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689111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莆田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也称“诗三百”。B. 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C. 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要态度鲜明。D. 雨果是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著有巴黎圣母院等。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停杯投箸不能食, _ 。(李白行路难)人有悲欢离合, _ 。(苏轼水调歌头)沙鸥翔集, _ 。(范仲淹岳阳楼记)_ ,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

2、记)_ ,佳木秀而繁荫。(欧阳修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 _ 。(欧阳修醉翁亭记)但愿人长久, _ 。(苏轼水调歌头)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_ ,在乎山水之间也。 _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_ , _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_(Adin Bdng),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_(A叠 B迭)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 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3、优势。闽江流域文化【甲】_(A兼容并蓄 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徙而【乙】_ (A传送 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处 _ 处 _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_ 乙 _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修改句: 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4. 名著阅读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杨志盘缠用尽,无奈之下,只好上街卖祖传宝刀,遇见泼皮牛二纠缠不休。杨志一时性起,失手杀死牛二。(水浒传) _ 祥子给杨先生家拉包月,还要做各种家务,经常遭受辱骂,但是想到工钱比别处多,他还是忍气吞声地留下。(骆驼祥子) _ 流落荒岛后,鲁滨孙每天用刻刀痕计算日期。为了吃上面包,他还尝试在旱季播种谷物,一举获得成功。(鲁滨孙漂流记) _ 5.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西游记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

5、被识破的呢?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

6、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_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 _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58.0分)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是

7、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普宁、寿圣院:寺名。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 遂弃舟 _ 濯足于惠因涧 _ (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_ A余: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

8、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甲乙两文中,“ _ ”“ _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_ ”“ 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甲文中“ _ ”字,可以概括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情感。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永恒之树章红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这么大、这么粗了。它大概有 50米高,树冠像一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遒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

9、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 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 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

10、候, 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那是哪里?” “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 他同意。但他还是迷惑地问:“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 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 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 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 后来这

11、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 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已的孩子。 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 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

12、着蹒跚的妈妈。 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 “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 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的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 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 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直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

13、了一种仅有的安慰。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需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去,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 (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一段对大树的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树的茂盛、生机勃勃。 B文章中的“他”因为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情,对大树有了新的理解。 C小男孩与大狗的和谐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D文章借物说理,赋予“树”丰富的含义

14、,读来韵味深远,发人深思。文中的“大树”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和“大树”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 “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用意?请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阅读旅程中拥有“心力量”朱永新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智慧。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