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33364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谦民教案资料(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陶谦民,房颤(包括无症状性)相关的心血管事件,死亡 死亡率增高二倍,独立于其它因素,只有抗凝治疗显示可以降低房颤相关的死亡 卒中 房颤导致的卒中通常是严重的,可致长期瘫痪或死亡;约1/5的卒中源于房颤,而很多原因不明的脑卒中可能与无症状的房颤有关,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对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差异的 住院 房颤占心律失常住院的1/3,同时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力衰竭的加重、血栓栓塞事件和急诊需处理的心律失常都为之增加 认知功能的障碍 即使没有明显的卒中,房颤导致的无症状脑栓塞可能造成血管性痴呆 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差异很大,可以从无症状到严重影响,主要是心悸和

2、房颤相关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左室功能 差异很大,可以没有心功能影响,到严重的心动过速心肌病伴发急性心力衰竭,房颤的病因,高龄 高血压 症状性心力衰竭 心动过速心肌病 瓣膜病 心肌病 房间隔缺损 其它先天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肥胖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心房因素 房颤发病前的病理生理改变 任何一种结构性心脏疾病都可能触发缓慢而渐进性的心房和心室结构的重构。在心房,增殖、纤维细胞和肌纤维细胞、过度的结缔组织沉着、纤维化是这个阶段的特征。结构上的重构导致电学上肌束间的分离、局部传导的不均一性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和维

3、持,这种电解剖学的基础形成多发的小折返环使得房颤得以长期稳定。 房颤发病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房颤发生后,心房电生理的特性、机械功能、心房超微结构随着发病的时间和病理生理的过程而变化。人体已证实房颤发生的数天内,心房的不应期缩短,这种电重构过程在房颤的早期就使心房组织更容易稳定地维持房颤。心房肌细胞不应期缩短的细胞学机制是L型钙离子内流通道的下调和内向整流K通道的上调。这些变化若在短期内回复窦律后能完全恢复。 心房收缩功能的紊乱亦发生在房颤发生的数天内,主要的细胞学机制同样涉及到钙离子内流通道的下调、细胞内肌浆网钙释放的障碍、肌纤维能量的变化 孤立性房颤,纤维化和炎症改变 电生理机制: 局灶性肺静

4、脉;多发的子环折返机制 基因倾向性:家族发病,长/短QT综合症,Brugada综合症有较高的发病倾向,有些基因变异,如PRKAG,钠离子通道基因变异SCN5A,EHRA: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Major risk factor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some types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mitral stenosis or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Vascular disease specially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5、 complex aortic plaque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出血危险因素,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 异常肾功能 定义为慢性血液透析、肾移植受者或血清肌酐200mol/L 异常肝功能 定义为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肝功能指标的显著异常(如胆红素二倍正常值,伴肝酶三倍正常值) 出血 既往出血病史和/或有出血素质、贫血等 不稳定的INR 指INR测定值不稳定或过高,或者测定值60%以上时间均不能在治疗窗内 药物或嗜酒 药物包括合用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镇痛药和酒精滥用者,房颤合并冠心病需支架植入的临床,1.出血低危或中危,可以考虑药物或裸支架,出血高危

6、尽可能选择裸支架 2.裸支架植入的病人,双联抗血小板+华法令三联治疗疗程为一个月,此后就用华法令单一治疗 3.药物支架,双联抗血小板+华法令疗程为36月,根据不同的支架种类,此后联合应用氯比格雷(或者阿司匹林)+华法令到12月 4.在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华法令时,INR控制在2.02.5 5.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无论植入药物支架还是裸支架,都应联用氯比格雷(或阿司匹林)+华法令至12个月,房颤的长期治疗,避免血栓栓塞 解除症状 并存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 心率控制 纠正心律紊乱,房颤的射频消融,适应症:射频消融一般作为最佳药物治疗后病人仍有症状,包括心率或心律控制,同时应考虑心房状况,如

7、房扑的类型,心房大小,房颤的病史;基础心脏病的存在与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变通的治疗方法,如药物等;病人的意愿 疗效: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在多中心研究显示出比药物控制心律更好的疗效,虽然随访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持续或长程持续房颤,射频消融的效益/风险的优越还未得到明确的认可,在某些病人可能需要大范围的消融或/和多次施行消融术,相对于胺碘酮,特别是长期治疗可能带来的严重而常见的副作用,有理由考虑在较为年轻的病人推荐作为治疗方式的一种可接受的选择 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首先还是考虑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在这些病人可能需要多次消融,且疗效差异较大,房颤的上游药物治疗,上游治疗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

8、指通过药物干预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炎症过程(如外科心脏手术后)等防止和延缓心脏重构避免新发的房颤;二级预防是房颤发生后,通过药物治疗防止复发或进展到持续性房颤。目前认为上游治疗药物包括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和omega-3多重不饱和脂肪酸(PUFAs) ACEI或ARB治疗对有明确心脏疾病(如左室功能不全或左室肥厚)降低新发房颤有临床依据,但对心脏结构中度损害或复发性房颤的作用证据不够充分。未证实某种ACEI或ARB作用优于其它药物。尚需正在进行中的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有益作用对死亡等硬终点的意义。 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PUFAs有动物实验和一些临床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某些类

9、型的房颤的预防发作或减少房颤的复发有一定疗效,但目前尚需等待大规模临床的结果。,特殊疾病或状态相关的房颤处理,合并心力衰竭 运动员心房颤动 合并瓣膜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合并糖尿病 老年人 孕妇 手术后(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 甲亢 预激综合征 肥厚型心肌病 合并肺病,老年人的房颤,Take Home Messages,ESC房颤2010年指南全面、详尽地总结了房颤近年来对疾病的认识、分类、抗凝和出血的临床(CHADS2 CHA2DS2 VASC HAS-BLED )、药物治疗(包括窦律维持和控制心室率)、射频消融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电转复的时间和抗凝,以及上游治疗方法的现阶段评价,并对临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房颤都提供了详尽的治疗指导,是依赖于数十年来对房颤的循证医学和临床积累的知识总结,有助于心电生理工作者和心内科医师提高房颤治疗水平的重要参考文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