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7618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试论工程质量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工程质量管理(杭州市建达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站 刘贝伦)摘 要在我国的基本建设中,工程建筑企业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如何持续稳定地提高工程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摆在工程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道长期研究课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尽快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论文以工程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 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 工程质量目 录1引言32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321质量检验阶段3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3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431高层管

2、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32人员的结构不合理433质量体系不完全适应质量管理的要求434没有建立必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4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441创建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44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5421质量教育工作 6422计量工作 75小结 71引言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质量问题,始终存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理论、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演变。质量管理,就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国家教育、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企业经营水平、经

3、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意味着社会则一富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无论是解决产品质量低劣问题还是解决物资消耗过高问题,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面推行质量管理王建桥, 陈宝军, 王藏虎. 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J. 水运工程 , 2003,(02).78.。2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以社会对质量的要求为原动力。按照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实践中的特点,一般分三个发展阶段:2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其主要代表是泰勒,他1912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在管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件,不仅改进了管理手段,

4、对人们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靠检验把关的质量职能,即从产品中挑出废品,这可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但却有管理效能差的弱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造成扯皮、责任不明。(2)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一但发现废品,已是既成事实,很难补救。(3)要求对成品进行全数检查,但全数检查并不等于就百分之百的准确。全数检查有时在经济上也并不合理,因为这样做会增加检验费用,还会延误交货期限。从技术上看有时也是不可能的,如进行破坏性检查时。2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事后把关,发展到工序控制,突出了质

5、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质量管理强调“用数据说话”,强调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管理,这是质量管理科学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为严格的科学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由于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忽视了质量管理的各种组织管理活动,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人们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原理又感到深奥莫测,误认为“质量管理是统计学家的事情”,因而对质量管理产生了一种“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进一步推广,限制了它的作用进一步发挥。2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

6、)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费根堡姆(A. V. Feigenbaum)与朱兰(J.M.Juran)等。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就是“三全管理”,即全面的质量、全过程和全员参加,是系统科学全局观点的反映,所以有些专家学者又称全面质量管理为质量系统工程。3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3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改进。中层管理人员不善于学习,心浮气躁,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2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施工管理人员太少,后勤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不起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公司没有形成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产品

7、形成过程中,质量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质量管理仅仅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质量与自己的关系。33质量体系不完全适应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责任制没有做到责、权、利的统一,不能完全落实,甚至形同虚设。质量工作没有计划、缺乏目标,走一步说一步,干到哪儿算哪儿,不能形成全员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34没有建立必要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闭塞,反应迟钝,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质量成本观念落后,多数的投入用在了解决质量问题上了。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41创建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 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己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

8、柱精神。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追求,从对中外一些著名的企业的观察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己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在施工企业中,管理是舟,文化是帆,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这是一个企业必须努力做到的。创建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决不是少数人的事。(2)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

9、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要用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3)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4)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树立质量标兵,先进个人等形式,领导带头倡导质量优先思想。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为蹊”。(5)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要结合“质量年”、“用户满意工程”、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形式,将企业文化溶于全体员工的思想与行动中。(6)企业文

10、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开展得生动活拨,蔚然成风,取得实效。4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邸建伟. 施工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浅论J. 山西建筑 , 2003,(15) .56.。工程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要有大的提高,必须从实施TQM开始做起。以前在建筑企业中曾经推行过QC小组的质量控制模式,对提高建筑企业

11、的质量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大量涌现,人们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地应用了系统分析的概念,要求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研究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TQM的核心是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人本管理和人人参与,靠全体员工来搞好质量管理。推行TQM,必须从下面两方面做起。421质量教育工作质量教育工作,必须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领导首先应该重视,并且克服一些不利于推行TQM的思想观念,切实把质量管理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司领导要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加强学习,接受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逐步改变一些旧的

12、观念和思维模式。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工作要靠人去做,工程要靠人来施工,工程质量的优劣,归根到底取决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取决于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的水平。开展TQM,必须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工作视为提高工程质量、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保证。对于工程公司的员工质量教育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方面是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TQM基本知识的教育。以此强化全体员工“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观念,克服对质量认识上的错误,以使全体员工对TQM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有一个普遍的了解和掌握,并

13、结合本职工作灵活地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员工的专业工作特点,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培训工作一定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有效果,这项工作要依据质量体系中培训工作程序来进行。(2)标准化工作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是一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生产、技术、经营全部活动为内容,制订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有组织的活动。它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是衡量企业产品

14、是否合格和优劣的尺度。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是考核评价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以至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标准化工作作为基础,企业开展TQM可以说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另一类属于管理标准。这类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实现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的具体标准。如所规定的各项管理业务活动的工作程序、办事规则、业务守则及各种职责条例等。它们主要是衡量工作质量的依据。质量体系的认证,就是一次管理的标准化活动,而且采用的是国际上最流行的管理标准。如果做好了,将会极大地提高工程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二要全员参与;三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四要保持各部门、各方面标准的连贯一致,成龙配套,并定期修订;五要标准成文,内容明确具体。422计量工作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有测量,才有科学”。一个企业要想科学规范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离不开计量工作的标准化。从企业看,计量工作是保证测量的量值准确一致,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施工规范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