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869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3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诵读并默写本诗,积累文常,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精彩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基础梳理,壹,杜甫,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作者简介,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

2、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内部争夺统治权利的战争,唐由此由盛转衰,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歌行体: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其特点是篇幅可长可短;

3、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句式比较灵活,一般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庇护 突兀 布衾 三重茅 沉塘坳 俄顷 丧乱 广厦 见此屋,jun,chng,b,o,w,ho,qn,sng,chng,预习检测,qng,sh,xin,八月秋高风怒(ho)号,卷我屋上三重(ch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n)长林梢,下者飘转(zhun)沉塘坳(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ng)风定云墨色,秋天

4、漠漠向昏黑。布衾(q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意疏通,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打结。,长:高。,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忍能对面为

5、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作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呼不得:喝止不住。,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俄顷:一会儿,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衾:被子。,娇儿恶卧踏里

6、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里蹬破了。,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一会儿风停了,云黑得像墨,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天渐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哪里能得到,寒士:贫寒

7、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见:同“现”,出现,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内容理解,叁,杜甫,整体感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

8、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并寓情于描写之中,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请概括每段内容及作者情感。,祈求广厦 坚定悲壮,秋风破屋 痛惜焦急,群童抢茅 愤懑无奈,长夜沾湿 愁苦忧思,整体感知,2、本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记叙了诗人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忧愁难眠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诗句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1“怒”

9、字、“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怒”字,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2.“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动词连用,写出了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情景,突出了风大、害大,表达了作者了焦急无奈之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3、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他把顽皮的孩子比喻为盗贼,是否又过于严重了?,“老”字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4、“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

10、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诗句赏析,抱草的孩子也是穷人家的孩子,“盗贼”一词是杜甫的激愤之词,但他不是生孩子们的气,而是生社会的气,怨愤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诗句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5、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昏暗阴冷气氛,烘托愁苦心情,为下文写长夜难熬作铺垫。,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

11、寒苦不堪。,“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捱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穷苦百姓,并发出“大庇天下”的呼喊,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诗句赏析,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归纳总结,肆,杜甫,主旨归纳,诗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宁愿“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

12、”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拓展延伸,伍,杜甫,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请同学们回顾历史,说说还有哪些诗人,哪些诗句表达了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又该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呢?),“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愿天下无饥寒”白居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安定太平吧;如果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