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554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三年级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北大经管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 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进食客 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高一新生在军训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 ,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A. 破釜沉舟 不由自主 不以为然 B. 孤注一掷 情不自禁 不以为然C. 破釜沉舟 情不自禁 不以为意 D. 孤注一掷 不由自主 不以为意【答案】C【解析】

2、试题分析: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孤注一掷比喻人在危急的时候拿出全部力量来作最后一次冒险。 两个成语都表示下最后的决心,决一胜败。但是“破釜沉舟”指的是强烈的信念,坚决的行动:“孤注一掷”指的是投机的心理,冒险的行动。“破釜沉舟”一般不带感情色彩,也可以用于略带褒义的句子。“孤注一掷”含有贬义,不能跟“破釜沉舟”混用。情不自禁的意思是感情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 不由自主的意思是有些事情吸引你不得不做,就是自己的欲望战胜了自己的理智。 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一个是欲望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

3、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B. 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C. 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D. 山西省通过大量的贴民意、暖民心的宣传教育,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得到宣传,也促使经营者不断

4、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选项A,成分赘余,删掉“校园环境”; 选项B,修饰语位置有误,“越来越多”应放在年青一代前。 选项D,成分残缺,“关于”前加“使”。故答案选C。【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

5、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3.填入下面一段文

6、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我以为小小说不应排斥故事(情节)性,恰恰相反,小小说的情节(故事)往往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 , ; , 。 , ,他既要惜墨如金又要纵情泼墨,这种矛盾状况要求作者必须拿“干货”,掏“精华”,任何的粉饰卖弄都是多余甚至讨厌的。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情节,他们很快就会厌倦喜欢读故事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俗文学之所以受欢迎,原因也在于此他们读小说首先注意的不是人物或主题,而是故事这就要看小小说作家能不能以极短的篇幅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而又复杂的故事读者在读小小说时,绝不会因为其篇幅短小而降低对故事性的要求,相反这种要求更高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7、考查的是语言的衔接和运用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句中的“喜欢读故事”承接首句中的“故事”这一话题,故排在最前;句中的“他们”指句中的“中国人”,故排在其次;句中的“他们”与句相同,故排在后;句是对的总结,故排在后;两句的内容相关,且句中的“小小说作家”照应文段最后一句的“他”,故排在最后。故本题答案选C。二、课内知

8、识考查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都是脍炙人口的抒情诗。B.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体裁上属于乐府旧题。C. 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D. 温庭筠,词风浓艳,辞藻华丽,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晚唐诗人。诗与李贺齐名,号称“温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学常识能力。文学

9、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选项A,长恨歌琵琶行是叙事诗;选项C,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选项D,诗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故答案选B。三、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

10、,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

11、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选自周书卢柔传)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胜轻柔年

12、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B.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C.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D.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B. 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C. 起

13、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D. 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B. 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C. 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D. 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

14、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答案】5. C 6. D 7. B 8. (1)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隔阂),下诏书命令命令贺拔胜出京管理荆州,卢柔认为可以趁此(借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了荆州。(2)(他们)背着(担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恰逢秋雨连绵,同行的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15、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年少”不作“笑而不应”的主语,所以排除B、D两项。从上下文看,“遣侯景袭穰”(导致“胜败”)的主语不可能是孝武帝,同时孝武是北魏皇帝,不会迁到东魏,所以排除了A项。“求归”是“表梁”的目的,“武帝”不作“求归”的宾语。故选C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践,履踏;阼,主阶;践阼,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后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