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636370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为赢】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中图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步为赢中图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1)一、选择题2009年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完成12题。1.十七届四中全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约位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 D.d点2.有关十七届四中全会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有关现象。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特征可判断9月15日地球公转位置可能位于d点。第2题,自9月15日至18日期间,地球公转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我国

2、的昼长逐渐变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答案:1.D2.B(2008全国卷)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D.66.5S、66S、0、40N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地较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地与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5.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

3、Pb1 B.Pa/Pb0 C.Pa/Pb1 D.Pa/Pb1解析: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第3题,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三地昼渐长,所以三地为北半球,地昼渐短,所以地为南半球。第4题,看图,a月和b月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B都错。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地纬度比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错。地与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第5题,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a/Pb1。答案:3.A4.D5.A (2010杭州模拟)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

4、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68题。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甲24452.02H乙40281.18H丙35211.41H丁26361.86H6.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 ()A.冬至日气温低 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 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答案:D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

5、时间最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答案:A8.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 tan601.732) ()A.35米 B.40米 C.45米 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答案:B9.(2009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A.23N B.63N C.43.5N D.27N解析: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6、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二步:c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23.5,且图中a小于c,则a为3.5,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答案:B10.(2009天津高考)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如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 B.正北1200 C.正南000 D.正南1200解析:图示显

7、示该点出现了极昼现象,且在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000;由于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并不是北极点,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拍摄者的正北方。答案:A读图,回答1113题。11.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夜长达最大值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解析: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根据与南、北极圈的位置关系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答案:A12.晨昏线从CD移动到A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

8、渐短昼渐长C.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解析:当晨昏线处于AB位置时,此时为夏至日,由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答案:B13.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公转相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解析: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其他三项为地球自转的结果。答案:A(2010惠州调研)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1415题。地点日出时间日落时间718164865415306361650824185614.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A. B. C. D.解析:

9、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答案:B15.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解析:根据我国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看出我国此时为冬季;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可以看出1为近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A。答案:A二、综合题16.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C。(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

10、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理由是 。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

11、东南方,当上海(121.5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答案:(1)06634S(2)A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 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 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右图)。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 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

12、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并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解析: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在本题的题干及插图中有两个重要提示,一是飘扬的旗子,二是“若干个同心圆”。只要稍加思考,就应该想到旗杆的晃动对观测结果的干扰;平均值的计算,是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同样在地理活动中也适用。答案:(1)如下图。(2)116.9E。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