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76694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2005-11-24阅读次数: 193 发布者:赵书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 100089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使养猪生产的成本增加,经营无利或亏本,甚至企业倒闭。 当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疫病,具有新的特点:1.新疫病

2、多,传播迅速。1986-1990年普查时,畜禽疫病共有202种,80年代以来新病增加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2种),90年代又发现新的传染病10种,新病增加很快,且传播速度亦快。如在1987年于美国北卡罗纳州发现的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蔓延,我国于1996年发现以来,迅速在全国流行。又如在1996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我国于2001年开始有报告,一年后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2.非典型化。如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呈现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断奶前大批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过

3、去是在种猪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呈现应激性发病,均为非典型特征。3.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病原体(尤其以病毒为主)如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型等等,都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4.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改变。如哺乳仔猪由胎盘垂直感染而发病;断奶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加上环境应激易发感染。在繁殖、保育、生长育肥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分段模糊、不能全进全出,以致母仔间的垂直、老幼间的接力传播,造成猪群中反复循环感染。 在此情况下,没有一个综合的有效地办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只靠药物保健,很难达到安全的目的。药物保健有三大弊端:破坏猪群的免疫力;增加生产成本;药物保健往往以抗生

4、素为主体,容易导致抗生素残留,产生耐药性,对人体健康不利,应尽力避免。这就是为什么强调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根据。 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呢?分如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对猪场建设的要求 猪场场址选择、合理布局、远离传染病原的猪场建筑是猪群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条件。 1场址选择 猪场必须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开阔,有足够的地面,不过于拥挤。猪场的水质要符合标准要求,含有某些必需的化学元素,不含不利猪群健康的杂质。猪场的土质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为了不与农争地,又便于防制疾病发生,可选择适宜的山坡地,把猪场建在山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猪场饲料消耗、产品出场

5、、粪污、废弃物量多,运输量大,要求交通必须方便。但距公路又不能太近,一般要求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的距离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m。猪场距居民点不少于300500m,与其他猪场不少于1000m。猪场要建在居民点的下风方向。远离屠宰厂、肉类加工厂,这些地方往往是病原菌的集中地。 2建筑分区 一个功能齐全的养猪场有许多建筑物,总体讲应严格分为如下四个独立区域。(1) 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文化娱乐、食堂等。(2) 生产管理区。有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饲料仓贮库、水电供应设施等。(3) 生产区。有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主要建筑

6、。(4)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病猪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尸体处理设施等,粪污处理也应放在这个区里。 3合理布局 (1)四区独立。生活区应距猪场500m以上;生产管理区位于猪场的一端,形成独立的建筑群,与生产区之间有消毒室相联,消毒室的建筑如下图1所示。图1 消毒室的设计 隔离与粪污处理区,在猪场下风方向50m处的一角并有小门控制。 (2)三点布局。生产区分为三点安排,公猪、配种、母猪、妊娠母猪以及产仔舍(哺乳母猪)放置一点,断奶以后的保育期猪单独一点;生长肥育猪放置一点。各点距离可能从20m至1000m以上,彼此用绿化带、水渠或围墙隔开,三点间有道路或门控制,不能随意往来。 (3)四区三点的风向安

7、排 (4)场内道路与排水 净道与污道分开,净道运饲料,污道走粪便、病猪、死猪、出场猪等,净道与污道在场内不交叉。场区内排水系统主要为排除雨、雪水,一般在道路两侧,污水走暗沟,连通舍内粪尿沟。 猪舍内粪尿沟在小单元设置时,不能横向从上单元流向下单元,以免病原菌传播。 5场区绿化 场内舍间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场区小气候。据报道,猪舍间种植速生高大落叶树,场内空地种植蔬菜花草,场区外510m防风林,可以使冬季风速降低70%80%,夏季气温下降10%20%,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数减少20%80%。可见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无疑对猪群健康十分有益。为此,猪群生物

8、安全体系的建立,必须注意猪场的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养猪场,作好粪污处理系统,从条件上确保猪群健康。养猪生产的工艺技术是实现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关键措施。生物安全体系能否建立,能否有安全的保障效果,决定工艺技术实施。如小单元饲养,全进全出,早期断奶隔离饲养,母猪分段饲养及母猪分胎次饲养等等。一、小单元全进全出按四、五、六阶段工艺,以周制为生产节律,将全年生产量,均匀分布于每周内。以周一为始,周日为末。饲养于小单元猪舍内,实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有人对当前常用的生产工艺形式作过详细的观察测定,其结果如表1所示,测定分3种形式,即传统饲养、流水式不能全进全出和小单

9、元式生产、实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表1单元式生产效果统计表项目传统饲养流水工艺单元式生产母猪年产仔窝数1.82.22.22.4母猪年产活仔数18222224仔猪成活率(%)85-8790-929295保育猪成活率-9597生长育肥率(%)959597母猪年产商品猪数14.514.917.918.31921.5仔猪发病率(%)高较高低仔猪呼吸道发病率(%)一般高低商品猪上市形式集中均衡均衡从表1可见,单元式生产的仔猪发病率、仔猪呼吸道发病率均低。同样,全进全出既是避免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2001年普渡大学教授Bud.Har mon作过一个试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表2

10、全进全出的生产性能项目全进全出随进随出平均日增重(g)780690105kg体重日龄(d)173185日采食量(kg)2.357.24料重比3.023.25肺部损伤率()4391肺部感染率()3.214.8从表2可见,全进全出比随进随出的饲养形式,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3.04,达105kg体重日龄平均缩短了12d,平均每kg增重,耗料少0.23kg,即每kg增重节料7.62。屠宰后肺部损伤和肺部感染分别减少52%和11.6%。二、早期断奶与隔离饲养1993年以后,美国开始试行一种新的养猪方法,称之为SEW。中文称之为隔离式早期断奶。这种方法使养猪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其实质

11、内容,是母猪分娩前按常规进行有关免疫注射,仔猪生后吃好初乳,并按程序作疫苗防疫注射。在1021d断奶,然后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使母仔分开,隔离到250m到10km以外养育。即通常我们说的三点式饲养,空怀待配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饲养在一点,断奶后的培育仔猪饲养在一点,生长肥育猪养在一点。SEW法有以下特点1妊娠母猪作好免疫,对一些特定疾病产生抗体,可垂直传给胎儿,获得免疫力;2仔猪吃好初乳,从初乳中获得必要的抗体;并进行必要的免疫,增强仔猪免疫力;3在第1.第2两条作好后,仔猪22日龄以前体内有足够抗体,断奶后移到洁净、良好隔离条件的保育舍内饲养。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4这时仔猪具有一定的采

12、食能力,只要饲料配合好,仔猪会具有良好的消化能力;5母猪可以及时配种,提高繁殖力;6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干扰,生长发育正常,耗料量降低,提高生长速度。为了避免疾病干扰,保障猪群健康,采用早期断奶隔离饲养,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从日本的试验材料上可看出其效果,可见表3所示。表3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与常规断奶的比较项目常规SEW离乳日龄(d)2116.5分娩窝数/年2.262.44每头母猪年提供离乳仔猪数203425.38100kg体重日龄223190饲料报酬2.842.48带全群料重比3.362.92从表3可见,断奶提早4.5d,母猪年产仔窝数增加0.18窝,年提供断奶仔猪多5.04头,生长发育猪

13、达100kg体重时间缩短33d,每千克增重耗料和带全群耗料减少0.36kg和0.44kg。由于健康情况良好,生产经济效益随之提高。三、三点式饲养三点式饲养在国内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在2005年第3期养猪杂志发表的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邓志欢等人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针对一点式饲养(将种猪、保育猪、育的育肥猪养在一起)、二点式饲养(将种猪、保育猪养在一起,育成、育肥猪养在一起)、三点式饲养(将母猪、公猪、空怀猪、妊娠母猪及哺乳猪养在一点,保育猪养在一点,育成育肥猪养于一点,点与点之间相距1000m以上,采用全进全出,高床产仔和保育)三种饲养方式进行试验,2002-2004年25个猪场的生产成

14、绩统计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 繁殖性能的统计类型猪场数产活仔总数平均高产活仔数哺育仔活率()每天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三点式2789349.5197.1418.87二点式82499809.4095.0416.35一点式154221369.1893.1615.96相差三点比二点+0.11+2.10+2.52三点比一点+0.33+3.98+2.91表4可见,三点式比二点和一点平均每窝多产活仔猪0.11头和0.33头,哺育仔猪成活率高2.10%和3.98%,繁殖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同样,三点式饲养对生长发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也有良好的效果。见表5。表5 增重与饲料报酬类型平均每头断奶仔猪耗料保育猪料重比育肥猪料重比肥育猪月均增重达100kg日龄(d)三点式53.021.632.7021.28155二点式56.371.712.2920.23160一点式59.131.782.9218.22170相差-3.35-0.08-0.09+1.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