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64796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 肃 省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凉州区农牧局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有实施方案编写依据1、项目概述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1项目区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2.2.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2.2.2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2.2.3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2.2.4农业生产环境清洁2.2.5优质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第三章项目实施计划3.1项目实施计划3.2项目建设目标3.2.1产业目标3.2.2科技目标3.2.3环境目标3.3项目实施方案3.3.1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应用工程3.3.2绿色核心示范区建设秸秆加工转化3.3.3绿色

2、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3.3.4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3.3.5农业信息工程3.3.6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程第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投资估算4.2资金筹措第五章项目建设年限及建设计划5.1项目建设年限5.2建设计划第六章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6.2社会效益6.3生态效益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运行机构及保障措施7.1项目组织管理7.1.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7.1.2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和制度7.1.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7.2项目建设后的运行管理7.2.1项目运行机制7.2.2项目运行管理措施7.3保障措施7.3.1加强组织领导7.3.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7.3.3以科技转化为目标,提

3、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7.3.4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7.3.5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目标,培育专业合作组织7.3.6加强绿色教育,强化技术培训,让绿色农业深入人心7.3.7加强环境管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第一章 项目概述及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1.1.2 项目主管单位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1.1.3 项目承担单位凉州区农业局1.1.4 项目实施地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所辖黄羊镇、谢河镇、双城镇、洪祥镇、张义镇、新华乡、高坝镇、发放镇、清源镇、金羊镇、西营镇、康宁乡、东河乡、长城乡、柏树乡、金塔乡、中坝镇、永昌镇18个乡镇。1.

4、1.5 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2010年。1.1.6 项目建设内容武威市凉州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凉州区的18个乡镇在开展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核心示范区建设、清洁净化、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市场体系建设等七大工程,带动凉州区绿色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1.1.6.1 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应用工程每年引进小麦、玉米、大麦、马铃薯、葡萄、食用菌、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40个左右, 五年引进200个。引进国内外优质奶、肉牛冻精2.5万粒,奶肉牛胚胎100枚,优质肉用种公羊50只,良种瘦肉种猪80头,良种鸡10万只。1.1.6.2绿色核心示范区建设工程建设13500公

5、顷绿色小麦核心示范区、 10000公顷绿色玉米核心示范区、3350公顷精细蔬菜核心示范区、3350公顷马铃薯核心示范区、2000公顷葡萄核心示范区及10万头养牛核心示范区、20万只养羊核心示范区、20万头养猪核心示范区、100万只养鸡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5.3万公顷优质小麦、3万公顷优质玉米、1.3万公顷精细蔬菜、0.4万公顷马铃薯、0.6万公顷优质葡萄标准化生产和50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140万头肉猪、1000万只蛋、肉鸡标准化生产。1.1.6.3 清洁净化工程新建容积为100立方米的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池200座,加工调制秸秆达100万吨以上。1.1.6.4 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工程建

6、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修改、实验、示范和完善凉州区主要绿色农产品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葡萄及绿色畜产品牛、羊、猪、鸡肉、牛奶、鸡蛋等50个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区级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检测站各1个,建立乡级农畜产品速测点18个。1.1.6.5 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建设绿色农业科技书屋100个,培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种植技术骨干1万人次,养殖技术骨干1万人次。1.1.6.6 农业信息工程完善凉州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体系网络,在18个核心示范乡镇建设18个乡(镇)农业信息站。1.1.6.7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程配套完善大型农产品、畜产品交易市场各2个。1.1.7 项目建设

7、目标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武威市凉州区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使农业投入品自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秸秆、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沙漠类型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为国家、省、市指导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1.8 项目总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1.1.9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投资3747万元,省市配套2253万元,地方自筹1500万元。1.1.10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绿色

8、农产品价格较国内同类产品高出10%以上,则可年新增产值2580.6万元,加上绿色生产节本技术的推广,可节约成本161.78万元,则年新增收入2706万元,五年可新增收入13711.9万元,投入产出比1:1.82。1.2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2.1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关于同意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的批复(中绿协20065号)1.2.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1、项目区基本情况本项目建设核心区为黄羊镇、谢河镇、双城镇等18个乡镇为主,辐射带动周边的其它20个乡镇。项目核心区及辐射区常年播种面积176.66万亩,农业人口74万人,年平

9、均气温7.9, 年日照时数2968小时,0的有效积温3003,年平均降雨量161毫米, 属于典型的半干旱灌溉农业区。气候适宜、环境优良,区内及周边区均无污染源,有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项目区地处西北内陆、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4402769米,年日照时数2968小时,年平均气温7.9,平均降雨量161毫米,蒸发量1800毫米,无霜期160天。总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光照资源丰富,生产周期“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已建成了80万亩小麦、45万亩玉米、10万亩葡萄、6万亩马铃薯、8.5万吨畜产品生产基地,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初步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生了五大历

10、史性的变化。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大宗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农、林、牧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农村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五是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2.2、项目建

11、设的有利条件2.2.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近年来,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水利设施:项目区有源自祁连山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四大水系,建有中小型水库九座,总库容达1亿立方米,配套齐全的机电井3355眼,各河系多年来平均径流量8.14亿立方米,累计衬砌干、支渠243条1006.86公里、斗农井渠13841条7375.79公里,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市的水库、机井、渠系、条田配套的农田水利网,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9万亩,实灌面积

12、达到140万亩,为项目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设施:项目区内312国道、兰新铁路贯穿全境,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畅通,可保证各类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电力设施: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电力供应总量达到 亿千瓦时,供应充足。通讯设施:电信、移动、联通网络遍布全区,凉州农业信息网络已初步建成,乡镇信息体系已初风端倪。市场设施:项目区内有西城区国家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和高坝、发放等6个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网络较好,市场体系建设完备。2.2.2 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主要了以红太阳、金三角、张义面粉为龙头,年加工能力为100多万吨的面粉加工业;以荣华集团为龙头,年加工能力为48万吨的玉米淀粉加工业;以凉州

13、麦芽股份公司、黄羊河集团武港麦芽厂、顺发麦芽厂为龙头,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的啤酒麦芽加工业;以凉州益民有限公司、荣华味精厂为龙头,年产熏醋1万吨、酱油2500吨、味精12万吨的调味品产业;以皇台酒业、青岛啤酒、莫高葡萄酒为龙头,年产白酒1万吨、啤酒8万吨、葡萄酒2万吨的酿造业;以祁连、新鲜蔬菜公司为龙头,年外销68万吨的蔬菜产业;以德农、金西北种业为龙头,年产7万多吨的制种业;以森泰生物科技公司、金凤凰禽业公司为龙头的畜产品深加工产业。这些均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2.2.3 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凉州区现已形成了区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员、组有科技示范户的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区、乡

14、两级共有农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高职15人,中职140人。此外,还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近年来,通过项目的带动、示范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同时,利用区内省属单位的技术优势,与甘农大、省畜牧工程学院、省家畜繁育中心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和生产联合攻关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2.4 农业生产环境清洁项目区内工矿企业少,没有工业“三废”污染,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特别是通过几十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更适宜农牧业生产,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2.2.5 优质农作物品种资

15、源丰富近年来,凉州区立足于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已筛选出适合凉州区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养殖品种,优质小麦品种有宁春4号、宁春15号、宁春18号、武春3号、武春5号等;专用玉米品种有豫玉22号、沈单16号、金穗2号、4号等;啤酒大麦品种有:甘啤3号、甘啤4号;肉牛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西德黄牛、皮埃蒙特牛为主;奶牛以黑白花、荷斯坦奶牛为主;肉羊以无角陶塞特羊、德克塞尔羊、夏洛来羊为主;瘦肉猪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特兰为主;肉鸡以艾维茵、AA鸡(艾拔益加,简称双A鸡)、罗斯308为主。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武威市凉州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2.2.6 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 凉州区共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1.41万亩,其中小麦65.2万亩,玉米16.02万亩,饲草15.49万亩,蔬菜4.7万亩;协议养殖肉牛2万头,协议养殖肉羊17.01万只。共有18家企业的34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其中面粉企业6家,13个产品;食品加工企业2家,2个产品;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