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20541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腊八粥,作者 沈从文,第一课时,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相传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即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猎获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据说这一天也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所以也叫“佛成道节”“成道会”或“法宝节”,是佛

2、教的盛大节日之一。,二、关于“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 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 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有做腊八粥, 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 用,并馈赠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

3、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另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三、作家简介,腊八粥 糊涂 搅和 浓稠 可靠 肿胀 黄焖鸡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深褐 嘟囔 唾沫 吞咽 染缸 筷子,四、读一读,记一记,yn,l,h tu,jio huo,zhu,chu,zhng zhng,mn,h,d nang,tu,gng,kui,多音字,(y):声音哽塞或因悲痛而说不出 话来。如:哽咽等。,(yn):咽头,在鼻腔和口腔的后方, 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 道。如:咽喉等。,(yn):使嘴里的食

4、物或别的东西通 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如:狼 吞虎咽等。,咽,根据下列解释写词语。,(1)混合、掺杂;扰乱。( ) (2)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搅和,嘟囔,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17自然段):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概括描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略),细致描写了八儿急切等待着吃腊八粥的情形。(详),八儿同爹妈美美地吃上了腊八粥。(略),初学喊

5、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精读赏析第一部分,爱粥,开篇第一句作者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加之以“谁不是”的反问句式突出了腊八粥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些人喜欢,而是所有人都喜欢。平实的语言中暗含了无尽的赞叹。,(2)品析第1自然段第2句话。,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

6、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爱粥,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列出食材的种类,再写“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 “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全面调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等,仔细体味腊八粥的色香美味,拟人手法写腊八粥咕嘟冒气的“叹气”样,夸张地朝嘴里“塞灌”样,把读者也带入那境地,忍不住想要观其相,闻其香,品其味!难怪八儿那样迫不及待想吃!,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作者用他如椽妙笔把我们带入了热气蒸腾、香气缭绕的灶台边,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不仅勾出了我们的馋虫,更勾出了故事主人公心里的馋虫。他是谁呢?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作者如何写八儿盼粥?

7、仔细品赏其中的意味。,喜得快要发疯 眼睛可急红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那我饿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盼粥,二、精读感悟,“八儿”迫不及待地盼粥,盼之不得,便开始 想,他计划怎么分粥?你读出了什么?,“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语言描写把八儿的人小鬼大,活泼机灵,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分粥 (想粥),还没有锅台高的八儿在漫长等待的过程中,虽然使出了耍赖、讨好、卖萌等种种招数,但因为时间未到,“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这段猜想说明了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心理活动描

8、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一个“妙极了”概括了腊八粥带给八儿的美好体验。,猜粥,“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为什么八儿刚看到锅中的腊八粥时会“惊异”?,因为枣子和赤豆搁多了,所以八儿刚看到的锅中的腊八粥是“黑的”,因而“惊异得喊起来了”,这种描写是符合看羊还不够格的八儿的认知的,比直接由“妈妈”说出来更加生动真切。,看粥,三、主题探究,拓展阅读,1.主题探究:一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满满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如此甜蜜、美味?,家庭生活的温情。,2.写法梳理: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吃粥两件事情,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围绕等粥和吃粥这两件事情,详写了等粥

9、,略写吃粥。从八儿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亲见时的惊讶,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八儿的心理,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出来了。,因为有了前面极尽细致的铺陈,所以最后真正吃腊八粥章节,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就勾画出了八儿一家吃得多么酣畅淋漓,多么心满意足!而腊八粥的美味无比也尽在不言中了。作者这样安排,既以点带面地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图景。,3.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感受其极富乡土气息的语言魅力。,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言辞间平易近人,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一个个场景,犹如工笔国画,家常俚语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四、布置作业,2.腊八粥,分粥,吃粥,盼粥,等粥,猜粥,看粥,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亲见惊异,八儿,天真活泼,狡黠可爱,聪慧机敏,体贴善良,五、板书设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