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62515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历史下学期期初联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8分)12.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孔子 老子 马丁路德 孟德斯鸠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孔子,主张仁、礼;马丁路德,主张宗教改革;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选D。老子主张无为,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

2、 老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13.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制

3、度14.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此举旨在平抑物价 “五都”分布在现今的豫、冀、鲁、川四省 “市”已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王莽执政时曾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旨在平抑物价,“五都”分布在现今的豫、冀、鲁、川四省,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选B。“市”已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表现15.右图中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阶段的控制区。在这一局势下,

4、 中共( )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战略决战C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 D准备发动渡江战役【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渡江战役16.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 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B.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C.

5、两段材料都不为一手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 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 ,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结论都以口述为依据,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17.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6、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等左倾错误导致经济困难,“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18.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

7、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方针是双百方针,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的19.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

8、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 的修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属于斯多亚学派,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内容20.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世

9、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符合上述说法,故选C。不能体现事件的等级或层次,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

10、初步形成表现21.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2.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过三个中立法案。而1939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新的中立法。这一中立法之“新”的含义

11、是( )A确立了“现款自运”原则 B美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C实施了“先欧后亚”战略 D废除了武器禁运条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39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新的中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中立法之“新”的含义是废除了武器禁运条款。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美国政策23.诞生于120年前的电影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有关电影事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96年北京徐园“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西洋影戏”B1905年谭鑫培主演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片,充分展现京剧的唱腔魅力C查理卓别林是“默片时代”

12、的代表人物D1927年爵士歌手标志电影技术进入有声电影彩色时代【答案】C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音乐与影视艺术影视二、非选择题(52分)38.(26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

13、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三 近代中国 大事年表西方的冲击: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双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弱点彻底暴露;中国的反应: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61-1894年的洋务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预备立宪1911年辛亥革命,否定了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一中“

14、罢丞相”之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8分)(2)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8分)【答案】(1)原因: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2分)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此后成立的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主子”与“奴才”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2分)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六部直属于皇帝,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随意性;(2分)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政治转型。(2分)(2)列举: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2分)顾炎武:“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2分)分析:这三位明末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谭嗣同等人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或革命运动,致力于新思想宣传,需要汲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