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7530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类资料)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酒企业良好作业规范前 言本规范以省地方标准DB 33/T4562003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为依据,参GB12698黄酒厂卫生规范有关内容,结合我省黄酒生产企业实际制订。本规范由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提出,由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厂起草。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黄酒生产企业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等方面的良好作业规范。本规范适用全省范围内生产经过包装的黄酒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2、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12698黄酒厂卫生规范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091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3 术语和定义GB/T 1509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

3、酒(饮料酒)乙醇含量在0.565.50(vv)的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3.1.1 发酵酒以谷物类、水果类及其它含淀粉及糖份的植物性原料经糖化或不经糖化发酵制成的含酒精饮料。3.1.1.2黄酒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分为干黄酒、半干黄酒、半甜黄酒、甜黄酒其它黄酒等。3.2原材料指原料、配料和包装材料。3.3内包装材料指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食品容器,如瓶、罐、盒、袋、瓶盖、瓶塞等,其材质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3.4 外包装材料指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包括标签、纸箱、捆包材料等。3.5产品包括半成品、

4、最终半成品及成品。3.5.1半成品 指任何成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经后续的制造过程,可制成成品。3.5.2最终半成品指经过完整的加工过程但未包装标示完成的产品。3.5.3成品指经过完整的加工制造过程并包装标示完成的待销售产品。3.5.4勾兑指以指标不同的合格半成品或成品酒,互相掺混,达到某一质量标准的成品酒的操作过程。3.6厂房指用于黄酒加工、制造、包装、贮存等或与其有关的全部或部分建筑及设施。3.6.1生产作业场所(车间)包括原材料验收、原材料处理、制药、制曲、制酒母、浸米、蒸煮、发酵、洗坛、坛消毒、压榨、沉清(过滤)、煎酒、储酒、勾兑、洗瓶验瓶、灌装封口、杀菌、外包装、成品仓库等作业场所。3

5、.6.1.1 原材料处理场所(车间)指从事原料的整理、准备、筛选、精白、清洗、浸泡、分切、剥皮、切割、粉碎、焙炒、除梗、破碎、酶制剂处理、压榨过滤等工序的场所。3.6.1.2蒸煮场所指原料进行蒸气蒸煮的作业场所。3.6.1.3制曲场所指用原料作为基质培养糖化菌、酵母菌等固体曲类的作业场所。3.6.1.4发酵场所指经蒸煮的原料,在糖化菌、酵母及酶制剂作用下或原料直接经酵母作用,生成酒精的作业场所。3.6.1.5包装场所(车间)指成品包装的场所,包括内包装室和外包装室。3.6.1.5.1内包装室指进行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内包装作业场所。3.6.1.5.2外包装室指进行不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外包

6、装作业场所。3.6.1.6包装后杀菌处理场指进行产品包装后的加热杀菌处理场所。3.6.1.7内包装材料准备室指不必经任何清洗消毒程序即可直接使用的内包装材料,进行拆除外包装或成型等的作业场所。3.6.1.8 缓冲室指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经过生产流程而直接进入管制作业区时,为避免管制作业区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入口处所设置的缓冲场所。3.6.2管制作业区指清洁度要求较高,对人员与原材料的进出及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等,必须有严格管制的作业区域,包括清洁区及准清洁区。3.6.2.1清洁作业区指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3.6.2.2准清洁作业区指生产车间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

7、业区域。3.6.3一般作业区指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3.7辅助场所(车间)指不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包括检验室、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锅炉房、机修车间、更衣室、洗手消毒室、厕所和其它他为生产服务的配套场所。3.8清洗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杂物的处理过程。3.9食品级清洁剂指直接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器具、容器及包装材料,不得危害食品安全及卫生的清洁剂。3.10 外来杂物指除原料之外,在生产中混入或附着于原料、半成品、成品或内包装材料上的污染物或令人厌恶、甚至导致食品失去卫生及安全性的物质。3.11有害动物指直接或间接污染食

8、品或传染疾病的小动物或昆虫,如老鼠、蟑螂、蚊、蝇、臭虫、跳蚤、虱子等。3.12有害微生物指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或危害公共卫生的微生物。3.13食品接触面指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器具及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表面。3.14隔离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的方法予以隔开,如隔墙等。3.15区隔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或无形的方法予以分隔。区隔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完成,如场所区隔、时间区隔、控制空气流向、采用密闭系统或其它方法。4 厂区环境4.1企业不得设于易遭受污染的地区,厂区周围不应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否则应有严格的食品污染防治措施。4.2厂区四

9、周环境应易于随时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秽等。厂区的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绿化。4.3厂区邻近及厂内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它硬质材料铺设,防止扬尘及积水。4.4厂区内不得有发生不良气味、有害(毒)气体、煤烟或其它有碍卫生的设施。4.5厂区内禁止饲养与生产无关的动物,实验动物的饲养区应适当管理,避免污染食品,其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4.6厂区有顺畅的排水系统,不应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污秽、破损或孳生有害动物而造成污染的可能。4.7厂区周围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的设计和建筑。若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以下部分应采

10、用密闭性材料建造。4.8厂区如有员工宿舍及附设的餐厅等生活区,应与生产作业场所、贮存食品或食品原材料的场所隔离。5 厂房及设施5.1 设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酒厂、车间等)宜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5.2 厂房设置与布局5.2.1厂房应根据生产工艺需要设置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原料验收、原料处理、浸米、蒸煮、制曲、发酵、煎酒、贮酒、勾兑、内包装、外包装、杀菌等场所及更衣室、检验室、办公室、厕所等场所,并予以标示。5.2.2厂房设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和卫生要求,有序、整齐、科学布局, 工序衔接合理,避免原材料与半成品、成品之间交叉污染。5.2.3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的配置及使用面积与产品

11、质量要求、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应低于3m。5.2.4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一般应在90cm以上),保证使员工操作(包括清洗、消毒、机械维护保养),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产品或内包装材料。5.2.5 设立独立的、具有足够空间的理化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必要时设立独立的感观检验室和留样室,并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5.3 车间隔离5.3.1 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生产操作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以防止相互污染。 5.3.2凡清洁度区分不同(如清洁、准清洁及一般作

12、业区)的区域,应予以隔离(如表1)。(按GB/T 18204.1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各生产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每平皿菌落数(cfu/皿)一般作业区500, 准清洁作业区 75,清洁作业区 50。)表1 黄酒生产企业各作业场所的清洁度区分厂房设施(原则上根据加工顺序排列)清洁度区分原材料验收场所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容器堆放及处理场所制药、制曲场所原料处理(浸米、蒸煮)场所空瓶(罐)整理场所大坛黄酒澄清过滤、煎酒、坛消毒场所内包装容器洗涤场所(注1)瓶装黄酒杀菌、验酒、贴标场所原水处理场所一般作业区采用开放式设备的发酵场所(注2)制酒母、压榨场所瓶装黄酒勾兑、过滤场所验瓶场所内包装材料的准

13、备室缓冲室需进行后杀菌处理的成品的内包装室准清洁作业区管制作业区不进行后杀菌处理的最终半成品的冷却及贮存场所不进行后杀菌处理的成品内包装室清洁作业区外包装场所储酒库、露天储酒场所成品仓库一般作业区检验室办公室(注3)更衣及洗手消毒室厕所回收空瓶存放区其它非食品处理区注:1.内包装容器洗涤场所的出口处应设置于管制作业区内。2发酵过程中,发酵场所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存在于空气中,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暂不作具体要求3.办公室不得设置于管制作业区内(生产管理与现场检验场所除外,但应有适当的管理措施)。5.4 厂房结构5.4.1厂房应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建造,坚固耐用、易于维修和保持清洁,并能防止原料、半成品、食品

14、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害虫的侵入、栖息、繁殖等)。5.4.2为防止交叉污染,应分别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空气幕(即风幕)或水幕、塑料门帘或双向弹簧门。不同清洁区之间人员通道和物料运输应有缓冲室。5.4.3 车间内如有楼梯或横越生产线的跨道,应避免污染附近的产品及食品接触面,并有安全设施。5.5 安全设施5.5.1 厂房内电源必须有接地线和漏电保护系统,不同电压的插座必须明确标示。5.5.2 高湿度环境使用的插座和电源应具有防水功能。5.5.3 防火、防爆及消防设施的设置满足消防法规要求。5.5.4 必要时,在适当且明显的场所设置急救器材。5.5.5在产生酒精蒸气和CO

15、2等危险性或有害气体及有可能造成缺氧的工作场所,必要时应设置警报系统,设置连锁安全装置。5.5.6有液体流至地面的生产场所,生产环境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的区域应配置防水、防滑安全工作鞋。5.6 屋顶与天花板5.6.1车间和仓库的室内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无异味、表面光洁、易清洗、耐腐蚀、耐温的浅色材料。屋顶要有适当的坡度或弧度,减少和防止冷凝水滴落。5.6.2 车间内空调风管的安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原则上应安装于天花板的上方。5.7 墙壁与门窗5.7.1管制作业区的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的浅色防腐材料(采用密闭式发酵罐,可放置在室外工作的区域不作要求),不得使用含铅涂料,并用白瓷砖或其它防腐蚀性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8m的墙裙。5.7.2管制作业区和潮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