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63252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赵嘏上课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晚秋 赵嘏,走近作者,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卒于任上。存诗 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生活上的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时显得格外强烈。,学习目标: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

2、的层次感。 2体会和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问题讨论,1、首联写的是长安全景还是局部之景?为什么?首联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怀?,原文:,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译文:,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无边的寒意,皇家的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残星几点

3、,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艳丽的紫色,静静地绽放着,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似乎含着无边的哀愁。家乡的鲈鱼味道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分析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思考:“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分析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半天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

4、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然伤神!,思考: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分析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

5、败叶,满面愁容。,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清莲愁”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诗着墨于深秋季节的景物: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作者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

6、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会忆起“采菊东篱下”的淘渊明,油然而起的归隐三径之心。更进一步反映出了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归思之情。,分析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凄凉的云物 汉家宫阙 几点残星、南归的大雁 长笛声 紫艳半开、篱菊静静 、 渚莲愁,总览长安全景,

7、秋夜将晓时分冷清、凄凉、孤寂的意境。,仰观,俯察,视觉 听觉,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愁(不得志,思归之愁),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点面结合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视听,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