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72315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园林规划)第1章工程概述—文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述1、 工程概况1.1、项目概述1.1.1、工程建设单位:甘肃尖凡公路有限公司1.1.2、工程设计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1.1.3、工程监理名称:甘肃省文县尖凡公路高楼山隧道及引线土建工程监理合同段1.1.4、工程建设地点:甘肃省文县1.1.5、工程建设投资:建安工程概算总金额140570.3056万元1.1.6、计划施工工期:48个月1.1.7、工程标段划分(见表1.1)甘肃省文县尖凡公路高楼山隧道及引线土建工程标段划分表1.1施工合同段起止里程线路长度(km)主要工程备注路基(m)桥梁(m)隧道(m)第1施工合同段BK0+000BK18+853

2、.01818.7767789.12201.88107851.2、线路地理位置G212线是甘肃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个重要路段”公路网主骨架中的第二纵,是省会兰州通达陇南市及文县的重要公路,也是全省中西部地区与南部各市、州、县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本项目的实施,对完善甘肃南部地区网格状公路布局与结构,激活本地区县、乡经济,加快区域人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流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甘肃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履行其所提出的今后五年甘肃省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使全省干线运输网的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省会兰州与各市、州、县政府所在地以较高等级连接目标的需要。本项

3、目的实施,将高楼山的天然屏障彻底打破,交通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将明显地提高甘肃省干线公路网等级,尤其将提高甘肃南部广大区域干线路网等级水平,全面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路线北起尖山乡老爷庙东侧,现有国道212线桩号K522+850处,在老爷庙东北跨越洋汤河,路线向西经老爷庙村北后路线沿原有山路转而向南,途经老马子村、尖山子村、杨家沟村,在杨家沟村西进入高楼山隧道,下穿高楼山到文县凡昌村东侧白水江北岸,路线沿白水江二级阶地向西展现,顺接现有G212线对应桩号为K602+250。本项目路线全长18.776km(含10.785km特长隧道1座),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

4、计时速40km/h,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为8.5m,行车道宽度为7.0m,桥梁宽度为净-7.5+20.5m;隧道行车道宽度7.0m,侧向宽度为0.25m。本项目全线共分1个施工标段和1个监理标段。本投标项目工程为施工监理1标合同段,所管辖起讫点桩号为BK0+000BK18+853.018,总长度18.776km。2、自然与地质特征2.1、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地处西秦岭山脉以南山地,是新构造活动强烈区,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地表起伏大,岩石裸露,沟壑发育。根据地貌特征可将项目区划分为构造侵蚀高中山地和侵蚀堆积河谷川地两个地貌类型。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本项目地

5、处南秦岭地槽褶皱带(北部)与扬子准台地(南部)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带(二者界限大致为尚德口头坝洛塘峡里小郭家坝一线),松潘、甘孜褶皱系东侧。项目沿线则属昆仑秦岭大区,秦岭分区,由摩天岭复背斜、文县复向斜、白龙江复背斜组成的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较弱,在历次构造活动作用下,地质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褶皱与断裂组成。本项目位于白水江(嘉陵江支流)流域,工程沿线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白水江、洋汤河、尖山沟、关家沟等,均具有山区型河系特点,水位、流量动态变化较大。洋汤河上游有天然水库天池,水量稳定,比降大、水流急。白水江与洋汤河上游均覆盖有较好的森林植被。2.3、不良地质情况本工程线路区内主要存在崩塌、

6、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2.3.1、崩塌线路内发育的崩塌及潜在的崩塌点有19处,大多为小型岩质崩塌和碎石土崩塌。该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拟建公路进口引线处,尖山河两岸陡立岩质斜坡是其主要发育地带,而出口引线仅发育1处崩塌。已有崩塌多呈倒石堆、石滩,在临河坡脚、缓坡平台及公路临山体侧路边堆积,体积在数十方至千余方不等,部分崩塌位置较高,崩落时往往以碎屑流的形式向坡脚运移。潜在崩塌处坡体陡峻,坡度多大于60,其中的岩质斜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拉裂变形破坏明显,岩体松动破碎呈散体状或碎块状,坡体明显失稳。2.3.2、滑坡拟建公路穿越在白水江北岸和尖山河流域,区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峻,山峰至河

7、床相对高差9001500m,山坡坡度多大于40。复杂的地形条件,加之该区的特殊的气象、水文、地质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是线路内滑坡比较发育,路基多在滑坡体的中下部通过。2.3.3、泥石流线路内共有大小泥石流沟19条,其中尖山河中下游两岸11条,白水江北岸8条。泥石流沟除岗岗沟外均为稀性,都由暴雨引发,按其规模划分有中型泥石流沟4条,小型15条。工作区内尖山河中上游的果子沟、马槽沟、芦家沟等较大支沟流域泥石流不发育。2.4、气象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甘肃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年平均气温916,降水量4001000mm,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无霜期160240天。本工程项目所

8、在地(文县)气候为北亚热湿润气候向暖温半湿润气候过渡带,由于北有插梁岗、南有摩天岭等,山高谷深,气候差异悬殊,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北亚热、暖温、温带、寒温四种气候带,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回暖早,雨量少;夏季无酷热,局部地区暴雨多;秋季凉得快,初秋连阴雨多;冬季无严寒,较干燥。根据有关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9,7月平均气温24.8,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37.7(出现在1979年7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7.4(出现在1975年12月14日)。年平均降水量450mm850mm,降水总体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年际及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以

9、暴雨形式出现,日最大降水量73mm(出现在1988年5月30日)。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0-13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2122mm,年最大蒸发量2429.9mm(出现在1963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最大积雪深度为5cm。3、工程特点3.1、路基工程3.1.1路基宽度路基宽均采用8.5米。3.1.2路基高度本项目地处西秦岭山脉以南山地,路线均为新建。路线基本沿尖山沟内原路布设和加宽,以避免占用良田。路基为填方、半填挖路基,局部采用挡土墙,河道、泥石流沟设桥涵跨越。3.1.3路基边坡根据沿线地质情况和填挖高度,按照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采用路堤边坡坡率、路堑边坡坡率。3.

10、2路面工程本项目引线工程主要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总厚度49cm,各层厚度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5cm;水泥稳定砂砾20cm;天然级配砂砾20cm。收费站及过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总厚度60cm,各层厚度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2cm;水泥稳定砂砾18cm;天然级配砂砾20cm。3.3、桥涵工程本路段跨越的河流主要有洋汤河及泥石流沟。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中桥为1/50;小桥涵及小型排水构造物为1/25。桥梁宽度:小桥、涵洞宽度与路基同宽,总宽7.5m。中桥桥梁总宽度为8.5m,桥梁横断面布置为0.5m(墙式护栏)+7.5m(桥面净

11、宽)+0.5m(墙式护栏)。3.4、隧道工程本工程含高楼山隧道1座,长度10.785km,占全线总长的57.44%。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时速:40km/h使用功能:单洞双向两车道设计使用期: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防水等级:二级隧道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抗震等级为二级。3.5、交叉工程本项目在分别在引线工程进出口与G212连接处设置2处功能齐全的平面交叉工程。3.6、交通工程设施为发挥省道与国道及出口通边车辆快速、安全、高效的功能,沿线设置齐全的各种标志、标牌。4、标段划分及工程量情况本监理标段为1标,监理机构为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起止桩号为BK0+000BK18+853.018,总长度18.776km,划分为一个施工标段。主要工程量:1、道路工程:路基挖方42.1223万m3,填方41.4813万m3,沥青混凝土路面面积66351.2m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积2223m2。2、桥梁工程:中桥2座,小桥3座;涵洞24道; 3、隧道工程:高楼山隧道工程,长10785米,宽7.5米; 4、交叉工程:平面交叉道2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