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761811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综合提升训练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注】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它的种子叫菰米,又名雕胡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汉武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

2、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行,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老学庵壁注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

3、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15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来源:学.科.网Z.X.X.K【注】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这年4月,诗人的朋友严武病逝;5月,诗人离蜀。蜀郡:即成都。如何:犹岂料。来源:学科网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4、分)()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五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B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C第五句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身衰体弱至极。D“随白鸥”,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15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杂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遥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阳景:日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

5、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故乡的亲友。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取其劝归之意。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鱼游鸟飞,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C役夫出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15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

6、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注】陆浑别业: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公务之暇,常前往此地消闲度假。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年余八十的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C颔

7、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15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6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

8、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想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箫鼓”一词,虽取意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来源:Zxxk.Com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15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览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

9、分)答:14解析:选B。诗人只是客观回顾历史,无褒贬之意。15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思路,进而分析是否“匠心独运”。比如同意 “匠心独运”的说法,可答因为本诗不写景而叙事,抒情时不借景抒情而是借叙事抒情,借以抒发对时局的慨叹。比如反对“匠心独运”之说,可答此诗名为登楼,但其实属于咏史怀古诗,对于咏史怀古诗来说,借古事抒情是再常规不过的思路。需要注意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示例一:同意。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诗人抒怀却不依己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

10、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对时局的慨叹。示例二:不同意。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实属寻常。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红白牡丹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注】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

11、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15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8.(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

12、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

13、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约情丰。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来源:学+科+网Z+X+X+K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六月三日夜闻蝉白居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注】此诗创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作者在苏州因病休假时所作。东京:东都洛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Zxxk.ComA诗歌开头两句,诗人调动不同感官来表现夏季纳凉的清爽舒适,与孟浩然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表现的意境相同。B“微月初三夜”一句形容月亮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