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20200618193150)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775881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20200618193150)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20200618193150)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20200618193150)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20200618193150) .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10 月自考时事政治复习手册(国内部分)045 (简答)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 造性;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单选)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三) (论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

2、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 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 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认识的产生 (单选)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它制约着哲学的认识论。 (单选)认识论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它的任务是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二、 (多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

3、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多选)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社会实践 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 推动认识的发展;社会实践为认识不为提供新的经验和 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社会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 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单选)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多选)认识主体的结构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 (单选) 人类整体是最高层次的认识主体,它包括

4、地球上的人类总体,既包括现在的人, 也包括历史的人,还包括未来的人。 (单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多选)认识客体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简答)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同一关系即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 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 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单选) 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 系。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5、。 第三,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 现。 (单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单选)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 路线: 一条是从物理学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 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第四,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单选)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 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 (单选)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 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

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 一、 (单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单选)感性形式产生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 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多选)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单选)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多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 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多选)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认根源。 (多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

7、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二,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二、 (单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单选)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把第一次飞跃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 世界的改造。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论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 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 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单选)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 统一。 (多选)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从客体方面来考察,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社 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 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单选)每个时代的人的第一次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单选)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