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77431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讲课讲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文档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画纸剪刀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30分钟。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第一次画一种形第二次再画一

2、种形第三次再画一种形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学生活动:30分钟

3、。一、组织教学。二、教师释题。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三、基本形分析。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

4、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五、着色。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1、作业要求:(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七、作业展评,

5、课堂小结。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第三课 猴子上树教学目标: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卡纸胶水颜料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30分钟。一、导入。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2、提问

6、:(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4、提问: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二、剪、撕树形。1、回顾旧知。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

7、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三、组拼、粘贴成“树林”。1、拼摆树木。(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2、树林的组拼。(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

8、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

9、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30分钟。一、复习导入。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松鼠:尾巴大大的,长颈鹿:脖子长长的,三、讲故事,揭示课题。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

10、趣,从而揭示课题。板书:帽子回来了四、欣赏范画,讨论。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风吹帽子挂树梢小猪急得蹦蹦跳谁能帮它去取帽森林(树、花、草、洞、石)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1、内容新颖、有趣。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3、色彩鲜艳。第二课时:学生活动:35分钟。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教学目标: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

11、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纸张颜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30分钟。1语言情景导入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

12、一步)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

13、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

14、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第六课 海底世界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我们这节课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