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35342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1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设计)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川煤勘设矿山工程分公司二0一三年四月一日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工程概况-3-第一节 矿井交通位置-3-第二节 矿井工程概况-5-第三节 矿井地理地质概况-7-第二章 施工准备-25-第一节 施工临时设施-25-第二节 主要施工设备及材料-26-第三节 施工组织及人员配备-27-第四节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31-第三章 施工方案-32- 第一节 施工方案编制原则-32- 第二节 巷道的开挖与支护-33- 第三节 施工技术工艺要求-38- 第四节 爆破-41- 第五节 循环作业-44- 第六节 风量计算及综合防尘-46- 第七节 提

2、升运输系统-48- 第八节 机修、供电及照明系统-48- 第九节 通风-50- 第十节 压风-50- 第十一节 排水-51- 第十二节 供水-51- 第十三节 通讯-52- 第十四节 地面工程施工方案-52-第四章 工程测量及地质工作-53-第五章 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55- 第一节 作业形式及施工进度安排-55- 第二节 工作面劳动力配备-57- 第三节 加快工期措施及计划-58-第六章 质量管理与控制-60- 第一节 质量标准-60-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60-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62-第七章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及控制措施-72-第一节 HSE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72-第

3、二节 健康管理-74-第三节 安全管理-75-第四节 冬雨季及夏季施工措施-97-第五节 环境保护(文明施工)-98-第八章 合理化建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100-第一节 合理化建议-100-第二节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101-前 言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以下简称四岗煤矿)位于雅安市207方向,直距约10km处的沙坪镇境内,行政区划属雅安市雨城区沙坪镇和观化乡,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5827、北纬295122;至雅安市有约31km水泥路相通,交通方便。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1月18日川办函200817号关于同意调整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内容

4、的复函,雅安市沙坪镇四岗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已关闭的雅安市沙坪镇大片煤矿二井。整合后批准开采硬炭煤层,开采标高+1500m+700m。整合后矿井更名为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根据四川省雅安市观化井田四岗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09)284号),四岗煤矿在批准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085kt 其中:(122b)类605kt,(333)类480kt。四岗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由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设计生产能力90kt/a。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批复于

5、2010年2月11日由“川经信煤炭函2010211号”文批复,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于2010年5月12日由“川煤监审批2010296号”文批复。原设计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在井田东南翼+935m标高新建主平硐,改造利用原四岗煤矿+1083m主平硐作回风平硐。矿井在建设期间,发生洪灾,冲毁了+935m主井工业场地,该场地现已无法恢复,业主拟在矿井东部+730m标高新建主平硐及工业场地;另因原设计的+1083m回风平硐围岩破碎、扩巷维修安全威胁太大,业主拟对原+1010m平硐进行改造作为矿井回风平硐;由于新设计的矿井通风路线较长,为降低通风阻力

6、,拟改造利用原+927m平硐作为副平硐。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根据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提供的四岗煤矿修改初步设计及开发方案等施工文件编制。根据我们现有的施工素质及技术装备,在考虑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采取了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进行组织施工,合理地对人力资源、施工机械及物资材料进行了配置。由于设计图纸、资料有限,对地面永久设施的布置及矿井整个开拓系统了解不全面,对井筒布置所处的地层层位大致了解,但其地质情况不详,编制时按现已掌握的资料仅考虑矿井投产移交一采区一面两头的施工,未就全矿井工程作详尽的整体施工安排,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

7、岗煤矿提供的四岗煤矿修改初步设计及开发方案等施工文件编制对矿井整合工程作了综合平衡安排,自恢复施工之日起建设总工期为20.8个月(624日历天)。为了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先形成井巷工程施工设施后,立即进行井巷工程施工,临时生活设施一部分利于业主设施,一部分随后逐步修建。一、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下列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5、煤矿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6、锚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规程(MT/T5015-96)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8、50203-200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2)10、煤矿测量规程(2010年)11、煤矿地质规程12、煤矿防治水规定13、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14、川煤集团广旺公司井巷掘进质量标准化附加考核办法1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16、煤矿建设安全规定17、煤矿建井手则18、砼拌和用水标准19、工程测量规范20、爆破安全规程21、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22、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23、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9、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列2000年1月,国务院发布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矿山工程部分)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J50326)29、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3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31、混凝土强度试验评定标准(GB50107)3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33、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13)3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8)35、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二、临时工程项目1、在+730m主平硐工业广场、+927m副平硐井口附近、+1010m回风平硐井

10、口附近施工临时库房、充电房、机修房、压风机房、拌料场、水泥库、调度值班室、食堂、临舍、办公室等施工、生活设施。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矿井交通位置一、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雅安市沙坪镇四岗煤矿位于雅安市207方向,直距约10km处的沙坪镇境内,行政区划属雅安市雨城区沙坪镇和观化乡,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827、北纬295122;至雅安市有约31km水泥路相通,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四岗煤矿第二节 工程概况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以下简称四岗煤矿)整合工程总工程量7058m。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8年1月18日川办函200817号关于同意调整雅安市煤炭

11、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内容的复函,雅安市沙坪镇四岗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已关闭的雅安市沙坪镇大片煤矿二井。整合后批准开采硬炭煤层,开采标高+1500m+700m。整合后矿井更名为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根据四川省雅安市观化井田四岗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09)284号),四岗煤矿在批准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085kt 其中:(122b)类605kt,(333)类480kt。四岗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由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设计生产能力90kt/a。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岗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矿产资源开

12、发利用方案)的批复于2010年2月11日由“川经信煤炭函2010211号”文批复,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雅安市盛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于2010年5月12日由“川煤监审批2010296号”文批复。原设计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在井田东南翼+935m标高新建主平硐,改造利用原四岗煤矿+1083m主平硐作回风平硐。矿井在建设期间,发生洪灾,冲毁了+935m主井工业场地,该场地现已无法恢复,业主拟在矿井东部+730m标高新建主平硐及工业场地;另因原设计的+1083m回风平硐围岩破碎、扩巷维修安全威胁太大,业主拟对原+1010m平硐进行改造作为矿井回风平硐;由于新设计的矿井通风路线较长,为降低通风阻力,拟改造利用原+927m平硐作为副平硐。鉴于上述原因,四岗煤矿需修改原初步设计。修改设计井巷工程量7058m,自修改设计批复恢复施工之日起建设工期为23个月。第 8页 /共 7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