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688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核舟记》《卖炭翁》小测(上海专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古诗文复习(8)核舟记卖炭翁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

2、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解释词语。1、能以径寸之木 2、尝贻余核舟一 3、

3、其两膝相比者 4、清风徐来 5、神情与苏、黄不属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嘻,技亦灵怪矣哉! (三)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 ,由 朝的 编著,本文作者是 朝的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文中提到的“大苏”是宋朝文学家 ,鲁直是他的朋友 3、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 、 、 等,表现了雕刻者的 和 ,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4、文章扣 (填两字)这一特点来描述核舟,下列选项中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是( )A、其两膝相比者,各各隐卷底衣褶中 B、盖大苏泛赤壁云C

4、、神情与苏、黄不属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说明、抒情和议论。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6.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盖大苏泛赤壁云”句语意相连B.“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核舟的体积之小。C.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

5、、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解释下列词语翩翩: 驱将: 敕: 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完整地描述卖炭翁 、 、和 、 的全部过程,揭露了 ,同时也表现了 。3.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苦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5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揭

7、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 “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8核舟记卖炭翁(答案)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8、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9、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一、解释词语。1.能以径寸之木(用) 2.尝贻余核舟一(赠) 3.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4.清风徐来(缓缓地) 5.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 二、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

10、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4、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这)技艺也真奇妙啊! 三、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由清 朝的张潮 编著,本文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文中提到的“大苏”是宋朝文学家 苏轼 ,鲁直是他的朋友黄庭坚 3.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 形状、 构造 、舟上人和物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和 巧妙构思 ,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4.文章主要扣奇巧 (填两个字)这一特点来描述核舟,下列选项中能具体表现

11、这一特征的是( D )A、其两膝相比者,各各隐卷底衣褶中 B、盖大苏泛赤壁云C、神情与苏、黄不属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也可以说明、抒情和议论。B本文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C本文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空间:先总后分先中间后两边,从走到右,由上至下。D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6.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A.“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盖大苏泛赤壁云”句语意相连。B.“长

12、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核舟的体积之小。((没用举列子)C.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先介绍船舱,在介绍船头、)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全文总分总结构,在围绕“奇巧”特点,先总后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13、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解释词语。1.翩翩:得意忘形的样子 2.驱将:赶着走 3.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4.直:“值”,指价格 二、内容理解。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 朝诗人白居易。诗完整地描述卖炭翁烧炭、运炭、和 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 的全部过程,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引出下文的“身上衣裳口中食”,答句才交代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