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生物技术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73437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生物技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科学热门话题知识讲座结课论文 14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摘要: 综述了DNA探针、PCR、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析及ELLSA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关键词: 生物技术DNA探针PCR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析ELLSA食品检测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 iques for Detection in FoodsXie Xiuzhi(Guangzhou Agricultural S tandard and Supervisory Center, Guangzhou 510315)Abs tra c t: The p rimary p

2、 rincip les of several biolo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DNA p robe, PCR, bio2chip s, immuno2chromatographicassay( ICA) and ELLSA were introduced, and meanwhile, their app lication in the regions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were mainlydiscussed1Key wo rd s: Biological techniquesDNA p robePCRBio

3、2chip sICAELLSAFood detection当前,我国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仅靠常规的化学检测已不能满足快速判定的需要。一些简便、敏感、准确、省力、省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品安全性检测中。食品安全及质量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影响食品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的物理、化学、仪器等食品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需要。一些简便、敏感、准确、省力、省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品安全性检测中。近些年发展的生物技术检测方法因其特异的生物识别功能,极高的选择性,且精确、灵敏、快速、成本低廉,在食品科学领域中得到了

4、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检测致病性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等方面不可或缺。就近几年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几种生物技术,诸如核酸杂交、PCR、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做以介绍。1DNA探针技术1、1基本原理DNA探针技术又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即两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就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在已知的DNA或RNA片段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如32 P同位素标记,生物素等) ,制成DNA 探针,即可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与其互补的序列 1, 2 ,检测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此种微生物。近年来DNA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可以用DNA 探针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

5、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 3 - 5 等。1、2DNA探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 DNA 探针用于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是DNA探针的构建。为保证检测结果的高度特异性,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目标,构建不同的DNA探针。构建DNA探针是以待检微生物中特异性保守基因序列为目标DNA,以该序列的互补DNA作为杂交探针,对一般微生物而言,可以用决定该微生物特有的生理、生化特征的基因序列构建特异性的DNA探针。周志江 6 等用生物素标记的编码大肠杆菌耐热毒素( ST)的DNA片段作为基因探针,检测了污染食品中的产ST大肠杆菌。Moseley等( 1994)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沙门氏菌DNA片段

6、作为基因探针,检测临床样品、食品及饲料样品中的沙门氏菌,敏感性为80个细菌/g。Hill等曾用 a232 P 标记的DNA 探针检测污染食品中的产热敏性肠毒素(LT)的大肠杆菌,其敏感性达100个细菌/g。陈倩等 7 对从食品中以血清学初筛分离出的78 株ESIEC菌株,以rp2z为探针检测其HP I毒力岛基因,结果检出了7株,可鉴定为ESIEC大肠杆菌。传统的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 探针技术,具有半衰期短,对人体有危害,作为常规诊断、特别是在食品检测实验室中不太适用; 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分解,且易出现非特异性反应。近年来不少实验室采用地高辛代替进行标记,其毒性相对较小

7、,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DNA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2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2、1传统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 PCR)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方法 8 ,是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食品检测中, PCR主要用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检测。PCR方法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早在1992年就有报道 9 ,然而从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到近几年才比较广泛地应用。目前,利用传统PCR技术能够检测出的病原菌主要有单增李氏

8、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性小肠耶尔森氏菌 10, 11 。1996年德国伯恩斯坦大学的MeyerRolf等论证了PCR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而后,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在现有得到相关国家的安全评价的商品化源基因食品中绝大多数含转录启动子CaMV35 s、转录终止子NOS及抗生素抗性基因NPT,这为建立相应的PCR筛选检测方法提供了便利 12 。迄今为止,利用定性PCR 检测技术可检测如大豆、玉米、番茄、油菜等多种转基因作物 13 。传统P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一些缺陷,例如,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地检测,且在有死细菌存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假阳

9、性、不能检测致毒微生物产生的毒素等。因此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与PCR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展起来一系列改进的PCR技术。2、2实时定量PCR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GMO 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已被一些国家的政府实验室采用 14 。近年来,实时定量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外源DNA污染的定量,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掺假量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2003年, Sandberg等 15 用检测谷物基因来控制那些缺乏麦麸的婴

10、儿食物;曹际娟等 16 检测了肉骨粉中牛羊源成分; 2006年,Muleg等 17 检测葡萄中曲霉菌的污染程度;潘良文等 18 对转基因油菜中Barnase基因成功地进行了测定。Alery等 19 也证实了该技术是估计食品中普通小麦量的理想技术。2、3PCR2DGGE技术PCR2DGGE技术是由Sheffield等1989 年首次提出,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和PCR技术结合起来,可分离长度相同但是碱基不同的DNA片段混合物,在变性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能分辨一个碱基对,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8 。运用该技术,Ampe等 20 从面团中中鉴定乳杆菌和木薯淀粉发酵中的微生物菌落。2、

11、4巢式和半巢式PCR巢式PCR ( nested PCR)是在普通PCR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PCR 技术,其原理是设计两对引物,其中1对引物在另1对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上,通过2次PCR反应对某个基因进行检测。半巢式PCR ( semi2nested PCR)的原理与巢式PCR 基本相同,只是半巢式PCR只有1对半引物,有1个引物被用于两次PCR反应中。这两种方法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出现,同时可以使检测的下限下降几个数量级。从理论上来说,用巢式和半巢式PCR可以检测到低于10- 11 g/L的DNA模板量,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结果一般不需要再用其他方法来验证。另外,多重PCR8 , RAPD2P

12、CR21 , PCR2EL ISA13 等也在食品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3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生物芯片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其中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实现对病原性微生物及转基因食品等的检测。3、1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DNA芯片、DNA微阵列) 是将各种基因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待检样品DNA 经PCR扩

13、增后,制备荧光标记探针,然后再与芯片上的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和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来确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特定基因。因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性微生物,近年来受诸多研究者青睐。3、1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22 Appelbaum在对几种细菌进行鉴别时,兼顾了基因序列的保守性(含有细菌所共有的16S rDNA保守序列)和各菌种间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种鉴别诊断芯片不仅敏感度高于传统方法,而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Borucki等构建的混合基因组微阵列,可准确鉴别各种近缘单核增多李斯特菌分离物; Volokhov等通过单管复合体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6种

14、李斯特菌。Call等通过分析E1coli O157H7的Shiga样毒素及溶血素A发现基因芯片可准确检测各种E1coli O157 H7 的分离物; Chandle等确定免疫磁珠分离结合微阵列可检测生禽肉清洗液中的E1coli O157H7,其检测限达10 CFU /mL;空肠弯曲菌是食源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但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尚不甚了解,Dorrell等通过比较11株空肠弯曲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证实该菌荚膜决定Penner血清型,为确定该菌致病性相关指标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此外,Wilson等采用病原体诊断区基因扩增和20个寡核普酸藻红素标记探针开发出一套多病原体识别( MP ID)微阵列,可准确

15、识别18种致病性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炭疽杆菌的检测限低至10。Chizhiko等采用寡核苷酸芯片研究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及沙门氏菌的抗原决定簇和毒力因子与其致病性的关系,发现细菌毒力因子可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析检测。3、2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国际上尚无科学报告证实转基因食品的永久安全性。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和标识势在必行。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以及含有何种转基因。缪海珍 23 采用基因芯片(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制备)对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转基因农作物样品进行检测。该芯片中加了CaMV2P基因,可鉴定CaMV35S阳性是否是由于病毒污染样品所致,从而对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四大类农作物的转基因背景都有了了解,因此该基因芯片检测范围广。3、2蛋白芯片及其应用体久安全性术正蛋白质芯片与基因芯片原理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是预先将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检测试剂或检测探针以预先设计方式固定在玻片、硅片及纤维膜等固定载体上。该方法可对各种蛋白质、抗体及配体进行检测,弥补基因芯片检测不足。具有多元样品同时检测、可直接测量非纯化分析物、样品用量少、样品无需任何标记物、具有分辨和排除干扰信号能力、检测速度快、结果直观等特点 24 - 26 Rowe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免疫检测方法抗体芯片,检测葡萄球菌内毒素、耶尔森氏菌产生特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