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3339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王则璎说课讲解(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中学 王则璎,2013年古诗文部分高考阅卷心得,考试说明总要求回顾,能 的古代诗文 正确解读传统文化 默写 的名句名篇,浅显,阅读,经典,常见,古诗文部分主观题得分一览表,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此处省去685个字)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2013年浙江高考文言语段),考题回顾:文言语段,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2、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一、考题回顾:文言断句,断对一处不给分, 断对两处、三处给1分, 断对四处给2分, 断对五处给3分。 断错一处不扣分, 断错两处、三处扣1分, 断错四处扣2分, 断错五处扣3分。扣完为止。,二、断句题评分细则,断对得分-断错得分=最终得分,【几个数据】 平均分为1.11分, 0分率为43.79%, 满分率为13.6%。,【几个问题】,2.句式结构不敏感,3.答题不规范,三、

3、答题情况分析,知识运用不灵活,1、小故事培养语感 2、好习惯规范答题,四、断句复习小贴士,小故事培养语感,1.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4.李公子列传(上)李公子天一者京师人也李父国之将才未习弓马善咏歌

4、华武帝年李父双江以咏技之长入军遂戍疆适逢番邦柬国亲王赏识李父遂入京师以歌技博赏不表李公子少时受父命习咏技复以习抚琴善冰球技为气任戾名于京师,5.李公子列传(中)弱冠与友人驾车游于街巷生口角不逊李大怒拳掌相向曰吾将门子嗣尔欲奈何众哗之衙吏至于撵内获效火器众皆恐遂扑之入衙劳教期一载间李父泣对伤者曰悲乎子无教吾过吾欲与之棍棒愿笞世人啧啧之皆称渣,6.李公子列传(下)然疮痍未疗复年公子与友游于京师酒肆识一女子貌美公子与友共御旋走少顷为吏扑复入囹圄复一日世知国人皆惊于公子戾行太史公曰王侯嗣性情戾者有之乖张不禁者有之然如李公子者鲜矣故为此文以记之,统一用“ / ”断句 断在字与字的中间,不要断在字上 不要

5、过长,也不要过短,略微超出字的高度即可 先用铅笔试断,再用水笔描黑,尽量避免修改,好习惯规范答题,19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以知天下之材也/ 则求夫 贤而有名位 B.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以知天下之材也/ 则求夫贤而有名位 C.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D.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19请将你认为该断的方块用2B铅笔涂黑。(3分)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6、问 其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一、考题回顾:文言翻译,(2)奚重而不更也?,23字,6字,4分,3分,?,?,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材,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二、文言翻译评分细则,“劳于求”直译作“在寻找(寻求)人才方面很辛苦(辛劳)”,或意译为“辛苦地求贤”,也可得1分; “密于法”的“法”译作“法令”、“法律”、“制度”、“规则”都算对,“密”译作“严密”、“严苛”之类均算对,句式是否译出

7、也不作要求; “岂哉”译作“难道吗”或类似表示反问语气的意思,即算对。 “若今之患”一句,参考答案所译并不到位,没有“导致”的意思,译成“像今天这样的祸患(祸害)”应当更好。,二、文言翻译评分细则,二、文言翻译评分细则,(2)奚重而不更也?,“奚”是“为何”的意思,译出此意得1分 “重”是“严重”,译作“重要”、“重视”不给分 “更”译作“更换”“变更”“更正”之类都对,三、答题情况分析,1.脱离语境,孤立、生硬解释实词,2.未能准确判断得分点,存在漏译现象,3.忽视句式,文言句法不敏感,四、翻译复习小贴士,1.脱离语境,孤立、生硬解释实词 2.未能准确判断得分点,存在漏译现象 3. 忽视句式

8、,文言句法不敏感,遵循上下文逻辑合理翻译,强化语境意识,学会判断语句中的得分点,增加得分效度,积累常见文言句式的类型及翻译方法,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一、考题回顾:文言实词,二、实词复习小贴士,1.落实必修篇目中的重点实词,2.注意实词义项的扩展补充,二、实词复习小贴士,3.多种方法推断实词义项,二、实词复习小贴士,3.多种方法推断实词义项,二、实词复习小贴士,3.多种方法推断实词义项,二、实词复习小贴士,3.多种方法推断实词义项,二

9、、实词复习小贴士,3.多种方法推断实词义项,二、实词复习小贴士,一、考题回顾:文言虚词,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 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 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 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 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

10、】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一、考题回顾:诗歌鉴赏,一、考题回顾:诗歌鉴赏,21. 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2分) 22. 分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一、考题回顾:诗歌鉴赏,一、考题回顾:诗歌鉴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 分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骄靡奢侈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

11、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每点2分,表达流畅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诗歌鉴赏评分细则,(1)如果能够从“对比”入手,从思想感情方面分析统治者和冻死囚之间的对立的,且表达流畅的,可得3分。 (2)如果在分析中点到“文势陡转”的类似意思的,应该再给12分。,二、诗歌鉴赏评分细则,三、答题情况分析,考生1:将富贵者的奢侈生活与狱中无辜百姓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唐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考生2: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16句所写的公侯富贵者的奢靡生活与诗末两句所写的狱中冻死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3分,2分,三、答题情况分析,考生3:全诗用大量

12、笔墨描写了当官富贵者安逸舒适的生活,灯红酒绿,十分奢侈,到结尾处,笔锋一转,提到“阌乡狱”中的“冻死囚”,诗句简短,却形成强烈反差,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不仅能够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情况,而且能够从结构和艺术 特色上来进行赏析,尽管还不是很到位,但已属难得。,4分,三、答题情况分析,考生4:此诗开篇即写大雪满皇州之景,为下文公侯饮酒作乐与狱囚冻死的对比作铺垫。诗中第二至第四句,点明公侯等富贵者无饥寒之忧,只需想追游之事,第五至第八句,对仗工整,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富贵者寻欢作乐的场景,色彩鲜艳。尾句笔锋一转,指向狱中之景,囚犯耐不住严寒冻死狱中,与上文形成鲜明

13、对比,冲击感强,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具体准确,能够按题目要求,重点赏析 诗歌结构及对比艺术特色。,5分,考生4:此诗开篇即写大雪满皇州之景,为下文公侯饮酒作乐与狱囚冻死的对比作铺垫。诗中第二至第四句,点明公侯等富贵者无饥寒之忧,只需想追游之事,第五至第八句,对仗工整,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富贵者寻欢作乐的场景,色彩鲜艳。尾句笔锋一转,指向狱中之景,囚犯耐不住严寒冻死狱中,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冲击感强,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考生1:将富贵者的奢侈生活与狱中无辜百姓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唐社会的腐败与黑暗。,5分,2分,1.多阅

14、读诗歌鉴赏资料, 建构诗歌赏析的思维模式,四、诗歌复习小贴士,2.明确答题要领, 树立规范答题的思想意识,明确答题要领,明确表达技巧 明确涉题区间 明确答题步骤 a.准确指出使用了什么方法或技巧 b.结合诗句说明此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c. 解释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 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 (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15、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一、考题回顾:论语,二、评分细则,颜子、颜回、颜渊、回也、然回、而回 恶衣恶食、箪食衣敝、粗衣粗食(包括衣食两方面,意思与答案相近的词也可),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三、答题情况分析,1.错别字现象严重。 2.不能根据文段结构分析文意,第一空格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写法: “延回、严回、言回”等。,第二个空填成了“安贫乐道”、“富贵贫贱”等。,三、答题情况分析,二、评分细则,观点2: “安贫乐道” “富而好礼”,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观点1: “贫而

16、无谄、富而无骄” 或“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二、评分细则,罗列的观点基本准确,三个观 点均涉及,没有简析。(2分) 罗列观点不全面,无分析或分 析得不妥帖(1分) 观点错误,分析不到位(0分),三、答题情况分析,1.观点罗列不全面,单纯翻译 2.单纯罗列观点,无分析或分析不当 3.脱离材料,考生1:孔子的观点是:做到贫而无怨, 富而无骄。希望人们即使贫穷也不要 有怨恨;而富有时不骄傲。,考生2:一个人贫苦却仍然快乐地生活是 很难做到的,是十分高尚的,一个人富贵时应做到不骄傲,对人有礼貌。,三、答题情况分析,考生3:孔子认为富贵如浮云与己无关, 只有仁义才是自己所追求的。,【2009】,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