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37629700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精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涂料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1总则1.4.1.1适用范围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或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涂涮的涂料防水层。1.4.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l)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2)建筑施工施工质量验收统壹标准GB50300200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4.2术语、符号1.4.2.1术语(1)涂料防水:于基层上涂刷有机或无机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有壹定厚度的弹性具有防水能力的防水层涂膜。(2)有机防水涂料:主要包括反应型防水涂料、水乳型防水材料和聚合物水泥型防水涂料,固化后

2、形成柔性防水层,用于主体结构的迎水面作防水层。(3)水乳型防水涂料:水乳型防水涂料是壹类以水为溶剂的挥发固化型有机防水涂料。(4)反应型防水涂料:双组分或多组分材料,按规定比例混合配制,涂刷后各组分发生交联反应,固化成膜的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基料,加入少量无机活性粉料(如水泥、石英砂等)制成的水凝固型涂料。(6)无机防水涂料:包括水泥基、水泥渗漏结晶型防水涂料,于水泥中掺有壹定数量的无机活性材料的涂料,可改善水泥固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可用于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作防水层。此类涂料不适用于变形较大或受振动部位。(7)壹道防水设防:具有单独防

3、水能力的壹道防水层。(8)胎体增强材料:聚酯无纺布、化纤无纺布或玻纤无防布等纤维材料,于俩层涂膜之间铺贴用以提高涂膜的抗拉强度和改善其延伸率,使涂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9)耐水性:是指防水涂料于浸水168h后,材料的粘结强度及砂浆抗渗性的保持率(即和浸水前的比率)。1.4.3基本规定1.4.3.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4级,各级标准应符合表1.4.3.1的规定,涂料防水适用于防水等级1、2、3级的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表1.4.3.11.4.3.2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厚度应根据防水等级按表1.4.3.

4、2选用。防水涂料厚度(mm)表1.4.3.21.4.3.3涂料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必须配套使用,所有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方案,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1.4.3.4防水涂料为多组分材料时,配料应按配合比规定准确计量、搅拌均匀,每次配料量必须保证于规定的可操作时间内涂刷完毕,以免固化失效。1.4.3.5防水涂料施工完毕且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防水层之间应设隔离层。(1)底板的细石混凝土厚度应大于30mm。(3)侧墙宜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层或多或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砖砌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

5、mm厚水泥砂浆。1.4.4施工准备1.4.4.1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掌握涂膜防水的具体设计和构造要求。(2)编制涂膜防水工程分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其内容应包含:1)人员、物资、机具、材料的组织计划;2)和其他分项工程的搭接、交叉、配合;3)原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检验方法;4)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5)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中的技术要点;6)本分项工程验收标准;7)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的组织记录及表格形式;8)施工进度计划安排;9)成品保护措施;10)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2)资料的整理要求。1.4.4.2材料要求(1)防水涂膜的外观质量和物

6、理性能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附录A、A.0.2条的各项要求,见表1.4.4.2l3同时须经试验检验。有机防水涂料物理性能表1.4.4.2l无机防水涂料物理性能表1.4.4.2-2胎体增强材料质量要求表1.4.4.2-2(2)防水涂料所需的材料必须具有产品说明书,试验方案,且需经抽样复验。1.4.4.3主要机具涂膜防水施工的主要机具为垂直运输机具和作业面水平运输机具,配料专用容器以及施工中的涂刷辊压等小型工具。1.4.4.4作业条件(1)上道工序防水基层已经完工,且通过验收;(2)地下结构基层表面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起砂、空鼓等缺陷。(3)基层表面应洁净干燥,含水不

7、应大于9。1.4.5材料和质量要求1.4.5.1材料的关键要求(1)有可操作时间。涂料应有适合大面积防水涂料施工可操作时间。(1)要有壹定的粘结强度,特别是于潮湿基面(即基面含水饱和但无渗漏水)上有壹定的粘结强度。1.4.5.2技术关键(1)涂料材料及配套材料为同壹系列产品具有相容性,配料计量准确,拌合均匀,每次拌料于可操作时间内使用完毕。(2)基层处理符合要求,基层应保持清洁、干燥,于涂料涂刷之前应先于基层面上涂刷壹层和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待其表面干燥后,随即涂刷防水涂料。涂料和基层必须粘贴牢固。(3)涂膜应根据材料特点,分层涂刷至规定厚度,每次涂刷不可过厚,于涂刷干燥后,方可进行上壹层涂

8、刷,每层的接搓(搭接)应错开,接搓宽度3050mm,上下俩层涂膜的涂刷方向要交替改变。涂料涂刷全面、严密。(4)有纤维增强层时,于涂层表面干燥之前,应完成纤维布铺贴,涂膜干燥后,再进行纤维布之上涂层涂刷。1.4.5.3质量关键要求(1)防水涂料必须具有壹定的厚度。(2)涂膜应具有壹定的抗渗性,即涂膜的耐水性应不低于80。(3)防水结构边角部位,穿过防水层的管道及预埋件部位的处理符合构造要求,涂层粘结牢固、严密。(4)涂层粘结牢固、严密,无空鼓、起泡、堆积、流淌、露底漏刷、胎体增强材料封边牢固无翘边。1.4.5.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1)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于通风差的地下室作业,应有通风措施。

9、(2)操作人员每操作12h应到室外休息1015min。(3)现场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物套,避免污染皮肤。1.4.5.5环境关键要求(1)防水涂料严禁于雨天、雪天、雾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之上时不得施工。(2)预计涂膜固化前有雨时不得施工,施工中遇雨应采取遮盖保护措施.。(3)严冬季节施工气温不得低于5。(4)溶剂型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水乳型防水涂料的施工温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要求,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14.6施工工艺1.4.6.1工艺流程1.4.6.2操作工艺(1)涂刷前的准备工作1)基层干燥程序要求基层的检查、清理、修整应符合要求。基层的干燥程度应视

10、涂料特性而定,为水乳型时,基层干燥程度可适当放宽;为溶剂型时,基层必须干燥。2)配料的搅拌采用双组分涂料时,每份涂料于配料前必须先搅匀。配料应根据材料生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现场配制,严禁任意改变配合比。配料时要求计量准确(过秤),主剂和固化剂的混合偏差不得大于5。涂料的搅拌配料先放入搅拌容器或电动搅拌内,然后放入固化剂,且立即开始搅拌。搅拌简应选用圆的铁桶,以便搅拌均匀。采用人工搅拌时,要注意将材料上下、前后、左右及各个角落均充分搅匀,搅拌时间壹般于35min。掺入固化剂的材料应于规定时间使用完毕。搅拌的混合料以颜色均匀壹致为标准。3)涂层厚度控制试验涂膜防水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涂膜厚度及

11、涂料的含固量确定(计算)每涂料用量及每道涂刷的用量以及需要涂刷的遍数。如壹布涂,即先涂底层,铺加胎体增强材料,再涂面层,施工时就要按试验用量,每道涂层分几遍涂刷,而且面层最少应涂刷2遍之上。合成高分子涂料仍要保证涂层达到lmm厚才可铺设胎体增强材料,以有效地、准确地控制涂膜层厚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4)涂刷间隔时间实验涂刷防水涂料前必须根据其表干和实干时间确定每遍涂刷的涂料用量和间隔时间。(2)喷涂(刷)基层处理剂涂(刷)基层处理剂时,应用刷子用力薄涂,使涂料尽量刷进基层表面毛细孔中,且将基层可能留下的少量灰尘等无机杂质,像填充料壹样混入基层处理剂中,使之和基层牢固结合。(3)涂料涂(刷)可采

12、用棕刷、长柄刷、橡胶刮板、圆滚刷等进行人工涂布,也可采用机械喷涂。涂布立面最好采用醮涂法,涂刷应均匀壹致。涂刷平面部位倒料时要注意控制涂料的均匀倒洒,避免造成涂料难以刷开、厚薄不匀现象。前壹遍涂层干燥后应将涂层上的灰尘、杂质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后壹遍涂层的涂刷。每层涂料涂布应分条进行,分条进行时,每条宽度应和胎体增强材料宽度相壹致,每次涂布前,应严格检查前遍涂层的缺陷和问题,且立即进行修补后,方可再涂布后遍涂层。地下工程结构有高低差时,于平面上的涂刷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涂刷。立面则由上而下,先转角及特殊应加强部位,再涂大面。同层涂层的相互搭接宽度宜为3050mm。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

13、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接槎处表面处理干净。(4)胎体增强材料能够是单壹品种的,也可采用玻纤布和聚酯毡混合使用。如果混用时,壹般下层采用聚酯毡,上层采用玻纤布。俩层之上的胎体增强材料能够是单壹品种的,也可采用玻纤布和聚酯毡混合使用。如果混用时,壹般下层采用聚酯毡,上层采用玻纤布。胎体增强材料铺设后,应严格检查表面是否有缺陷或搭接不足等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修补完整,使它形成壹个完整的防水层。(5)收头处理为防止收头部位出现翘边现象,所有收头均应密封材料压迫,压迫宽度不得小于10mm。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齐,如有凹槽时应压入凸槽内,不得出现翘边、皱折

14、、露白等现象,否则应先进行处理后再涂封密封材料。(6)涂膜保护层施工涂胶施工完毕后,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及时防水层免受损伤。保护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所用防水涂料的特性而定。1.4.6.3防水涂料施工注意事项(1)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壹经发现出现有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应立刻进行修补,凹凸处也应修理平整。基层干燥程度仍应符合所用防水涂料的要求方可施工。(2)配料要准确,搅拌要充分、均匀。双组分防水涂料操作时必须做到各组分的容器、搅拌棒,取料勺等不得混用,以免产生凝胶。(3)节点的密封处理、附加增强层的施工应达到要求。(4)控制胎体增强材料铺设的时机、位置,铺设时要做到平整、无皱

15、折、无翘边,搭接准确;胎体增强材料上面涂刷涂料时,涂料应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5)严格控制防水涂膜层的厚度和分遍涂刷厚度及间隔时间。涂刷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6)防水涂料施工后,应尽快进行保护层施工,于平面部位的防水涂层,应经壹定自然养护期后方可上人行走或作业。1.4.7质量标准涂料防水层的抽查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1.4.7.1主控项目(1)涂料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合格证、质量检验方案、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方案。(2)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的记录。1.4.7.2壹般项目(1)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层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检验方法: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3)涂料防水层和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