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3763517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飞经字帖临习指导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各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灵飞经帖的用笔特点,大略归纳为63种形态。又结合钢笔的书写特点,讲述每种形态的用笔方法。1、平切横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2、仰切横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

2、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3、短平横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4、右尖横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5、长平横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可

3、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6、长俯横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7、垂露竖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平横直立状。8、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9、短平竖运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

4、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10、上尖竖切入落笔,由轻渐重,稍按后提笔空收,有向、背、直三种状态。11、短撇竖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左下行笔出锋。笔势斜面稍带弧度。12、斜撇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顿,再缓缓向左下按笔,速度渐快,手腕迅速发力向左下方撇出,笔尖快速离开纸面。根据弧度的大小可分为直撇和弯撇两种,直撇的弧度很小,线条直挺峻利,弯撇直中带曲,富有弹性。13、短撇短撇其形短小。根据斜度不同,可分为短平撇和短斜撇,写法相同,以行笔的角度不用确定平与斜。起笔切入,顿笔后迅速向下方撇出。14、竖斜撇先写竖,行笔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

5、在字中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竖撇书写时忌行笔过程出现明显的停顿轨迹。行笔过程由慢渐快,应一气呵成,自然流畅。15、直撇直撇势直锋利,自上而下切落顿笔,行笔时中指抵上,使笔迹挺而爽。顺势出锋。16、长撇形态较长,在字中往往是主笔。写法类似斜撇,中间行笔不宜太快。17、月弯撇因其形态中间弯两头尖形似柳叶故称柳叶撇或兰叶撇。书写该撇时应注意两点: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18、回锋撇以上所讲的撇,收笔时都有出锋,而回锋撇收笔处带钩状。起笔切落后略向右顿,中间行笔呈弧势,出钩宜小,即笔尖离开纸面的纵向角度要大,小则拘谨。19、俯仰撇先呈

6、俯势又转成仰势的称俯仰撇。先自右下向左上回锋落笔,蓄势渐快撇去,继而如写柳叶撇,一气呵成。整个撇的形态呈S形,曲中有直。20、弧撇弧撇写法:先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右下行笔再快速向左下方撇出中间向右突,有弧度。21、平挑平挑斜度较小,起笔切中稍顿,即刻再向右上挑出。22、斜挑自上向下切落,轻按后向右上挑出,与右部首笔相呼应。23、短挑形态较小, 自左上向下切落笔,略顿后向右上快速挑出。24、长挑开态较长,自左上向右下切落笔,顿笔后向右上行笔,由慢到快,出锋快速。中段也可略带弧度。25、斜捺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轻快行笔,稍顿后向右出锋。写捺最忌捺角与斜画棱角分明,犹如两笔写成,其关键在顿笔时笔尖不能停滞

7、。26、弧捺在斜捺的左上头增加一段平弧线,以切势平落(自左向右),迅速转锋右下,其余类似斜捺写法。27、平捺取势较平,形态类似放平的弧捺。起笔逆锋略顿后向右下行笔(稍平),再顿笔出捺角,收笔可露可藏。28、反捺捺画收笔取势向右,而反捺收势向左,与之相反,故称反捺。落笔取切法,自左上向右下渐行渐按,收笔处稍驻,向左上提起,使之藏锋。29、侧点侧点又称切点,形态自左上向右下侧。书写时,三指向左前方伸出,带一点弧度向右下回缩,重按后稍驻,笔尖离开纸面即可。侧点是写好其他点的基础,容易出现落笔不尖、形态过长、收笔臃肿的毛病。30、垂点因形如悬挂之露珠,故名垂点。取自上而下的笔势,收笔处可向下或略偏左,

8、写法类似侧点。31、横点将侧点放平,又如切横缩小为点状。32、俯点在侧点的基础上,以连带笔势向左下方出锋。写法是切落笔后向右下略按再向左下方出锋收笔。33、仰点取势与俯点相反,呈上仰之势。自左上而右下切落笔,右顿后向右上方挑出收笔。34、左点类似垂点,但弧势正好相反,在不同的字中,可以向左偏、右偏或垂直。35、向右点落笔自左上向右下,顿笔后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略长于落笔部分,点呈弧状。区别于仰点之处是后部分比前部分长,挑出的角度较平。36、挑点自上而下切落后顿笔向右上挑出,挑出部分长于起笔部分,挑点一般处在左下角位置,出锋后与右旁首笔相呼应。37、撇点如短撇之起势,先顿笔后向在下方撇出,撇点形

9、态不宜过长,略呈弧势。38、竖点如短垂竖的上部,横势落笔,顿笔后向下轻按收笔。39、长点写法同侧点,将中间的行笔过程延长,呈一定的弧势。40、微点微点写法与侧点基本相同,取势或直或斜,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定。微点一般在字的中间或角落,起补足空疏的作用。41、横折横折是横与竖的连接,先与横,收笔时向右下略顿,再向下写竖。转折处是写好该笔画的关键,应细心体察。42、竖折竖折是竖和横的连接,根据转折处的不同写法,可分为方折和圆折两种。方折的写法是先写竖,收笔略轻提起,笔尖在空中转向右切之势,再向右写横。圆折是先写垂露竖,收笔略向右按,快速圆转写横,关键是转的时候不要停顿,以免显得生硬。43、斜折形态短

10、小,写法类似折,竖也可写成向右下斜,横宜平,一气呵成,干脆利落。44、撇折这一种形态在“纟”旁中最为常见。撇可采用向背法,先写短斜撇,收笔速度稍慢,顺笔势顿笔写右尖横,一般是撇长横短、撇短横长。45、撇点这种形态在“女”旁中最常见,撇画应稍直挺,斜度不宜过大。反捺上拱,收势向上,要注意撇末与反捺起笔的衔接,勿使两笔交叉,从形意相连为尚。46、横折撇横折是横与撇的连结,横稍短,撇宜有弧度,忌直。一种是方折为主,转折处顿笔;一种以圆转为主,横稍平,圆中带折向左下撇出。47、横折折撇这是两个横撇的连结,第一横上斜,起笔用切顿或切入二种方法均可。横收笔时顿笔写短撇,撇宜直,收笔略慢,顺势下按写第二横(

11、自左上向右下斜),按后再写弧撇,形态稍长,这样两横两撇形态各异,两横一顿一切,一上斜,一下塌,两撇一短一长,一直一曲,变化组合,奇妙生焉。48、横钩横钩的书写是横末带钩,先写横,略平,收笔向右按,稍驻后向左下果断出钩;钩身宜短,钩势向字心,勿朝下。49、卧钩又称心字钩,落笔自左上向右下弧势切入后右行,继而再向上行笔,形成向上环抱之势,稍顿后向左上钩出。此钩较为难写,注意落笔不能按顿,是切入;笔尖接触纸面后,行笔由轻到重,作弧线运动,钩应向字心方向出锋。附件:1、平切横:起笔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纸面,产生左尖的效果。笔尖继续向右渐按运行(切勿向右下顿笔),稍驻收笔(将笔尖从纸面上提起)。平切横取

12、势略平,从线条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线,上部是一条弧线,前部分弧度小,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学时往往容易写成头部太尖细,而收笔时下挂。平切横要短小、圆润,富有弹性。2、仰切横:取仰势呈一定斜度,写法类似平切横,起笔带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从左上),收笔有两种,一种向右上方顿笔,迅速提笔;一种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钩状),这种横一般用在接写撇、竖等纵向取势的笔画搭配中。仰切横弧度不宜太大。3、短平横:短平横的落笔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顿笔后轻提向右行笔,最后稍驻提起向左收笔。手指的动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压,笔尖接触纸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笔右行,无名指和

13、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拨后重压,放松后收笔。短平横取势稍斜,中间可稍细。4、右尖横:起笔如短平横,行笔后迅速向右提笔挑出,形成右边尖状,一般取势向右上方。5、长平横:运笔过程类似短平横,形态较长,取平势,两头较中间略粗,中间较细,这就要求中间行笔要轻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笔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笔角度来增加平横的形态变化。6、长俯横:类似长平横,斜度比它大,中间上凸,呈扁担状,形态较长,中间细,两头粗,中间行笔速度宜快。7、垂露竖: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笔,食指和大拇指发力回扣,中指推动无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笔,要求垂直挺拔,中间略细,犹如长

14、平横直立状。8、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笔尖快速下行笔,尖顿时提高纸面,尾部尖状犹如悬挂针,故名“悬针竖”。初习时,往往落笔后就快速写尖状,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记先慢后快。9、短平竖:运笔过程类似垂露竖,然形态较短。居字中间时,呈直状,在左边时,有向势和背势两种形态,向势时头朝左,中间微向右挺;背势时,起笔略轻,中断略向左突。10、上尖竖:切入落笔,由轻渐重,稍按后提笔空收,有向、背、直三种状态。11、短撇竖:切入落笔,略顿后向左下行笔出锋。笔势斜面稍带弧度。12、斜撇: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顿,再缓缓向左下按笔,速度渐快,手腕迅速发力向

15、左下方撇出,笔尖快速离开纸面。根据弧度的大小可分为直撇和弯撇两种,直撇的弧度很小,线条直挺峻利,弯撇直中带曲,富有弹性。13、短撇:短撇其形短小。根据斜度不同,可分为短平撇和短斜撇,写法相同,以行笔的角度不用确定平与斜。起笔切入,顿笔后迅速向下方撇出。14、竖斜撇:先写竖,行笔至二分之一左右,迅速向左下方撇出。一般在字中起着平衡重心的作用,竖撇书写时忌行笔过程出现明显的停顿轨迹。行笔过程由慢渐快,应一气呵成,自然流畅。15、直撇:直撇势直锋利,自上而下切落顿笔,行笔时中指抵上,使笔迹挺而爽。顺势出锋。16、长撇:形态较长,在字中往往是主笔。写法类似斜撇,中间行笔不宜太快。17、月弯撇:因其形态中间弯两头尖形似柳叶故称柳叶撇或兰叶撇。书写该撇时应注意两点:速度由快到慢,再由慢到快,用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中间不要停顿,应一笔写成,且有一定的弧度。18、回锋撇:以上所讲的撇,收笔时都有出锋,而回锋撇收笔处带钩状。起笔切落后略向右顿,中间行笔呈弧势,出钩宜小,即笔尖离开纸面的纵向角度要大,小则拘谨。19、俯仰撇:先呈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