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54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出师表》《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测(上海专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古诗文复习(35)出师表山坡羊 潼关怀古 作答时间:20分钟(附答案及详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加点字解释 1.由是感激 2.临崩寄臣以大事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至于斟酌损益 5.恐托付不效 6.遂许先帝以驱驰 7.庶竭驽钝 8.臣不胜受恩感激 9.夙夜忧叹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所欲有甚于生者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呼尔而与之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杂然而前陈者 D.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二)句子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于诸侯。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第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和诸葛亮_ _两件事。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第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4.作者详述自己的身世、经历,表明自己 的思想感情和 的决心。 5.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是诸葛亮劝勉刘禅做到“开张圣

4、听”的目的。 B.“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是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是诸葛亮准备这次亲自出师北上伐魏要做之事。6.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B.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及对刘禅寄予的期望,写出了诸葛亮的忠诚之心。 C.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三条建议。 D.出师表以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贯穿全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刘禅的知遇之恩。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

5、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解释下列词语 聚: 怒: 踌躇: 经行处: 兴: 兴、亡: 2.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从表面看,似乎是喟叹 ,实际上却是哀痛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登潼关所见,由近至远。地形与历史巧结合,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B.“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C.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年。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D.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个性,是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B.“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四句写作者经潼关时所见所想。 C.“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并点明主旨。 D.这首小令的题目是“潼关怀古”,所以“怀古”是这曲的重点。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出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B.“怒”字不仅概括黄河波翻浪涌的咆哮的气势,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给读者以想象的天地。 C.“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波涛、山河的景象,是他亲眼看见的。 D.“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过渡到“望西都”,“望西

7、都”就会令人踌躇满志,激动不已。 35.出师表山坡羊 潼关怀古(答卷) 作答时间20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

8、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加点字解释 1.由是感激( 这 ) 2.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下;见识短浅) 4.至于斟酌损益 (益处) 5.恐托付不效(效果,见效) 6.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奔走效命) 7.庶竭驽钝(期望;劣马)8.臣不胜受恩感激(承受,禁得起)9.夙夜忧叹(早晚,日日夜夜)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在/介词,

9、比)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呼尔而与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修饰,地) D. 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介词,把)(二)句子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没有成效,

10、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今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第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三顾茅庐 和诸葛亮_临危受命_两件事。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第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作者详述自己的身世、经历,表明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5.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11、) A.“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是诸葛亮劝勉刘禅做到“开张圣听”的目的。 B.“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是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是诸葛亮准备这次亲自出师北上伐魏要做之事。(是诸葛亮自己陈述为兴复汉室所做之事)6.下列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B.出师表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及对刘禅寄予的期望,写出了诸葛亮的忠诚之心。 C.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三条建议。 D.出师表以

12、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贯穿全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刘禅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解释下列词语 聚:聚拢,包围 怒:指波涛汹涌 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兴:指政权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2.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从表面看,似乎是喟叹 历代王朝的兴亡,实际上却是哀痛劳动人民的苦难。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作者写登潼关所见,由近至远。地形与历史巧结合,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由远及近) B.“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C.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年。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D. 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个性,是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B.“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四句写作者经潼关时所见所想。 C.“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了作者的感慨并点明主旨。 D.这首小令的题目是“潼关怀古”,所以“怀古”是这曲的重点。(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