仅能配齐两套。现存的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除七十九幅正图外,尚另附一幅历代名医图,成为第八十幅。1、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基本上是四部医典具体内容的写实,它反映出千余年前形成体系的藏医药学,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水平。例如,在解剖学方面,挂图对人体骨骼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三百六十块,肋骨二十四根,牙齿三十二颗。对肌肉的描述比较粗略。对于脏腑,认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拢”、肠、胆、膀胱、“萨姆休”六腑。(拢相当于十二指肠,萨姆休相当于睾丸或卵巢。)图中将血管称做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的“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2、在生理学方面,挂图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精液进入子宫同女子经血混合即可受孕,孕期三十八周。图中对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对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挂图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它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罐比喻膀胱,用宝库比喻睾丸或卵巢,虽不能完善阐明务器官功能,但均具有一定道理。3、挂图介绍,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分为内服、外治两大类。内服法靠服用丸,散、膏、汤、药酒等各种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